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治理硼污染,农田生态环境恢复正常,人群腹泻消除

治理硼污染,农田生态环境恢复正常,人群腹泻消除

【摘要】: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数量和强度超过了这个容量,肥沃土壤的特性就会遭受破坏。由于采取了治理硼污染的多种措施,目前该地区的农田生态环境已恢复正常,人群腹泻现象也已消除。须知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则很难恢复其活力。因此,经常监测,及早防治土壤污染是上策;切断有毒物质通过土壤进入粮食、蔬菜和瓜果,最终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则是上上策。否则,土壤必将对人们肆无忌惮的冒犯予以惩罚。

土壤是供给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水、肥、气、热的主要源泉,也是营养元素不断更新的场所。它与外界物质不停地进行着交换和循环,也在内部不停地进行着生物、化学和物理变化。从外界进入土壤的物质,存一定限度内能通过这些变化而转化,达到净化的效果,以维持其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肥沃特性,这个限度就是土壤容量。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数量和强度超过了这个容量,肥沃土壤的特性就会遭受破坏。此时,土壤中虽有丰富的氮、磷、钾和微量营养元素,庄稼产量也会降低,质量必然变劣。例如,位于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附近的西安浐河地区,已有5000年的耕作栽培历史,土地肥沃,庄稼长得郁郁葱葱,收获季节一片金黄,农田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后因工厂不合理堆放和排放含硼废渣和废水而污染地下水,农民长期用这种含硼井水灌溉农田,致使土壤水溶性硼含量比一般土壤高出几十倍。庄稼因而出现绿中有黄、黄中间绿的受硼害症状,产量最大幅度降低。蔬菜和粮食中的硼含量也高出一般蔬菜和粮食十几倍。当地群众因饮用高含硼量的水,食用高含硼量的蔬菜和粮食而普遍腹泻——硼肠炎。由于采取了治理硼污染的多种措施,目前该地区的农田生态环境已恢复正常,人群腹泻现象也已消除。

土壤污染

如果从农业生产的传统观念看,当土壤被污染后,庄稼长相和产量即使未明显受到影响,但农产品中所含污染物质的浓度超过了一定标准,对人体健康就会构成威胁而不能食用。以镉污染为例,在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塑料、油漆、印染和电机等行业中,广泛生产或应用镉,当含镉废气、废水或废渣因不合理排放而长途跋涉进入农田,而且其数量和强度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镉就定居下来,由于镉对庄稼的毒性不强,所以庄稼的长相和产量并未出现异常现象。但在这种被镉污染的土壤上收获的粮食,蔬菜和瓜果却富集了相当多的镉。因此,在你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中就不声不响地多了一位不速之客——镉。如果经常食用含镉量约1%的大米 (约为一般大米含镉量的10倍)或含镉量高的蔬菜和瓜果,就有可能患疼疼病,其病因是镉在人体的骨骼中取代钙而大量积累,造成了以骨损伤为主的中毒病症。污染土壤中的其他有毒物质可被庄稼富集经食物链引发人体多种疾病,诸如:汞可引起脑、肝和肾等组织的慢性中毒;铅可引起铅性神经痛和损害男性生殖腺;钼可引起钼痛风;氟可引起斑釉齿和氟骨症:铜可引起贫血、溶血性黄疸和肝病;砷可引起黑脚病或皮肤原位癌。(www.chuimin.cn)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土壤对物质文明的贡献是首屈一指而且是当之无愧的。然而在现代工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保护土壤“纯净”的重要意义却往往被遗忘,这实在太不公平了。须知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则很难恢复其活力。因此,经常监测,及早防治土壤污染是上策;切断有毒物质通过土壤进入粮食、蔬菜和瓜果,最终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则是上上策。否则,土壤必将对人们肆无忌惮的冒犯予以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