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宁夏啮齿动物地理区系管理及分类策略

宁夏啮齿动物地理区系管理及分类策略

【摘要】:鼢鼠终生营地下生活,因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神秘的生活习性,使其成为举世公认的最难治理的害鼠。因各生境下鼢鼠的发生规律、取食特性有所差异,不同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不同,加之各种治理措施的适应范围、操作性和成本等不同,因此很难用相同的策略和方法治理所有的鼢鼠危害。(一)林地鼢鼠治理的策略及方法林地鼢鼠治理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林中和不同经营目的,确定治理策略,选择治理方法,制定治理方案。

鼢鼠终生营地下生活,因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神秘的生活习性,使其成为举世公认的最难治理的害鼠。因各生境下鼢鼠的发生规律、取食特性有所差异,不同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不同,加之各种治理措施的适应范围、操作性和成本等不同,因此很难用相同的策略和方法治理所有的鼢鼠危害。而是要从生产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行业生产经营目的和鼢鼠发生规律,以保护目的植物为中心,选择最有效、最经济、最环保的治理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达到鼢鼠治理的无害化、制度化、标准化、持续化,生产安全可靠的农林牧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一)林地鼢鼠治理的策略及方法

林地鼢鼠治理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林中和不同经营目的,确定治理策略,选择治理方法,制定治理方案。

1.造林期鼢鼠治理造林期鼢鼠治理,要坚持空间阻隔预防为主的无害化治理策略,适当采用林业生态调控和鼠口密度控制措施,实现从造林源头预防林地鼢鼠危害的目的。

(1)清除杂草在保留造林地原有林木和灌木的基础上,清除造林地及其沟边、崖畔的杂草,减少鼢鼠食物来源。

(2)整地措施以不破坏造林地原有土壤结构为目的,采用穴状深坑整地。坑间距按照造林设计执行。坑深90~100 cm,坑径60~65 cm。造林时,往坑中回填土至80 cm处,将苗木定植到坑正中央。苗木定植后,坑底部距地表深度40~50 cm。也可采用水平沟整地方式造林。水平沟沿等高线走向,沟宽70~80 cm,沟深100~120 cm,沟长不超过8 m,两沟间距不小于100 cm。定植前,回填表土至沟80~90 cm处;然后将苗木按照造林设计,等距离定植在水平沟中央。定植后,沟面距造林地地面深度为不小于50 cm。采用该技术,使苗木根系与鼢鼠取食洞道层错开,降低了鼢鼠对苗木根系取食的风险,有效地预防了鼢鼠危害。该方法适用于土壤水土流失轻,坡度较缓,台地、水平梯田等造林地造林;不适合水土流失严重的立地造林。采用此项技术,还可有效预防蒙古兔、达乌尔黄鼠、根田鼠、东方田鼠、黑线姬鼠等其他害鼠对林木的危害。确定是适用范围有限,费工、费时,成本较高(韩崇选等,2006,2015)。

(3)针阔混交尽量不营造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等纯林,提倡营造刺槐和榆树与油松和樟子松,油松和樟子松与云杉等混交林。造林时,先营造刺槐、榆树和云杉疏林,密度为常规造林的1/2。造林2~3年后,在林间空地,采用根部套网、药剂蘸根措施补植油松、樟子松,形成针阔混交林。该措施适合于油松、樟子松、云杉、落叶松、刺槐、榆树等主要造林树种生存的各种生境使用。不仅能有效地预防林地鼢鼠危害,促进林木生长,提早成林;而且能够增强林分成林后的稳定性,提高林分抵御其他有害生物发生的能力,降低重大森林火灾的发生。缺点是对造林设计要求高,造林组织、施工繁琐(韩崇选等,2006)。

(4)根部套网根部套网是从造林源头无害化预防鼢鼠危害最有效的措施。造林时,按照造林设计,在造林地中采用机械或者人工挖坑。坑深80 cm,坑径60~65 cm。定植时,往坑中回填表土至65 cm处,在坑四周围铺上防鼠网(最好在坑底也铺上防鼠网),将苗木定植在防鼠网正中央。防鼠网用孔径0.6~1.0 mm,网孔径小于15 mm的镀锌铁丝网制作。使用前,用水泥浆、防锈漆对铁丝网防锈处理。晾干后,按照剪裁成长大于栽植坑周长1~3 cm,宽50~60 cm(具体宽度因不同地方鼢鼠取食危害的深度而定)的防鼠网备用。布设时,网口不要漏出地面,接口一定要接牢固,防止苗木定植填土时冲破接口降低预防效果。若造林地同时发生根田鼠、东方田鼠、黑线姬鼠等,防鼠网的孔径应小于6 mm,网宽也要适当加大,网口漏出地面不小于10 cm。此项技术适合各种立地的造林鼢鼠预防,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缺点是防鼠网布设麻烦,造林成本相对较大(韩崇选等,2015)。

