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与非人动物关系的伦理受到哲学家的关注,但我们对动物——此后去掉“非人”这个限定词——的审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令人惊讶地被美学家忽视了。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考虑可能使我们对动物产生审美反应的基础的各种生物因素。除了概述人类对动物的审美欣赏,包括其可能的生物学基础,本章还有两个议程。......
2023-10-14
全球生物物种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过2亿多种。目前仅存有300万~1000万种。如今,由于人类对野生动物滥捕,对森林滥砍,或采用“化学战”方式污染环境,使得地球上的野生动植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灭亡。据推测,在几次生物大灭绝的灾难中,生物灭绝速率是“每千年一种”。然而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300年间,鸟兽灭绝了75种。20世纪70年代末期,物种灭绝率变为每天一种。到了90年代初,有人估计物种灭绝率是每小时一种,到2000年将有100万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如果热带雨林不能得到保护,地球上将有80%的植物和400万生存在雨林中的生物随之消失。
19世纪前,曾经纵横美国南北大陆的6000万只野牛,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被人类杀光,其最后一批被围歼在圣塔菲途中。几乎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里,北美大陆的50亿只旅鸽,由于人类的捕杀而消亡。1914年,保护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的最后一只旅鸽死去,这种鸟从此在地球上绝迹。非洲大象10年来数量减少了一半。位于几内亚湾的科特迪瓦,原名叫象牙海岸,是一个盛产大象的国家。但是,从1950年到现在的40余年间,科特迪瓦的大象竟然从10万头锐减到1500头。偷猎者捕杀大象,为的是什么?只不过是为了出售象牙。全世界年产象牙量达800吨,这意味着每年有80万头大象惨遭杀戮。
在肯尼亚,过去10年中有5万头大象成为贸易的牺牲品。1989年7月18日,肯尼亚总统用一支火炬点燃价值300多万美元的12吨象牙,它是近5年中肯尼亚警方从偷猎者手中缴获的,这一行动表示了肯尼亚政府坚决制止日益疯狂的捕杀大象活动的决心。犀牛和大象一样惨遭厄运,只因为犀牛角价格看涨。如今,非洲白犀牛已濒临灭绝,黑犀牛的数量15年来减少了90%。
我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曾经是野马的故乡,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在那里见到野马的踪迹。
世界上最大的两栖类动物娃娃鱼,经两亿年的严峻考验,随大陆漂移后流浪到川、陕、鄂三省交界的深山角落里。1983年中,在竹溪县万江河,出现了一场娃娃鱼大屠杀,上千人不分白天黑夜,在几十条大川峡谷之中,捕杀了重3万多千克的娃娃鱼。如此大量的娃娃鱼,无辜死于“屠刀”之下,令人惨不忍睹。
人类的近亲——黑冠长臂猿,50年前在海南岛热带森林中还生存着2000只左右,由于森林缩小和捕杀,现在全岛只剩下37只了。原来生活在我国的高鼻羚羊、犀牛、白臀叶猴等野生动物已经绝迹。珍稀水生物、海龟、儒艮、白鳍豚、中华鲟,由于捕捞已经灭绝。
海洋生物也逃不过人类的捕捞和追杀。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20世纪70年代幸存400头。日本等国不顾国际一再呼吁,依旧我行我紊,继续进行商业性捕鲸,80年代再次清点,只剩15头了。与此同时,捕鱼队抛弃的破旧渔网、塑杯、桶、袋等,每年都要伤害万只海狗,以及成千上万的海鸟。(www.chuimin.cn)
由于过度捕捞,目前全世界有25个大渔场面临衰竭。著名的北大西洋的北海渔场盛产鳕鱼、鲱鱼,近几十年来该鱼场产量锐减,由60年代末产鱼300万吨降到80年代产鱼几十万吨。
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由于长期大量捕捞,元气大伤,致使大黄鱼、小黄鱼、墨鱼等资源枯竭,现在又面临着带鱼资源枯竭,下一步又将要轮上什么鱼呢?
