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宁夏啮齿动物地理区系管理及分类

宁夏啮齿动物地理区系管理及分类

【摘要】:有关宁夏回族自治区林草啮齿动物区系及动物地理区划研究报道资料较少。该危害大区有啮齿动物29种,占宁夏啮齿动物种数的74.36%,隶属9科22属。啮齿动物区系以华北区成分为主体,同时有黄土高原亚区特征。

有关宁夏回族自治区林草啮齿动物区系及动物地理区划研究报道资料较少。马福祥(1926),王香亭等(1977),施银柱等(1981)以及Allen(1938,1940)均进行了零星报道。从鼠传疾病观点,李效岚(1984)曾对宁夏动物地理划分为5个小区;秦长育(1991)根据宁夏啮齿动物的区系特点,将宁夏划分为2个省(I级)和4个州(Ⅱ级)。张显理等(1995)分析了宁夏哺乳动物区系特征,将宁夏哺乳动物划分为3个动物地理省、6个动物地理州,并对各省及各州动物区系之间的相似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宫战武等(2009)报道宁夏有啮齿动物38种,隶属8科25属。其中,小家鼠、褐家鼠和草兔广布种,达乌尔黄鼠、黑线仓鼠、灰仓鼠、五趾跳鼠、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在宁夏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1996年至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自治区森防总站合作,对宁夏境内的啮齿动物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和研究,基本摸清了宁夏啮齿动物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掌握了主要害鼠的分布、危害特征、发生规律和治理方法。据此,根据张荣祖(1978)等、郑作新等(1959)的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和宁夏啮齿动物的区系组成、地理分布以及自然地理条件,在全国性的区和亚区级区划的基础上,参照张显理等(1995)和秦长育(1991)对宁夏哺乳动物及啮齿动物区系与区划的研究结果,将宁夏森林和草原啮齿动物地理区划分为3个危害大区,6个危害小区(表3-3,图3-1)。

(一)宁南黄土高原—六盘山山地(省)危害大区(Ⅰ)

该危害大区是沿大水坑—下马关—田老庄—王团—篙川—线以南的宁夏南部地区(图3-1)。该危害大区主要由黄土高原、丘陵和六盘山山地组成,海拔1 500~2 942 m。年平均气温为5.3℃~7.6℃;冬季气温较高,1月平均气温零下6.5℃~9.3℃;夏季比较凉爽,7月月平均气温20℃左右。属比较湿润的草原与森林草原气候类型,年降水量350~800 mm。天然植被属温带草原植被带,为典型草原、森林草甸草原植物类型。土壤为温带草原黑庐土地带,可划分为偏西北的干草原淡黑沪土与偏东南的较湿润的草原普通黑庐土两个亚地带。

该危害大区有啮齿动物29种,占宁夏啮齿动物种数的74.36%,隶属9科22属。其中,古北界种类19种,东洋界3种,广布种7种,分布占65.52%、10.34%和24.14%,古北界的种类占绝对优势。全区东洋界种类仅有7种,在该危害大区就有7种,充分体现了东洋界种类经秦岭向北扩散的特征。

在该危害大区的29种啮齿动物中,北方寒湿型3种,欧亚温湿型1种,亚洲温湿型5种,亚洲温旱型11种,都兰一西南亚温旱型1种,中国温湿型2种,中国温旱型3种,与人类半生种2种。啮齿动物区系以华北区成分为主体,同时有黄土高原亚区特征。子午沙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达乌尔鼠兔等蒙新区荒漠种类也扩散到该危害大区中。岩松鼠、黄腹花松鼠、黑线姬鼠、中华姬鼠、洮州绒鼠、根田鼠、甘肃鼢鼠、斯氏鼢鼠、林跳鼠和六盘山毛睡鼠10种在宁夏仅分布于该危害大区。甘肃鼢鼠和蒙古兔是该大区最主要的农林牧害鼠,也是鼠害治理的主要对象。小家鼠和褐家鼠是主要的卫生鼠害。达乌尔黄鼠、岩松鼠、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和达乌尔鼠兔在有些年份数量也很大,有必要对其种群进行监测。