(5)药剂蘸根造林时,用150~200倍多效抗旱驱鼠剂、或者纳米型作物抗逆剂水溶液兑成泥浆,对裸根苗进行蘸浆处理后造林;造林起苗前,结合苗圃灌水,用800~1 000倍多效抗旱驱鼠剂、或者纳米型作物抗逆剂随水浇灌,对裸根苗和容器苗进行药剂根部处理,等水渗干后起苗造林。使用药剂根部蘸浆时,要使埋入苗木土下部分均匀蘸上泥浆,不要遗漏。蘸浆后及时定植,不要等泥浆晾干。苗圃灌根处理的苗木要随起、随运、随造。该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各种害鼠及其他野生动物对苗木的啃食,预防效果91.5%~98.4%,有效期9~23个月(韩崇选等,2006,2015)。

2.有林地鼢鼠治理有林地主要包括新植林和幼林。鼢鼠治理采取控制鼠口密度为主的策略,将林地鼢鼠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有鼠不成灾的目的,促进现有林早日成林。

(1)器械捕杀器械捕杀是人工采用器械捕捉鼢鼠,局部降低鼠口密度的有效方法。捕杀鼢鼠的器械分为活捕器、弓箭和鼠铗三类。常用的有接洞式鼢鼠活捕器、三箭捕鼠器、单箭捕鼠器、丁字形弓、地弓箭、门字形地箭和钢弓铗等。捕鼠器械没有优劣之分,捕鼠效果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操作者对器械安装与鼢鼠洞道及其活动规律掌握的熟练程度。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捕鼠器械的好坏可以用初学者掌握操作要领的难易程度判断。但无论何种器械捕鼠,捕鼠时必须把好以下关(韩崇选等,2006)。

第一关判断洞道关。鼢鼠捕杀的关键是找寻和判断有效洞。也就是面对纵横交错的鼠洞怎么样去寻找鼢鼠,如何判断有效洞以及鼠的去向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掌握鼢鼠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辨别方法和经验。首先是地面观察。鼢鼠在地下活动中,会在地面形成大小不等的土丘和纵横交错的裂纹。在鼢鼠活动猖獗的地方,作物、蔬菜、林木等常受危害,这些都是寻找鼢鼠最可靠的地面痕迹。其次是开洞查看。找到鼢鼠洞系后,用铣切开洞道,察看其鼻印或爪印在隧道壁上的痕迹,是新的还是旧的,若洞壁光滑,鼻印明显,洞内既无露水、蛛网,也没有长出的杂草根系,说明洞内有鼢鼠存在,为有效洞;否则,洞内无鼢鼠存在。在有效洞内可通过观察鼻印、爪印及草根的方向来判断鼢鼠的去向。草根歪向哪一方,鼢鼠就在哪一方。只有鼻印、爪印没有草根时,则鼻印、爪印朝向就是鼢鼠去向。再次是利用鼢鼠堵洞验证。根据鼢鼠堵洞习性,也可用堵洞法鉴别鼢鼠的有无。即切开洞道,第二天观察其堵洞情况,若洞口被堵,说明洞内有鼠,且在堵洞一方。这是检查鼢鼠最可靠的方法。最好是小蝇引导。常洞一般要深于食草洞,用脚踩没有下陷的感觉。夏季识别常洞时,也可以观察洞内小蝇的飞向,因为鼢鼠身上发出一股臭味,当洞口切开后,小蝇飞往常洞追逐臭气,为人们指引方向。

第二关安装位置关。器械在洞口安装的位置是决定着能否准确捕捉鼢鼠的关键。器械距离洞口过近,鼢鼠推土引发机关、箭或者钢铗提前触发,难以捉到鼢鼠。地箭类距离洞口的最佳距离是首箭距离洞口4指宽;钢弓铗安装在距离洞口大于8 cm的洞道下方,弓夹打开时平面略低于洞道地面水平,然后在钢弓铗上盖上浮土伪装;接洞式鼢鼠活体捕捉器必须将捕捉器管口均匀地镶嵌进鼢鼠洞口四周土中约1.5 cm,保证鼢鼠洞口正好在捕捉器管口的正中央,捕捉器后端略向下倾斜。

