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被称为地球保护伞的臭氧层却遭到了破坏。2014年,美国航天局又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的面积达到2990万平方公里,与北美洲面积相当。氟利昂的破坏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造成臭氧层的空洞,使紫外线长驱直入辐射到地面,对生物杀伤很大。......
2023-11-23
身体的免疫系统是防御外来抗原性物质的主要屏障,这些物质通常是似蛋白质的分子,像微生物和无生命物质中的灰尘、羽毛屑和花粉颗粒。免疫系统由一个协调良好的组织网、非特定防御性细胞 (巨噬细胞和杀手细胞)及专门的且通常是运动的防御性细胞——它们能产生抗体并在体内巡逻以发现并攻击不相容的分子——所组成。与紫外辐射接触的增加会抑制身体的免疫性。对人类而言,这种结果大部分与皮肤色素沉着无关,无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因此它对全世界都有潜在的意义。
然而,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对其的研究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事实上,这种生物进化的“目的”,即由于与紫外辐射接触的增多而导致的免疫抑制性效果的“目的”——如果这种目的存在的话——还仍然是一个谜。目前还没有由于免疫系统受影响而导致的健康紊乱是由与地理环境中UV相关的变化造成的流行病方面的系统的证据。然而,在老鼠和人类 (较小的范围内)身上所进行的实验显示,UV—B辐射可抑制皮肤的接触性过敏;减少免疫活跃的细胞 (胰岛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刺激对免疫有抑制作用的T-抑制细胞的产生:改变在血液中循环的有免疫活性的白细胞外形。这些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的数目和功能的紊乱在取消紫外线照射后仅持续几天或几周。它们实际上是选择性效果,并且并不像一些病毒及某些药物一样在人体中引起整体性免疫抑制。
如果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当环境中一些感染性微生物与人接触时,机体就不能再生存下去。这样的话,臭氧层消失的一个可能后果就是平时由皮肤中的细胞调控的免疫能力就可能在皮肤感染性和霉菌性疾病的抵抗力方面下降。皮肤是有着高度免疫的活性组织。夏天在脸上由疱状单性病毒 (唇疱疹)所引起的不断增多的损害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了紫外辐射对皮肤免疫活性的影响。对老鼠的研究显示:疱状单性病毒的激活和复制紧跟着由紫外辐射引起的局部免疫防御性的抑制发生。
最新证据表明,紫外辐射可导致更广泛的免疫抑制。尽管这种效果使感染性疾病易发生,因而对公众健康有着潜在的重要意义,然而人方面的研究仍做得很少。被紫外线照射的老鼠对结核菌的免疫反应减弱,且将其从内脏器官中消除的能力也下降。另外,由人工培养的被紫外线照射的皮肤细胞所分泌出的可溶性化学物质细胞浆被注入老鼠身体内时,会抑制巨噬细胞的细菌破坏活性——这是免疫学防线中的第一道防线——也就是滞后型过敏反应。(在控制结核菌方面有关免疫系统重要性的并不好的证据已经在被对免疫有摧毁性的艾滋病毒感染的人身上得到了普遍确认。在被HIV感染的人群中,临床结核菌活跃性比率急剧上升,在非洲及最近在印度尤其如此。)由于紫外线导致的对感染的敏感性在一些贫穷国家会变得重要,这些国家内脏功能紊乱性疾病较多,感染性疾病的问题也很普遍,像肺结核、麻风病和黑热病——一种在热带、亚热带国家很普遍的皮肤病,它由沙蝇传播,会引起持续的大面积的疼痛,并由此引发许多疾病,许多人也因此死去。事实上,对老鼠进行的实验性研究显示,像麻风病和黑热病这样的慢性皮肤感染可能会由于皮肤局部的由细胞调控的免疫力受到抑制而特别易受影响。总之,这样或那样的研究报告都显示,由于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都可由于因紫外线而导致的系统免疫抑制而被加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经发出警告,与紫外辐射接触的上升可能会因免疫受抑制而对艾滋病的临床发展更有利。(www.chuimin.cn)
一个相关并潜在的危险将是疫苗有效力的降低。为了获得良好的免疫活力,机体对疫苗的抗原必须作出强有力的反应。对通过皮肤注射疫苗的接种而言 (如结核病),由于紫外线引起的对抗原的局部细胞免疫反应受到抑制机体的反应会受到损害。尽管有关这方面的证据还很少,但最近对年轻的成人志愿者进行的一项实验性研究已经发现接触紫外线少量的增加就会损害皮肤对抗原的免疫反应,而足以引起局部晒伤的接触会抑制身体各处没被照射到的部位的反应性。另外,看上去浅、深皮肤人种所受的影响都相同。当世界卫生组织努力使全世界的儿童对主要的传染病有免疫力的时候,任何由于营养和感染而已在免疫学意义上变得更虚弱了的人群中此类免疫反应性的削弱可能会部分地阻碍那种英雄式的努力,尽管这只是推测。
免疫系统也是身体抵御癌症的一个部分。对此强有力的证据来自对那些先天免疫系统缺陷的人、有免疫抑制且进行了器官移植的病人及由于免疫受损而得艾滋病的人进行的研究。所有这些人都有产生癌症的更大的可能性,尤其是非黑素瘤性皮肤癌、淋巴系统癌症 (如淋巴癌)及其他几种被认为是由于病毒引起的癌症。在从人体细胞中查找滤过性毒菌的DNA的分子生物技术的协助下,人们可能会发现病毒在更大范围内与人类癌症有关,由于紫外线引起的免疫防御所受的抑制可能造成多方面的影响。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EBV)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又有趣的例子,因为看上去它应对免疫受抑制人群中发生的淋巴癌负责。它是一种与人类一同进化的古老的病毒,被人们以无症状的感染方式一生携带,且一直被免疫系统的T细胞所控制。然而,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无论是由于对器官移植病人用药还是由于进化的新的艾滋病毒引起的——都会干扰这种良性关系并将EBV转变成一种致癌病毒。