1.六盘山山地(州)危害区(ⅠA)该危害区以新集—彭堡—黄铎堡—南华山北麓—线为东北界,以红井—关庄—夏寨—将台—兴隆—联财—线为西南界的带状区。六盘山包括两条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是陇东黄土高原与陇中黄土高原的界山及径河与渭河的分水岭。该危害区地貌以山地及丘陵为主,海拔多在2 000 m以上,年平均气温5.3℃~6.5℃,无霜期120~140 d,年降水量500~800 mm。植被有森林、森林草原和草甸草原等类型。植物种类丰富,山地森林带较完整,1 700~2 200 m有阔叶林带,以山杨、白桦、红桦、辽东栋等落叶木为主,还有绣线菊、刺梅、沙棘等灌木。2 200~2 800 m有山杨、桦、油松、华山松、刺柏等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2 400~2 600 m还有成片的毛竹林分布。2 600~2 900 m为山地草甸草原带,主要植物有苔草、小糠草、萎陵菜等。土壤垂直结构比较复杂,有山地黑沪土—山地褐色森林土—山地棕色森林土—山地草甸草原土—山地草甸土。

图3-1 宁夏啮齿动物种类区系与区划

注:危害大区界;危害区界;Ⅰ.宁南黄土高原-六盘山山地危害大区,ⅠA.六盘山山地危害区,ⅠB.黄土高原丘陵危害区;Ⅱ.宁中北部半荒漠平原危害大区,ⅡA.宁中缓坡丘陵半荒漠危害区,ⅡB.银川平原危害区;Ⅲ.宁西北部贺兰山与荒漠危害大区,ⅢA.贺兰山山地危害区,ⅢB.腾格里沙漠沙地荒漠危害区。

分布在该危害区的啮齿动物有27种,隶属10科20属。其中,古北界15种,占60.00%;东洋界3种,占12.00%;广布种7种,占28.00%。北方寒湿型3种,占12.00 %;欧亚温湿型、蒙新—哈萨克温旱型和都兰—西南亚温旱型各1种,均占4.00%;亚洲温湿型5种,占20.00%;亚洲温旱型9种,占36.00%;中国温湿型、中国温旱型和与人类半生种各2种,分别占8.00%;均属于温带森林草原类型。岩松鼠、黄腹花松鼠、黑线姬鼠、中华姬鼠、洮州绒鼠、根田鼠、斯氏鼢鼠、林跳鼠和六盘山毛睡鼠9种是该危害区的独有种类。在宁南黄土高原—六盘山山地(省)危害大区分布的社鼠和东方田鼠也仅在该危害区可见。大林姬鼠占野外鼠类的10.3%~41.3%,黑线姬鼠占6.7%~27.2%,数量较多;长尾仓鼠占0.6%~2.0%,洮州绒鼠占4.0%~28.9%,社鼠占8.3%,林跳鼠占3.4%~4.4%(秦长育,1991)。

甘肃鼢鼠和蒙古兔也是该危害区农林牧的主要害鼠。达乌尔鼠兔、达乌尔黄鼠、大仓鼠、岩松鼠、黑线姬鼠等在局部也能形成较高的密度,应密切监测,预防爆发成灾。

2.黄土高原丘陵(州)危害区(ⅠB)宁南黄土高原省中除六盘山地州以外的地区,主要包括彭阳、固原北部、海原北部和西吉西部。地貌类型以黄土丘陵为主,其间沟壑纵横交错,海拔1 500~2 200 m,年平均气温6.5℃~7.6℃,年降水量350~500 mm。植被主要为温带干草原类型,温带干草原天然植被保持原貌者甚少。土壤主要为黑沪土和灰钙土。沟谷及缓坡多为农作区。

本危害区有啮齿动物18种,隶属7科15属。其中,古北界种类15种,占83.33%,占绝对优势;广布种3种,仅占16.67 %;没有东洋界种类出现。北方寒湿型、蒙新—哈萨克温旱型和都兰—西南亚温旱型各有1种,均占5.56%;亚洲温旱型最多,达11种,占61.11%;中国温旱型和与人类半生种各有2种,各占11.11%。

除去全区均有分布的小家鼠、褐家鼠、达乌尔黄鼠、黑线仓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和蒙古兔外,花鼠、达乌尔黄鼠、大林姬鼠、大仓鼠和达乌尔鼠兔5个种是该危害大区两个危害区的共有种,小毛足鼠、灰仓鼠、大沙鼠和中华鼢鼠等6种仅在该危害区出现。