第三关提箭高度关。弓箭类捕鼠器必须选择通直的鼢鼠常洞安装,直洞长度应大于80 cm。安装时,将洞道上方铲平,洞口上方土层厚度以弓箭提起后箭头不露出洞顶为宜;不能靠上,更不能让箭头露出洞道顶部。如果箭头过于靠上,会影响箭体下落轨迹,使射中率下降;如果箭体露出洞道顶部,鼢鼠就会发现,并提前推土在箭头前堵洞,使捕捉失败。另外,箭体要垂直插入洞道的正中央,并保证箭体能自由活动,这样才能最有效地命中鼠体。如果箭体歪斜,箭头就会走偏,降低命中率;即使射中,也可能射偏,扎不到鼢鼠要害部位,鼢鼠就会挣脱逃跑,若出现这种情况,再想捕捉到它就会很困难。

第四关触发机关连接关。捕鼠器械触发机关的触发均是借助鼢鼠推土堵洞触动引发机关,使器械发动射中或者关住鼢鼠。触发机关的正确连接、连接后的灵敏度都关系到器械的命中效果。

第五关营造鼢鼠上箭环境关。器械安装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要让接触鼢鼠洞道内部的箭头、封洞土有人的汗渍等气味。土壤干燥时,接洞式鼢鼠活体捕捉器安装前,要在管内喷上水,黏上一层细湿土;土壤太湿时,在捕鼠器管内撒上一些干土粉。安装后,在捕鼠器管上覆盖一层土,预防外界温度对捕鼠器管内的影响。

(2)爆破灭鼠爆破灭鼠是利用向鼢鼠洞道内注入液化气与氧气混合气体,电子引爆的灭鼠方法。该方法对洞内鼢鼠杀灭彻底,对环境安全,不污染土壤,是一种最有前景的物理灭鼠技术,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3)药剂杀灭药剂杀灭是鼢鼠治理的主要方法,目前常用的投饵方法是洞内投饵法,使用的药剂主要是不育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制的高效鼠密度调节剂生物诱杀专用型胶囊剂,采用活体葱苗携带技术,改变了传统洞内投饵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治理功效。

●毒饵杀灭毒饵杀灭是目前鼢鼠治理的主要方法。使用的毒饵主要有0.005%溴敌隆、0.05%地鼠钠盐、0.02%氯地鼠钠盐、0.04%杀鼠迷等小麦玉米洋葱、马铃薯等毒饵。投饵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韩崇选等,2006)。

>插洞法用探棍在鼢鼠洞道上面插一个小孔。探洞时,不要用力过猛,探到洞道时有一种下陷的感觉,这时轻轻旋转退出探棍,把毒饵从此孔用药勺投到鼢鼠洞道内,然后用湿土把此孔盖严。此法的优点是省工、省时,人为因素对甘肃鼢鼠的影响极小。

>切洞法用铁锨在鼢鼠洞道上挖一个上大下小的坑,取净洞内的土,判断是否为有效洞,若是有效洞则投饵。其投饵有两种,一种是用长柄勺将毒饵放进洞内深处;另一种是用50~60 cm长的细棍,探其洞道深浅,用插洞法把毒饵投在距开口处40~50 cm的洞道内,投饵后立即用湿土封住切开的洞口。另外投饵还有单向和双向投饵之分,对有经验的投饵者,可以根据鼢鼠鼻印判断鼢鼠所在方向,拟采用单向投饵;而对于一般投饵者应采用双向投饵。此法的优点是较插洞法投饵准确率高,且较省药。

>切封洞法此法基本上与切洞法相似,只是开洞24 h后在封洞的洞内投饵。此法的优点是投饵的效率极高,非常省药,缺点是费工、费时,工作量大,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而影响鼢鼠对饵的取食。

投饵时,对于插洞法来说不要用手触摸探棍的端部,否则会在探棍上留下汗渍味;而对于切洞法和切封洞来说,封洞时,不要用手摸对着洞口一面的土。特别是女性投饵者,投饵前不要使用气味大的化妆品或用香皂洗手、洗脸,否则会影响投饵效果,降低鼢鼠对饵料的取食,影响杀灭效果(韩崇选等,2006)。

