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成因分析:大自然的报复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成因分析:大自然的报复

【摘要】:在这一背景下,以下三种因素值得关注:一是以GDP为中心的发展观左右各级地方政府的施政行为,人口、资源、环境意识十分淡薄。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却逐步演变成以GDP为中心。尽管我们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但在许多地方党委和政府那里,GDP依然是它们考虑的中心、施政的指南,“全党招商”、“全民招商”口号震天响就是佐证。毫无疑问,这种状况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

上述种种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人口规模过大,增速过快,驱动了对资源的过度需求,导致了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言:中国的一切麻烦就在于人口太多。在这一背景下,以下三种因素值得关注:

一是以GDP为中心的发展观左右各级地方政府的施政行为,人口、资源、环境意识十分淡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发展是硬道理”成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数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下,实施这一发展战略,无疑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它有效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增长,解决了最大多数人口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却逐步演变成以GDP为中心。在许多地方,为了经济增长,乱铺摊子,乱上项目,不顾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乱占耕地,乱采矿山,滥伐森林、乱垦草场;加之粗放式经营和无序化管理,导致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尽管我们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但在许多地方党委和政府那里,GDP依然是它们考虑的中心、施政的指南,“全党招商”、“全民招商”口号震天响就是佐证。更何况,在实践操作中,GDP常常是评价一个地方政绩的唯一或最重要标准。在这种大环境下,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不能不摆到次要位置。至于社会公众,数千年来多子多福传统习俗依然左右多数人的思维,资源环境意识几乎是零。于是,人口超生、偷生屡禁不止,自然资源被肆意掠夺侵占,生态环境遭到随意破坏和污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是有关立法滞后,现有法律法规尚存缺陷,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比较普遍。就立法层面来说,“参考国际上一贯的做法,凡大河流、大湖泊都要有专门的法律来保护”,可我们尚缺少“制定类似于《黄河法》、《长江法》、《太湖法》等法律,约束一些企业和政府的行为”,而有关资源保护方面的总法《能源法》也亟待出台。在现有法律、法规中,有些设计不科学,存在缺陷,如环保执法“从发现企业排污到执行要3个月时间,留给企业很大的空间,而不能立刻制止它”。另一个突出问题则是对违法、违规者惩处力度太轻,法律法规不足以起到惩戒作用。一些投资数10亿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就执法而言,在我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罚代管极为普遍。即如人口计生,一些地方以罚款为目的,以超生罚款为创收或财源的补充,罚款越多,超生越多。再如环境执法,《全国城市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2004年度报告》指出,“在全国500个上报‘城考’结果的城市中,共有155个城市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为零;193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处理率为零,160个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此外,环保守法、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加上地方利益保护 (上游排污下游遭殃),环保法律变得苍白无力。这是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又一个制约因素。(www.chuimin.cn)

三是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铺张浪费严重。如前所述,我国属资源短缺型国家,尤其是耕地和淡水,正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我们却不太珍惜这些宝贵资源,常常大手大脚,利用效率偏低,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在土地利用方面,许多地方造大广场,修宽马路,甚至不惜占用大量农田建高尔夫球场;一些城市政府与开发商一道,利用城市建设或旧城改造,掀起一拨拨“圈地热”。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山东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的70%,但灌溉用水率只有40%~50%,地表水开发程度则不足40%。在能源利用方面,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据资料,目前,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我国综合能源效率仅为33%,是世界上单位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毫无疑问,这种状况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

另一方面,随着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上铺张浪费之风日渐抬头。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公民个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都是铺张成风,奢侈成习。举例来说,全国每年7000万元的公款消费 (公车、吃喝、出国),部分官员占有超大住房 (有的多达数套),各大宾馆、饭店的公、私豪宴等等,无一不是铺张摆阔。媒体披露,今年8月10日,沈阳清文化主题酒店推出“耗资多达20余万元”的“满汉全席”;福州五星级新锐酒店香格里拉开出高达13888元的“七夕套餐”。类似的铺张、赛富、奢侈、挥霍之风,近年有升温之势。这和我们国情实在相距太远。它浪费了我们极为有限的宝贵资源,加剧了环境污染势头 (消耗多,排污多)。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