达乌尔黄鼠为优势种,在未灭鼠的地区,平均密度达3.8只/hm2,多为1~1.5只/hm2,占野外鼠类数量的46 %以上。甘肃鼢鼠和达乌尔鼠兔数量较多,分别占野外鼠的14.0%~38.1%和8.5%~18.0%。大仓鼠、黑线仓鼠、五趾跳鼠、灰仓鼠、长尾仓鼠、子午沙鼠等为常见种,分别占野外鼠的2.6%~4.5%、1.7%~3.8%、1.7%~10.7%、0.7%~26%、5.0%和1.0%~3.6%(秦长育,1991)。

甘肃鼢鼠、达乌尔黄鼠和蒙古兔是宁南黄土高原丘陵区优势种,也是该危害区治理的主要对象。达乌尔鼠兔在有些年份也很多,子午沙鼠、长爪沙鼠、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在局部也可形成较高的密度。

(二)宁中北部半荒漠平原(省)危害大区(Ⅱ)

宁中北部半荒漠平原(省)危害大区相当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在宁夏的部分。南接宁南黄土高原—六盘山山地(省)危害大区,以黄河在宁夏的入口中卫县的南长滩沿黄河至沙波头—沿包兰铁路至青铜峡火车站—沿沿山公路至大武口—石嘴山火车站一线为西北界(图3-1)。包括宁夏中部缓坡丘陵、间山盆地和银川平原两大部分。主要地貌类型是丘陵和洪积冲积平原海拔1 090~1 800 m,年平均气温7~9℃,年降水量250~350 mm,降水集中于7~9月。天然植被以半荒漠草原为主。

本危害大区啮齿动物有26种,占宁夏啮齿动物种数的58.97%,隶属7科20属。其中,古北界21种,东洋界1种,广布种3种,分别占80.77%、3.85%和11.54%。东洋界物种黄胸鼠仅在该大区可见,为稀有种;另外,长尾仓鼠、麝鼠、鼹形田鼠、三趾心颅跳鼠和巨泡五趾跳鼠等在宁夏也仅分布于该危害大区。北方寒湿型和蒙新—哈萨克温旱型和与人类半生种各2种,分别占7.69%;亚洲温湿型、都兰—西南亚温旱型、中国温湿型和中国温旱型各1种,均占3.85%;亚洲温旱型15种,占57.69%。说明该危害大区的啮齿动物区系组成蒙新区成分略占优势,动物区系基本属半荒漠草原类型,但在种类上华北区与蒙新区种类混杂程度大,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荒漠物种向该危害大区扩散的趋势明显。(www.chuimin.cn)

与其他危害大区相同,小家鼠和褐家鼠也是其主要的卫生鼠害,在野外也有较高的密度。蒙古兔、达乌尔黄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和小毛足鼠的数量较多。其中,蒙古兔、达乌尔黄鼠是重点治理对象。东方田鼠在银川平原黄河滩地密度很高,危害十分严重,是重点治理对象。

1.宁中缓坡丘陵半荒漠(州)危害区(ⅡA)宁中缓坡丘陵半荒漠(州)危害区以中卫市、中宁县、吴忠市和灵武市非灌区至平罗县陶乐镇鄂尔多斯台地西缘一线与银川平原(州)分界。中西部有香山罗山等中低山及相间分布的缓坡丘陵,东北部为鄂尔多斯台地及其西南缘缓坡丘陵,海拔1 200~1 900 m(罗山主峰达2 624 m。年平均气温7℃~8℃年降水量300~400 mm。天然植被主要是半荒漠草原类型,中部罗山有部分森林和针茅干草原,鄂尔多斯台地为草原化荒漠,沙生植被占优势。

该危害区有啮齿动物23种,隶属7科19属。其中,古北界19种,占82.61%;东洋界1种,仅在4.35%;广布种3种,占13.04%。黄胸鼠和巨泡五趾跳鼠在宁夏仅见于该危害区。本危害大区有分布的花鼠、鼹形田鼠、大沙鼠、中华鼢鼠、五趾心颅跳鼠和巨泡五趾跳鼠等也仅见于该危害区,而本危害大区有分布的大仓鼠、长尾仓鼠和短尾仓鼠在该危害区没有发现。宁夏境内分布的沙鼠和跳鼠种类(除林跳鼠外),在本危害区均有发现。其中,长爪沙鼠、子午沙鼠、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的密度较大。从种类看,华北区种类与蒙新区种类数量相当,但荒漠种类数量明显大于华北区种类,蒙新区成分占优势。也就是说,草原啮齿动物是本危害区的优势类群。在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土半荒漠草地,长爪沙鼠为优势种,占野外鼠类的56.9%~73.5%;五趾跳鼠占2.6%~12.6%;子午沙鼠占6.2%~30.9%;黑线仓鼠占2.7%~7.0%;灰仓鼠占0.3%~12.8%;达乌尔黄鼠占3.9%~52.6%;东方田鼠占1.9%;小毛足鼠占1.0%~4.7%。