与UV—B的实验性接触会抑制老鼠的免疫系统,使其对导致癌症的化学物质变得更脆弱。同样,将老鼠皮肤的癌移植给先前照射过UV—B的老鼠要比移植给那些没有照射过UV—B的老鼠长得更快。这些癌症的增多有可能是由于某种因紫外刺激而形成的白血细胞——抑制性T细胞,它存活在正常身体的抗脂肪防御体系中。由此,除了直接导致皮肤癌,与UV—B接触可以促使在正常情况下被免疫系统监视着的其他类型的癌变的发生。
有关大自然的报复的文章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被称为地球保护伞的臭氧层却遭到了破坏。2014年,美国航天局又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的面积达到2990万平方公里,与北美洲面积相当。氟利昂的破坏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造成臭氧层的空洞,使紫外线长驱直入辐射到地面,对生物杀伤很大。......
2023-11-23
另外,因为投射的紫外辐射中通过晶状体的比例随着年龄上升而下降,孩子们对作用于视网膜的后果尤其敏感。因为我们对白内障与紫外辐射间的关系及对面临的臭氧层损害的趋势还没有把握,所以对未来白内障上升的估计也只能是非常大概的。最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计,持续10%的同温层臭氧的消失引起世界每年高达175万例额外的白内障病例。光化学损害的结果会使视网膜退化,从而损害视力。......
2023-11-22
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另外还有太阳活动说等说法,认为南极臭氧层空洞是一种自然现象。关于臭氧层空洞的成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臭氧层空洞面积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南极臭氧洞的发现使人们深感不安,它表明包围在地球外的臭氧层已经处于危机之中。......
2023-10-28
地面紫外辐射量的上升将同时加强其对人体皮肤所造成的长期和短期有害后果。长期暴露于辐射中可能导致皮肤变厚以及产生皱纹、失去弹性并增加得皮肤癌的可能。太阳辐射增加是皮肤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臭氧层空洞而引起人体暴露于太阳辐射的机会增多,使人们认为会引起皮肤癌的上升。第二种关系可用几种方法来估计,尤其是通过估计浅色人种与接触紫外辐射程度的不同而导致的皮肤癌发病率的地区性差异。......
2023-11-22
与UV—B接触的增加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起负面影响。这一过程为海洋动物食物网需要吸收的养分及太阳能的提供打下了基础。无脊椎浮游动物会在海洋表面度过一段时间找吃的并繁衍后代,而与UV—B接触增多会减少这段时节的长度,这就产生通常情况下的物种丰富程度减少的后果。目前关于臭氧层枯竭对在海洋上层的海洋生物造成的危险的估计有大有小。......
2023-11-22
废旧电池潜在的污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调查,废旧电池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以及废酸、废碱等电解质溶液。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镉、铅、汞、镍、锌、锰等,其中镉、铅、汞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物质。废旧电池渗出的重金属会造成江、河、湖、海等水体的污染,危及水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废酸、废碱等电解质溶液可能污染土地,使土地酸化和盐碱化,这就如同埋在我们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
2023-10-28
广西遭受暴力恐怖袭击的现实威胁巨大,反恐斗争面临严重挑战。目前,“东突”恐怖组织攻击目标的趋势是向新疆以外地区延伸。这些人员是广州面临的重要的“存在型”恐怖主义威胁,一旦他们制造恐怖袭击,将非常专业并造成很大危害。......
2023-07-28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在人类当今面临的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动荡。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反过来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而中国却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和干旱给中国的一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