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分享模式是指在学校课程领导过程中,建立相应的课程领导组织并赋予一定的职责,采取由内到外的领导方式,在团队领导中向个体分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实施与评价学校课程的模式。能动分享模式凸显了学校课程领导的民主性,强调团队领导特征,是课程领导共同体思想的萌芽。澳大利亚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部分学校的课程领导模式也体现了这一模式的特点。......
2023-11-23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主要集中在交往行为、生活世界的理论和交往的合理性三方面,主要观点如下。
1.交往行为的基本内涵
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范畴,他把交往行为分为目的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行为、交往行为,并进行了界定。他认为,交往行为是在两个以上具有话语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主体间性的内在活动,交往行为的手段是以语言或其他符号为媒介,交往行为的主要形式是主体之间的诚实对话,交往行为的目标是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协调一致,交往行为的原则是以公众认可的社会规范作为行为规则。因此,哈贝马斯视野中的交往行为是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话语调节的行为,通过相互之间的言语交流,达到主体间性的相互沟通和规范,通过“相互理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他认为,通过语言进行的交往行为要求交往主体所说的话必须是真实的、态度必须是真诚的、言语必须能被人理解,这是交往行为合理性的前提。
2.生活世界的思想(www.chuimin.cn)
哈贝马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著名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生活世界的概念,他把生活世界的结构分为文化、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一书中写道:“我把文化称之为知识储存,当交往参与者相互关于一个世界上的某种事物获得理解时,他们就按照知识储存来加以解释;我把社会称之为合法的秩序,交往参与者通过这些合法的秩序,把他们的成员调节为社会集团;我把个体理解为使一个主体在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方面具有的权限,使一个主体能够参与理解过程”[1]。他认为。“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的背景预设,交往行为总是在他们的生活世界内运动”[2]。哈贝马斯强调“生活世界”的直观性特征和奠基性作用,认为生活世界是行为主体进行交往活动的背景预设,是行为主体相互理解的“信息储蓄库”[3]。他认为,交往行为中的互动为交往行为参与者提供了在交往共同体中进行交流的力量,生活世界为交往行为达到更高的相互理解和更理想的协调一致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3.关于交往理性
交往理性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交往的合理性是“建立在言语有效性基础上的理性潜能的体现”[4]。哈贝马斯认为,通过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语言交流和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协调一致的目的,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相互理解”,达到彼此的相互认同。交往合理性的核心是行为主体之间进行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诚实的交往与对话,在相互承认基础上达到谅解与合作。哈贝马斯认为,交往合理性具有主体间性,它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达成相互理解、协调一致的关系,通过交往主体之间的对话、商谈、论证、说服,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为此,必须取消对人们交往行为的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使主体能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条件下,进行诚实的交往与对话,以达到相互理解和真诚合作,这样的交往才是合理性的交往。
有关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研究的文章
能动分享模式是指在学校课程领导过程中,建立相应的课程领导组织并赋予一定的职责,采取由内到外的领导方式,在团队领导中向个体分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实施与评价学校课程的模式。能动分享模式凸显了学校课程领导的民主性,强调团队领导特征,是课程领导共同体思想的萌芽。澳大利亚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部分学校的课程领导模式也体现了这一模式的特点。......
2023-11-23
根据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的学校管理组织构架,学校宏观层面的课程领导共同体主要是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领导共同体。在宏观层面,校长和中层主任共同合作,形成课程领导的重要主体构成。尤其是教师作为课程领导的参与者,作为校长课程领导的实施者,在教师群体中作为同僚课程的协作者和作为课程创生的主体,是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重要主体”。......
2023-11-23
校长在内外管理业务的双重压力之下,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校课程发展方面,发挥学校课程领导核心主体的作用是不现实的。根据这一最基本的职责,校长在学校课程领导中应该扮演好先进理念的传播者、课程改革的引领者、课程评价的推进者、课程文化的构建者等关键角色。......
2023-11-23
学校课程规划是以本校为基础,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进行的整体性规划与安排的过程。学校课程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分层面的具体规划,本研究仅选择特色学校创建的课程发展规划作为行动研究的范围,并以艺体特色课程实施方案的研制为重点。通过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为三类特色课程的实施计划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课程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要充分调动共同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
2023-11-23
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反思我国目前课程领导研究中的问题,笔者对本研究的设计产生了诸多的想法,但本研究不可能解决我国学校课程领导研究中的所有问题,只能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个别问题寻求突破,针对能解决的问题寻求本研究立足点。基于这样的思考,本研究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以弥补国内研究的不足。......
2023-11-22
共同愿景决定了共同体成员的努力方向,目标体系中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形成都基于共同体愿景的价值引领,是课程愿景目标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也正是这些“节点”把课程实践连接起来。共同愿景是课程领导共同体创建的启动性工作,也是传统的行政性课程领导组织向课程领导共同体转变的第一步。......
2023-11-23
布拉德利认为,课程领导的作用集中于课程开发和课程决策,教师参与决策对提高教师的自主权、发言权,保证课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享德森和霍索恩指出革新的课程领导者在民主化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扮演教育理想家、系统改革者、协同合作者、公开支持者、建构认知者的角色。......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