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内容

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内容

【摘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主要集中在交往行为、生活世界的理论和交往的合理性三方面,主要观点如下。因此,哈贝马斯视野中的交往行为是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话语调节的行为,通过相互之间的言语交流,达到主体间性的相互沟通和规范,通过“相互理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主要集中在交往行为、生活世界的理论和交往的合理性三方面,主要观点如下。

1.交往行为的基本内涵

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范畴,他把交往行为分为目的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行为、交往行为,并进行了界定。他认为,交往行为是在两个以上具有话语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主体间性的内在活动,交往行为的手段是以语言或其他符号为媒介,交往行为的主要形式是主体之间的诚实对话,交往行为的目标是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协调一致,交往行为的原则是以公众认可的社会规范作为行为规则。因此,哈贝马斯视野中的交往行为是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话语调节的行为,通过相互之间的言语交流,达到主体间性的相互沟通和规范,通过“相互理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他认为,通过语言进行的交往行为要求交往主体所说的话必须是真实的、态度必须是真诚的、言语必须能被人理解,这是交往行为合理性的前提。

2.生活世界的思想(www.chuimin.cn)

哈贝马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著名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生活世界的概念,他把生活世界的结构分为文化、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一书中写道:“我把文化称之为知识储存,当交往参与者相互关于一个世界上的某种事物获得理解时,他们就按照知识储存来加以解释;我把社会称之为合法的秩序,交往参与者通过这些合法的秩序,把他们的成员调节为社会集团;我把个体理解为使一个主体在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方面具有的权限,使一个主体能够参与理解过程”[1]。他认为。“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的背景预设,交往行为总是在他们的生活世界内运动[2]。哈贝马斯强调“生活世界”的直观性特征和奠基性作用,认为生活世界是行为主体进行交往活动的背景预设,是行为主体相互理解的“信息储蓄库”[3]。他认为,交往行为中的互动为交往行为参与者提供了在交往共同体中进行交流的力量,生活世界为交往行为达到更高的相互理解和更理想的协调一致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3.关于交往理性

交往理性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交往的合理性是“建立在言语有效性基础上的理性潜能的体现”[4]。哈贝马斯认为,通过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语言交流和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协调一致的目的,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相互理解”,达到彼此的相互认同。交往合理性的核心是行为主体之间进行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诚实的交往与对话,在相互承认基础上达到谅解与合作。哈贝马斯认为,交往合理性具有主体间性,它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达成相互理解、协调一致的关系,通过交往主体之间的对话、商谈、论证、说服,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为此,必须取消对人们交往行为的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使主体能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条件下,进行诚实的交往与对话,以达到相互理解和真诚合作,这样的交往才是合理性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