●生物诱杀生物诱杀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专门杀灭鼢鼠的高效无害化药剂治理技术。该技术解决了传统药剂杀灭洞内投饵费工、费时的问题,变人找洞为鼠找诱饵,提高了功效,降低了成本,使大面积治理成为了可能。使用药剂为生物诱杀专用型高效鼠密度调节剂,也可用溴敌隆、地鼠钠盐、贝奥雄性不育剂等药剂,通过微胶囊化制成生物诱杀专用剂型;诱饵直径为2~3 mm的大葱苗。制作时,将大葱苗叶从葱白1.5~2.0 cm处切掉,去除须根后备用;把生物诱杀专用型药剂配制成10倍水溶液。按照每棵葱苗0.3 ml药液用量,将制备好的葱苗浸泡在药液中搅拌,待到葱苗将药液吸净后取出晾干,用保鲜膜每60株包装后装箱备用(韩崇选等,2015)。(www.chuimin.cn)

造林时,随苗木定植,将诱饵葱苗以45°斜埋进距离苗木10 cm左右,深15~20 cm的造林坑内。在造林地和现有林地及其四周50 m范围内的沟边、崖畔等鼢鼠主要活动区,采用线性投饵方式,每隔5 m投放1颗诱饵葱苗;或在鼢鼠每个采食点投放3~5颗诱饵葱苗;或者按照225~300颗/hm2密度在造林地和现有林地均匀投放诱饵葱苗。投放时,用直径1.2~1.5 cm,长70 cm的丁字形探棍,旋转插一个深20~25 cm的小孔,将诱饵葱苗放进孔中,用湿土填埋。注意不要将诱饵葱苗漏出地面。

与其他药剂杀灭治理方法一样,该方法的最小治理面积20~30 hm2,或者一面整坡。采用该方法,诱饵葱苗可以在土中保持药效30~45 d,对鼢鼠杀灭率为95.3%~97.8%,残余鼠口繁殖率下降75.9%~91.3%,鼢鼠种群数量恢复周期4~6年。

●药剂灌根与预防根部田鼠危害相同,在果园和苗圃预防鼢鼠危害时,也可结根施液态肥,混入800~1 000倍多效抗旱驱鼠剂和纳米型作物抗逆剂灌根;也结合果园和苗圃灌溉,用800~1 000倍多效抗旱驱鼠剂和纳米型作物抗逆剂的水溶液浇根预防田鼠对根部的危害。每年春秋各用1次,对鼢鼠危害预防效果可达95.4%以上(韩崇选等,2006)。

(二)农田鼢鼠治理的策略及方法

农田鼢鼠治理必须坚持农业技术为主,药剂治理为辅的综合治理原则。在保证生产优质高产农产品的基础上,采用与农田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的无害化可持续治理措施,实现农田害鼠治理的有效控制。

1.生态调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农田四周土地,清除农田周围沟边、崖畔的杂草、杂灌,硬化沟坡、田埂,减少农田周围鼢鼠栖息场所。结合春秋播种机械深翻,破坏鼢鼠洞道,迫使鼢鼠转移。扩大水浇地面积,春季大水灌溉,冲毁田内鼢鼠洞道,杀死洞内鼢鼠。

2.机械捕杀利用器械灭鼠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灭鼠方法。器械种类繁多,可供不同季节、环境、场合、位置的灭鼠选用,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鼢鼠捕杀器械主要有以下几种:

(1)钢弓铗钢弓铗也叫西林鼠铗、弓形铗、踩铗、钢闸等。钢弓铗以两个半圆形铁片环为铗,两端轴状,套于底部铁片两端的孔中,能转动。另用1~2个两端挖有空心的弹性钢弓把两个铁片环套住。支时把钢弓压下,铁片环向两边张开,用支棍压住一环,使其保持不稳定平衡,将支棍略微别在铗心踏板上。支起后捕鼠面的直径为14 cm、10 cm、6 cm。不用诱饵,布放在洞内。下夹时,将鼢鼠常洞打开一部分,特别好的钢弓铗放在洞内,夹上撒一些细土,再将打开的洞道用土块封好,保证鼠洞像原来的样子,鼠在洞道中通过,触踏板时支棍脱开,钢弓弹起,铁片环合拢,鼠被捕获。钢弓铗应拴有细铁链,以便用铁钉、木桩等固定,防止鼠类或食鼠动物将铗带走。这种工具只能夹住鼠爪,所以能捕捉活鼠,对于进行活鼠饲养的科研工作者是理想的捕鼠工具。