除小家鼠和褐家鼠外,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是该危害区的优势种,蒙古兔数量也较大,危害严重。小毛足鼠也是该危害区的常见种类,数量也较多;但因其个体小,危害较轻。

2.银川平原(州)危害区(ⅡB)银川平原(州)危害区以贺兰山和鄂尔多斯台地之间陷落地堑上形成的洪积、冲积平原,即银川平原为主,也包括黄河冲积的卫宁平原(中卫市和中宁县),是古老的引黄灌溉区。海拔1 090~1 200 m,年平均气温8℃~9℃,年降水量250 mm以下,植被以农田和防护林为主,亦有半荒漠草原植被和残存的草甸植被。

本危害区有啮齿动物18种,隶属5科14属。其中,古北界15种,广布种3种,东洋界种类没有发现。古北界种类占83.33%,处于绝对优势。亚洲温湿型和都兰—西南亚温旱型各有1种,占5.56%;亚洲温旱型的种类最多,有9种,占50.00%;蒙新温旱型和蒙新—哈萨克温旱型各2种,均占11.11%;与人类半生种及放养种类3种,占16.67%。分布在宁夏境内的6种仓鼠在本危害区均有分布,其中长尾仓鼠仅在本危害区出现,也是该危害区唯一的特有种。本危害大区的特有种——黄胸鼠、鼹形田鼠和巨泡五趾跳鼠在该危害区没有发现,说明其在宁夏境内分布区域狭小,属狭域性分布种类。另外,花鼠、中华鼢鼠和达乌尔鼠兔在本危害区也没有分布,证明花鼠和达乌尔鼠兔在宁夏仅分布于六盘山林区和黄土高原丘陵区及缓坡黄土丘陵区,往北在没有分布;而中华鼢鼠只在宁南黄土丘陵区和宁中缓坡黄土丘陵区的局部出现。区系组成中蒙新区成分的优势不太明显,仍具有华北、蒙新两区过渡地区的特征。

东方田鼠和蒙古兔是该危害区的主要害鼠,也是治理的主要对象。长爪沙鼠、子午沙鼠、五趾跳鼠和达乌尔黄鼠数量也较大,应加大生物治理和物理空间隔离治理力度,预防这些害鼠对直播造林种子的刨食和林木幼苗及其农作物青苗的破坏。三趾跳鼠和小毛足鼠局部密度也较高。

(三)宁西北部贺兰山与荒漠(省)危害大区(Ⅲ)

宁西北部贺兰山与荒漠(省)危害大区包括贺兰山地、山前洪积扇和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是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在宁夏西北的一个狭窄带状区。本危害大区包括山地和沙漠两种迥异的自然景观,可分为2个危害区(动物地理州),也可分为2个独立的危害大区(动物地理省)。

该危害大区啮齿动物有19种,隶属6科16属,占宁夏总种数的48.71%。其中,古北界14种,广布种5种,东洋界没有发现。古北界种类占宁夏境内种数的73.68 %;去除宁夏境内的广布种,古北界种类占100%,占绝对优势。北方寒湿型和都兰—西南亚温旱型种类各1种,占5.26%;亚洲温湿型、蒙新温旱型、蒙新—哈萨克温旱型和与人类半生种及放养种类各2种,均占11.11%;亚洲温旱型的种类也最多,有8种,占44.44%。贺兰山鼠兔在宁夏是该危害大区的特有种,只分布在贺兰山山地。社鼠和大林姬鼠属典型的森林种类,在该危害大区也仅分布在贺兰山山地。除在宁夏境内广泛分布的小家鼠、褐家鼠、蒙古兔、达乌尔黄鼠、黑线仓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五趾跳鼠和三趾跳鼠等啮齿动物种类外,灰仓鼠、短尾仓鼠、大沙鼠、五趾心颅跳鼠、蒙古羽尾跳鼠等也在本区出现。由于荒漠景观中物种丰富度小,边缘效应和贺兰山地的特殊自然条件使大量华北区成分侵入等原因,使该危害大区啮齿动物的蒙新区成分在种类上不占优势,但在数量上仍有明显的优势。