与历史上的物种灭绝不同,当前发生的物种灭绝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生物环境的丧失或改变最明显的是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热带森林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但却拥有世界50%以上的物种。目前野生动植物主要的栖息地印度马来地区和非洲热带地区的面积正在减少。
过度开发主要是海洋捕捞和陆地猎获。二次大战后的40多年,世界渔业得到很大发展,总捕获量从1950年的2000万吨增加到1989年的9000多万吨。大量捕捞使许多重要渔场和著名鱼种及其他水生动物急剧减少甚至绝迹。
空气和水的污染,例如两个世纪以来英国因河流严重缺水、污染,95%的沼泽地已经干涸,97%的低地泥沼被毁,使天鹅、鱼狗、蜉蝣、香蒲及其他野生生物迅速消失。过去20年中已有两种蜻蜓绝种,以前生长香蒲的地方已变成干泥。全世界海豚告急,也与海洋受到污染息息相关。拉美国家的沿海水域充满了有毒废料,使那里经常出现死鱼现象。
从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看,我们似乎生活在最富有的地质年代,殊不知,这笔财富正通过生物种类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处在被滥用的危险之中。物种之间存在的“营养链”或“食物链”极为脆弱,一旦遭受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发生重大的、不可预测的改变。例如,20世纪70年代在马来西亚,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水果——榴莲的产量莫名其妙地开始下降,使水果产业损失了1亿美元的收入。当时榴莲树并未受到任何损伤,只是果实变少。后来,发现榴莲花粉只由一种蝙蝠传授,而且此种蝙蝠的数量也在严重减少。蝙蝠所以减少,是因为其主要食物——沼泽地红树林的花朵由于养虾业的发展,把大片沼泽地转为虾池,使红树林消失。谜团总算解开了,但人类对红树林的破坏没有停止。据统计,全世界红树林的面积约为2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集中在亚洲 (主要是马来西亚和印度)、美洲大陆 (巴西和委内瑞拉)、非洲的大西洋沿岸。生长在红树林中的生物是沿海地区海洋食物链的主要基础,它还能保证热带沿海居民进行生产活动。但人类误认为它是有害的昆虫滋生地,用填海造地的方法将红树林改造为稻田和鱼塘。80年代巴西还拥有红树林2.5万平方千米,但人类的活动将会使巴西沿海的红树林绝迹。对红树林的破坏,是人类与海洋之间关系处理不当的最明显例子之一,毁坏红树林就是毁掉海洋生物的一个食品库。总之,物种多样性的消失,就会带来生物圈链环的破碎,使人类生存的基础出现坍塌。
有关大自然的报复的文章
虽然我们与非人动物关系的伦理受到哲学家的关注,但我们对动物——此后去掉“非人”这个限定词——的审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令人惊讶地被美学家忽视了。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考虑可能使我们对动物产生审美反应的基础的各种生物因素。除了概述人类对动物的审美欣赏,包括其可能的生物学基础,本章还有两个议程。......
2023-10-14
有的机场设立了鸟语广播台,播送鸟类的惊恐叫声,以便驱散它们,使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有些动物常常以特殊的气味(信息素)来达到引诱异性、追踪目标、鉴别敌友、发出警报、标明地点、集合或分散群体等目的。海豚的超声语言是颇为复杂的,它们能交流情况,展开讨论,共商大计。人类的双手不仅能制造工具、创造财富,还能创造精神财富,进行传播活动。......
2023-07-18
但是,种群密度的增加对于任何物种都会构成巨大的挑战。这一变化模式与我们所见的银狐及其他驯养的动物相似。这样看来,我们可能是在非常不经意的情况下完成了自我驯化。驯化的动物与人类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并且,人类将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这些胚胎细胞被称为神经嵴细胞,它们的不同命运似乎与“驯化综合征”的特征完全吻合。......
2023-10-31
综合分析以上统计资料发现,近些年世界范围内的海盗活动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海盗劫持船舶事件的数目居高不下从1998年到2011年,海盗劫持船舶事件的数目居高不下,海盗平均每年发生350余起袭击事件。(二)海盗袭击船舶事件多发生在欠发达国家的沿海水域索马里海域成为海盗袭击事件的高发区。全世界的海盗活动主要在5个区域内,即远东、印度洋、非洲、南美洲和地中海地区。据统计,仅2008年,索马里海盗就获得了1.2亿美元的赎金。......
2023-08-13
人们最害怕的运动问题莫过于运动时候的猝死了。欧洲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年每10万名12~35岁运动员中,就有1~2人猝死。由于死亡给人的印象过于触目惊心,以至于我们主观上觉得运动性猝死比比皆是。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雅典附近的军事重镇马拉松与入侵的波斯军队展开了一场激战。研究表明,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而心源性猝死又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运动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是肥厚性心肌病。......
2023-11-23
1980年,铜岭钢铁厂工人在夏畈合连山一石灰岩山洞口,发现一批古动物化石,为旧石器时代瑞昌古人类存在的史实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因为这批剑齿象牙、恐龙骨、羚羊骨等动物化石,正是那个时期瑞昌周边地区常见的动物类型,上述各遗址中几乎都可见到。根据出土遗物判断,属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2023-09-25
艺术作品不是看作一种尽人皆有的活动的产品,而是看作完全是资禀特异的心灵的创作。只有当他们成熟的年龄,歌德和席勒这两位天才才替德国创造出第一流诗歌,才成为德国的民族诗人,才拿出他们的深刻的、纯正的、真正出于灵感而形式又完美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我们德国人民。这个看法特别着重艺术作品和自然中外在现象的关系。......
2023-12-06
论教育主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价值的无限扩张,现代社会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以及工具理性,原本自然完整的人的发展,演变为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发展,教育的主体性日渐式微。主体性是人类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基本特性主体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特性。......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