(2)丁字形弓箭丁字形弓箭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灭鼠器械,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为林区群众所接受。丁字形弓箭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立柱45 cm×4 cm×1 cm的木条,要求结实耐用。

撬杠线17 cm长的细尼龙线,通过它控制撬杠的位置和角度。

撬杠7 cm长的细木棍,把钢钎提起后由它固定在立柱上。

塞洞线60 cm长的细线,和封洞的土块一起封洞。

橡皮条车内胎剪成35 cm×1 cm的长条,穿过钢钎顶部的环,两端用扎丝固定于立柱上。

弓背35 cm×4 cm×1 cm的木块,中间打一3 cm×1.5 cm的洞,立柱插入其中,形成丁字形框架

钢钎45 cm长的8号铁丝,一端磨尖,一端绕成环形。

安弓时,箭头离洞口一般6~8 cm,箭头插下时带下的表土应掏尽,然后用探棍检查箭头是否插在洞中央。如果箭头正好在洞中央,此时用土将弓背固定好,然后将钢钎提起,用撬杠固定,用手掌搓成的土块,连同塞洞线一起封洞,土块要中间厚,四周薄,要求湿度适中,不能用泥,以免封得过死,土块贴洞口的一面要求人手未接触过。如果鼢鼠触动封洞的土块,塞洞线放松,带动撬杠松开,钢钎借助橡皮条弹力射下,正好射中鼠体(杨学军等,1995)。

(3)三脚架踏板法用长约1 m的三根木棍做成三脚架,用长为40 cm的细棍作为杠杆,杠杆的一端系一条长50 cm左右的绳子,在杠杆1/10处绑一条短而较粗的绳子悬于三脚架下作为支点。然后用绳子将5 kg左右的石板吊起悬于杠杆上。支架前,先用一根长约80 cm的直木棍(称探棍)伸到洞内探知曲直,如为弯洞,再向前挖,直到鼠洞为直洞为止。然后将洞口铲齐,洞上表土铲平,此时可支架下箭。下箭距离可根据洞口大小及天气情况来定。天气晴朗时,第一箭距洞口10 cm,箭间距为6~7 cm,共三支箭。洞口越大,说明鼠体较大,遇到阴雨天,由于鼢鼠行走时带土,箭距洞口及箭间距应大一些。下箭时每支箭应插在洞中央,插好一支即提起一支用湿土固定,箭刚提到道上面为准。全部插好后,用杠杆将石板吊起,然后用牵线一端缠一小石块,塞进洞口。鼢鼠推土封洞时,将洞口的石块推出,杠杆失去平衡,石板迅速下落,压箭入洞,即可捕获鼢鼠。在有的地区,由于石板少,用别的东西代替费工费时,所以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这种原理为基础,可以演变成许多人工捕鼠的工具和方法。

(4)红外线电子鼢鼠捕捉器红外线电子鼢鼠捕捉器是由辉县鹰隼电器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鼠害治理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研发生产的系列专利鼢鼠捕杀箭,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报道。产品已在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推广使用。

(5)彭林弓箭彭林弓箭是由彭阳县林业局研发的单箭捕杀鼢鼠专利产品。该产品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是宁南地区群众喜欢使用的鼢鼠捕杀工具之一。

三箭捕杀箭是在单箭捕杀箭基础上改进的产品。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宝鸡新绿商贸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新绿牌产品。该产品具有整体折叠功能,便于携带,已在我国三北地区推广使用。

(6)接洞式鼢鼠捕捉器接洞式鼢鼠捕捉器是由宝鸡新绿商贸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具有自主产权的专利鼢鼠活体捕捉器。2017年10月被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报道。该活体捕捉器采用接洞原理,巧妙地将栅栏、弹簧与触发机关相连接,利用鼢鼠推土触动筒内尽头的机关,通过连线,引发弹簧回缩,关闭筒口栅栏,将鼢鼠关在筒内。安装时,切开鼢鼠有效洞口,把洞口铲齐,将捕捉器筒口插入鼢鼠洞口垂直面土中1.0~1.5 cm,捕捉器筒后端略低于前端。然后提起栅栏连杆,挂好连接机关.最后在捕捉器上覆盖0.5~1.0 cm厚土。该捕捉器安装方便,捕捉率高,且能捕捉健康的活体,特别适合研究者捕捉鼢鼠活体使用。现已在宁夏、青海、陕西、河北、山西、内蒙古广泛使用,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等单位,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用活体鼢鼠标本,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药剂拌种、药剂杀灭和药剂灌根等措施参见林地鼢鼠治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