小家鼠和褐家鼠仍然该危害大区的主要卫生鼠害。蒙古兔和达乌尔黄鼠,是主要的治理对象。五趾跳鼠和三趾跳鼠密度也较大,对直播造林和荒漠植物幼苗影响很大。子午沙鼠对固沙植物危害也较严重。

1.贺兰山山地(州)危害区(ⅢA)贺兰山山地(州)危害区包括银川平原以西的贺兰山地及其延伸区,自中宁的石空向北延伸至贺兰山余脉的一段明长城是本危害大区2个危害区的分界。海拔1 300~3 556 m。在1 500~3 000 m地区,年平均气温约4.1℃,年降雨量200~400 mm。植被有乔灌木林、高山草甸和干旱荒漠草原。海拔在1 500 m以下地区年平均气温约8℃,降雨量在200 mm以下。

本危害区,啮齿动物有18种,隶属6科15属,占宁夏境内啮齿动物种数的46.15%,占本危害大区的94.73%。其中,古北界13种,占72.22%;广布种5种,占27.78%;没有东洋界种类。北方寒湿型和都兰—西南亚温旱型各有1种,各占5.56%;亚洲温湿型、蒙新温旱型、蒙新—哈萨克温旱型和与人类半生种各有2种,均占11.76%;亚洲温旱型8种,占44.45%。社鼠、大林姬鼠和贺兰山鼠兔主要分布在海拔1 600 m以上的有林地或者林间草地、草甸草原。其中,社鼠是优势种,占野外捕获率的51.7%;林姬鼠亦较多,占27.6%;小家鼠占13.8%;黑线仓鼠占3.5%(秦长育,1991)。在山足冲积扇海拔1 750 m以下,分布有达乌尔黄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小毛足鼠、蒙古羽尾跳鼠、五趾心颅跳鼠。其中,达乌尔黄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子午沙鼠和小毛足鼠数量较多。

蒙古兔是本危害区林木鼠害的主要防治对象,达乌尔黄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和子午沙鼠是山麓山前荒漠林鼠害监测和治理的对象。在林地,也要监测贺兰山鼠兔、社鼠和大林姬鼠的种群动态,预防其爆发对新造林、幼林和直播造林造成危害。

2.腾格里沙漠沙地荒漠(州)危害区(ⅢB)该危害是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在宁夏的部分。海拔1 300~1 500 m,年平均气温9.7℃,年平均降水量185.6 mm,年蒸发量3 000 mm以上。植物组成单调,多为沙生耐旱种类,植被类型为红砂、珍珠草原化荒漠,在流动沙丘,仅丘间低地及背风坡脚散生有少量沙生植物,盖度不足2%。

本危害区啮齿动物种类较少,仅有14种,隶属5科12属,占宁夏种类的35.90%,占本危害大区种类的73.68%。其中,古北界种类11种,占78.57%;广布种3种,占21.43%;没有东洋界的种类。亚洲温旱型种类最多,有8种,占57.14%;蒙新温旱型和与人类半生种各有2种,均占14.29%;蒙新—哈萨克温旱型和都兰—西南亚温旱型的种类各有1种,均占7.14%。该危害区啮齿动物以蒙新区成分占优势。五趾跳鼠和子午沙鼠为优势种,长爪沙鼠、三趾跳鼠、小毛足鼠和蒙古兔数量也相对较多。由于边缘效应,在邻近灌区的黄河阶地及半固定沙丘,达乌尔黄鼠数量较多,黑线仓鼠、灰仓鼠等也有分布,但数量稀少。

蒙古兔、子午沙鼠和五趾跳鼠是该危害区荒漠林鼠害治理的主要对象。在荒漠边沿地带要监测达乌尔黄鼠和长爪沙鼠的数量变化。

啮齿动物危害大区是指亚区中与平均状况不符合的地区,啮齿动物地理危害区也是一样,反映了危害大区内部的差异状况。宁夏啮齿动物区系区划共有3个危害大区,6个危害区,危害大区与危害区(州)的范围可延伸到相邻省区中所属同一啮齿动物亚区的有关区域。其中最典型的是宁南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省)危害大区可与陕、甘两省邻近有关地区连成一片,六盘山山地(州)危害区、贺兰山山地(州)危害区还应包括分别属甘肃、内蒙古的山地其余部分,腾格里沙漠则更应该统一划归为一个危害区(甚至提升为危害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