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分享模式是指在学校课程领导过程中,建立相应的课程领导组织并赋予一定的职责,采取由内到外的领导方式,在团队领导中向个体分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实施与评价学校课程的模式。能动分享模式凸显了学校课程领导的民主性,强调团队领导特征,是课程领导共同体思想的萌芽。澳大利亚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部分学校的课程领导模式也体现了这一模式的特点。......
2023-11-23
结构功能理论的出发点是对结构与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相互关联的研究,它将整个社会看作是一个有序均衡的大系统,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系统内每一个组成部分对系统整体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观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会行动理论
帕森斯认为,单元行动是社会行动的最基本单位,其构成要素是行动者、目标、情境、行动规范导向,但行动理论分析的重点应该是整个行动系统,而非具体的单位行动,“行动系统是指行动主体与其环境状态之间发生的某种稳定的相互关系,行动系统又分为社会系统、行为有机体、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四个子系统”[6]。帕森斯在对该体系的分析中认为,行动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体系、组织、国家、社会,即任何层次上的有意义的人类行动。学校课程领导是一个由各个相互联系的组织构成的有机整体,每个部分有机联系并互相作用。本研究的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可视为一个社会单元行动。
2.社会系统理论(www.chuimin.cn)
结构功能理论认为,一定的社会结构必然是一定社会系统的结构,社会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是因为其确定的结构。帕森斯认为,“系统结构的最基本类型是与其所必须满足的系统功能要求相联系”[7],结构就是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空间表现,“功能就是系统能够与周围环境发生特定形式作用的本能属性”[8]。帕森斯认为,“行动系统中的行动作为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各种条件成分向着与规范一致的方向改变的过程”[9]。文化系统不仅能够对制度化的社会角色模式加以维持,而且能以潜隐无形而又能量巨大的特性发挥出它的能动的创造力。任何个体的行动都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任何一个社会系统都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调整其自身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与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共同支撑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10]。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社会系统中的行动者是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众多个体行动者,行动者既包括行动者个体也包括行动者集体”[11]。本研究的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领导主体,包括个体领导者,也包括由个体组成的功能性共同体。
3.结构功能理论的AGIL模型
结构功能理论认为,结构和功能之间是相互关系、互相作用的关系,结构不是具有实体性的具体的社会组织,而是制约着特定类型角色互动的抽象规范模式。帕森斯提出了行动系统的普遍功能要求:适应(Adaptation)——从社会环境中获得资源,行为有机系统具有“适应”功能,保证资源的供应并在系统中加以合理分配;达标(Goal Attainment)——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以实现目标,人格系统具有“目标达成”功能,确定系统目标的次序,引导资源去实现行动系统的目标;整合(Integration)——每一体系必须维护各部分之间的内部协调,社会系统具有“整合”功能,通过制度化关系连接行动单位,协调各部分实现整体功能;维模(L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维持社会规范及体系的连续性,文化系统的价值规范为整个行动系统提供了基本模式,克服系统中不利因素。帕森斯认为,一个社会的生存与稳定与这四种功能体系实现的好坏密切相关,这四种功能之间的功能分化、功能动态及功能交换才使整个社会得以持续和发展。
有关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研究的文章
能动分享模式是指在学校课程领导过程中,建立相应的课程领导组织并赋予一定的职责,采取由内到外的领导方式,在团队领导中向个体分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实施与评价学校课程的模式。能动分享模式凸显了学校课程领导的民主性,强调团队领导特征,是课程领导共同体思想的萌芽。澳大利亚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部分学校的课程领导模式也体现了这一模式的特点。......
2023-11-23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主要集中在交往行为、生活世界的理论和交往的合理性三方面,主要观点如下。因此,哈贝马斯视野中的交往行为是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话语调节的行为,通过相互之间的言语交流,达到主体间性的相互沟通和规范,通过“相互理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
2023-11-22
根据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的学校管理组织构架,学校宏观层面的课程领导共同体主要是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领导共同体。在宏观层面,校长和中层主任共同合作,形成课程领导的重要主体构成。尤其是教师作为课程领导的参与者,作为校长课程领导的实施者,在教师群体中作为同僚课程的协作者和作为课程创生的主体,是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重要主体”。......
2023-11-23
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反思我国目前课程领导研究中的问题,笔者对本研究的设计产生了诸多的想法,但本研究不可能解决我国学校课程领导研究中的所有问题,只能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个别问题寻求突破,针对能解决的问题寻求本研究立足点。基于这样的思考,本研究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以弥补国内研究的不足。......
2023-11-22
校长在内外管理业务的双重压力之下,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校课程发展方面,发挥学校课程领导核心主体的作用是不现实的。根据这一最基本的职责,校长在学校课程领导中应该扮演好先进理念的传播者、课程改革的引领者、课程评价的推进者、课程文化的构建者等关键角色。......
2023-11-23
课程领导者的领导力不必然会对课程实施发挥积极的影响,只有正确地发挥作用才能促进课程发展,其中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课程观是决定性因素。因此,观念对课程领导能力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正确的观念。......
2023-11-23
学校课程规划是以本校为基础,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进行的整体性规划与安排的过程。学校课程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分层面的具体规划,本研究仅选择特色学校创建的课程发展规划作为行动研究的范围,并以艺体特色课程实施方案的研制为重点。通过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为三类特色课程的实施计划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课程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要充分调动共同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