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研究-结构功能理论启示

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研究-结构功能理论启示

【摘要】:4.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构建需要制度规范和文化建设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提供了如何进行社会整合的方法,他认为社会系统本身可以进行自身的整合,这种整合是通过“社会化机制”实现,这里的机制主要指制度和规范。

结构功能理论指出,任何一种功能都是由一种特定的结构来实现,而这种结构运作模式就决定了某一系统的整体组织特性和动作方式。结构功能理论对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构建的意义和启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校课程领导属于社会系统的一部分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强调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强调子系统之间的边界关系,只有各系统组成部分相互协调,才能够得到维持和发展。学校课程领导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部分,需要不断调整课程领导体制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变化。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内部也存在着各种功能不同的次级共同体,只有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一致,平衡发展,才能支持学校课程领导整体系统正常运行。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内部不同层面的共同体应与相邻的子功能模块建立合理的结构来保障各自的正常运作,从而使学校整体系统正常运作。

2.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内部结构要合理化

结构功能相关律认为,结构与功能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结构反映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形式,功能是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反映出的能力。“结构分析必须同功能分析结合起来”[12],结构与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二者动态地相互作用以促进系统不断地演化。忽视共同体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而片面强调另一部分,会影响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完整结构和系统功能的发挥。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构建,要从结构调整入手,通过内部结构的分解或综合来削减或增加某一特定功能,从而保证课程领导的有序进行。(www.chuimin.cn)

3.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要构建互动系统

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内部与外部之间是一个有机系统,要保证系统内外部的平衡,就需要建立互动系统。一方面,在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内部,不同层面的课程领导共同体之间要保持系统的开放性,每个层面的课程领导共同体根据各自的职责,围绕学校课程领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核心目标实施课程领导,使不同层面的目标在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各自发挥好应有的课程领导功能,并在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保持动态的平衡,避免各自为政和孤军奋战造成“三足鼎立”的模块化封闭运行,要实现不同层面课程领导共同体之间的相辅相成和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学校内部课程领导的主体系统与学校外部的家长、社区人士、课程专家、政府相关部门人员构成的主体系统之间要形成相互影响的协同运行的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功能互补、权责共享的良好局面,使学校内部与外部的所有课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学校课程领导,构建冲突化解机制,增强内外部环境之间资源和能量的交换,实现内外系统通力合作和有效互动,构建和谐育人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整体功能。

4.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构建需要制度规范和文化建设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提供了如何进行社会整合的方法,他认为社会系统本身可以进行自身的整合,这种整合是通过“社会化机制”实现,这里的机制主要指制度和规范。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有效运行,只有用制度来规范共同体成员的行为,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冲突,规范课程领导者的行为,才能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帕森斯在其社会整合理论中还高度重视文化对社会整合与协调的作用,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构建,一方面要重视课程文化的建设,把课程文化的建设作为课程领导的一项任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在课程领导过程中的支撑性作用,发挥文化在规范引领课程领导行为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