首页 理论教育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研究的启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研究

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研究的启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研究

【摘要】: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组织”与本研究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构建课程领导共同体提供了组织依据。学习型组织创建要注重组织的“内部改变”[17]。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团队是实现组织扁平化运作的最好形式,能以群体和协作优势赢得主导地位。

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组织”与本研究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构建课程领导共同体提供了组织依据。

1.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构建要从内部入手

学校课程领导受到学校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就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内部次级共同体也存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构建有效的课程领导共同体,必须从内部入手,从体现学校共同体成员心智模式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和精神理念的重建做起。学习型组织创建要注重组织的“内部改变”[17]。内部改变就是要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根本改变,具有不断改革的能力,这一能力的核心就是——“系统思考的能力”[18]。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要尊重“精神主体性”的规律,发挥共同体成员的自主性,赋予教师一定专业自主权,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以自我超越的要求发挥个人潜能,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精神体系,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最终以内控的方式推动整个学校的持续发展。

2.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要重视愿景的引领作用

共同愿景是一个群体的奋斗目标,具有召唤及驱使人向前的使命、愿望和理想。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愿景是共同体成员共同关切的目标,体现着共同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共同愿景对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构建至关重要。学校课程领导要依靠共同的愿景目标凝聚共同体成员课程领导的力量,激发共同体成员内心深处的强大的驱动力,引领共同体成员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同时,学校课程领导在引导共同体成员制定个人愿景目标的同时,要为共同体成员个人愿景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团体愿景和学校整体愿景,并引导共同体成员为学校课程发展的整体愿景目标的实现而努力。(www.chuimin.cn)

3.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要重构扁平化组织结构

学习型组织理论主张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按照低重心运行的方式提高管理的效能。现行学校组织结构是一种垂直向下的层级化组织模式,职能部门分工明确,部门、组织和团体之间的联系被层级体系所阻隔,协调性不足,合作乏力,运行不畅,也缺少创新活力,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就是要改革这种组织模式。一方面,要减少部门层级,下放课程领导权力,缩短沟通渠道,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减少课程领导权力“屏障”和人为的“阻隔”;另一方面要淡化科层色彩,凸显课程专业权威的地位,彰显“学术”气息。要围绕课程的有效实施进行结构调整,优化整合学校内部各部门的功能,发挥共同体的优势形成学校课程领导一体化的格局,以提高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效能。

4.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要重视团队建设

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团体学习,发挥团体智商大于个人智商的优势,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变组织成员的心智模式。课程领导共同体必须构建一个合作与共享的学习系统,创建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共享经验知识,改善共同体成员的心智模式,形成持续学习的能力,提高课程领导力。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团队是实现组织扁平化运作的最好形式,能以群体和协作优势赢得主导地位。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内部各类次级共同体就是团队的一种形式,学科组、年级组、班级和各类课程开发组织、社团组织、研究小组等都可以视为团队,都是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内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校课程领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要求,加强次级共同体的建设。王鉴教授认为,“关于课堂的理解最好提倡学习型共同体……它具有共同体的特征”[19]。同时,也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团队建设,把家长纳入学校课程领导的团队之中,“实践经验证明,要在一个不关心教育的‘社区之海’上建立一个‘优质教育之岛’完全是不可能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