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兔形目的分类地位:存在争议,归为啮齿目的一个亚目

兔形目的分类地位:存在争议,归为啮齿目的一个亚目

【摘要】:兔形目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所以仍然将兔形类归为啮齿目的一个亚目。兔形类凿状门齿为单层釉质,上门齿向后延伸仅达前颌骨处。兔形类胫骨与腓骨愈合成为1块骨骼。(七)体形的差异兔形类的躯干部分比较接近食肉动物,而不像鼠形类。宽臼齿兽科经与啮齿目及兔形目的一些重要的形态和机能特征做比较,认为宽臼齿兽是目前在原始真兽中最接近鼠形类的祖先类型。

兔形目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Linnaeus(1758)在其《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将兔形类划归啮类目。伊利格尔(Illiger)把兔形类与鼠类分开,作为啮齿目的重齿亚目(Duplicidentata)。Brandt(1855)首次提出用兔形亚目(Lagomorpha)的概念。但兔形亚目仍然是啮齿目的一个亚目。Gidley(1921)正式将兔形类由啮齿目中分出,独立成为兔形目(Lagomorpha)。但兔形类是否应该独立成目,至今仍有争论。

Allen(1938)在Grgory(1910)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兔形类与鼠形类均具有典型的双体子宫,二者均具有盘状蜕膜胎盘、行尿囊绒毛膜,两者均具有大杯状内陷的中央具有胚胎的卵黄囊,胸椎均为12块,腰椎均为7块,均具有4个内鼻甲,内有5个旋涡。所以仍然将兔形类归为啮齿目的一个亚目。罗泽珣(1988)在《中国野兔》一书中阐述了独立成目的理由。

(一)门齿的差异

兔形类与鼠形类虽然均具有凿状的门齿,但具有这种凿状门齿的并非这两类群动物,如有袋目(Marsupialia)的塔斯马尼亚袋熊(Vombatus ursinus)、灵长目(Primates)的指猴(Daubentonia madagaskariensis)和已绝灭的裂齿类(Tillodontia)等,均有这样的凿状门齿。实际上,兔形类与鼠形类的凿状门齿仅形似而已,构造并不相同。兔形类凿状门齿为单层釉质,上门齿向后延伸仅达前颌骨处。鼠形类的凿状门齿为双层釉质,上门齿向后延伸至上颅骨。

(二)齿隙的构成差异

兔形类的齿隙比鼠形类的齿隙缺牙少,齿隙相对地不如鼠形类宽。与有胎盘兽类的模式齿式相比较,兔形类的上颌左右共缺l对门齿、1对犬齿及l对前臼齿,每侧仅缺3颗牙,构成齿隙。下颌左右缺2对门齿、l对犬齿及2对前臼齿,每侧缺5颗牙,构成齿隙。而鼠形类的上颌左右共缺2对门齿、1对犬齿和2~4对前臼齿,每侧缺5~7颗牙,构成齿隙。下颌左右共缺2对门齿、l对犬齿及3~4对前臼齿,每侧缺6~7颗牙,构成齿隙。

(三)颊齿的形状与构造差异

兔形类的颊齿为棱柱状的脊形齿,单侧高冠,齿面倾斜,上面有横棱状的齿冠,为典型的草食动物齿冠,植物的纤维可以被斜列的横齿棱像铡刀一样铡成碎块,再咀嚼成碎末。鼠形类的颊齿为尖丘形齿。具挤压研磨式齿冠,是杂食性动物的齿冠,可将食物在咀嚼中研磨碎。

(四)咀嚼方式的差异(www.chuimin.cn)

兔形类颊齿咬合后,门齿也能咬合到一起,下门齿能与前后重叠的上门齿中的第二对上门啮咬合到一起,咬合同步。上颌左右两侧颊齿的间距宽,下颌两侧颊齿的间距窄,颊齿上下咬合时仅能在单侧。咀嚼食物时,下颌左右移动,使单侧高冠齿横列的斜齿嵴能充分地起切割作用。鼠形类颊齿咬合后,门齿却不能咬合到一起,上门齿在前,下门齿在后,前、后有一定间距,咬合异步。上、下颌左右颊齿的间距等宽,但由于颊齿咬合后上、下颌门齿的位置不同步,下颌以前后移动为主,使食物在颊齿咀嚼面上可以充分地研磨。由于这两类群动物咀嚼方式有异,二者颌部咀嚼肌的肌序明显不同。兔形类的咀嚼肌虽发达,但构造简单;鼠形类的咀嚼肌则较复杂,依肌序可以划分亚目。

(五)骨骼的结构差异

兔形类的门齿孔与其后面的腭孔常合并成为单个大孔,孔后的腭桥较窄。鼠形类只有左右分开的两个门齿孔,而无腭孔,孔后的腭桥甚宽。这也是该两个类的重要鉴别特征之一。兔形类胫骨与腓骨愈合成为1块骨骼。有关节与跟骨相联接。跟骨有腓骨面,远端不大。鼠形类胫骨与腓骨末愈合,跟骨与腓骨没有任何接触面,远端大。

(六)前肢的功能差异

兔形类的前肢不能摄取食物,但前肢有撞击功能,能用于自卫或进攻。鼠形类的前肢能摄取食物,但无撞击功能。

(七)体形的差异

兔形类的躯干部分比较接近食肉动物,而不像鼠形类。其尾巴退化、极短,仅似毛簇。而鼠形类多数种类有外尾,有的种类尾巴甚长。

在第三纪早期始新世,最原始的兔形类与鼠形类化石的形态差异就十分明显,彼此看不出有什么直接的亲缘关系。Allen(1938)提出的6项差异,虽其中4项涉及繁殖,但只能反映兔形目与啮齿目在真兽中亲缘较近而已。李传菱(1983)也曾提出宽臼齿兽超科(Eurymylcidea)包括两个科。宽臼齿兽科(Eurymylidae)经与啮齿目及兔形目的一些重要的形态和机能特征做比较,认为宽臼齿兽是目前在原始真兽中最接近鼠形类的祖先类型。另一个种—模鼠兔科(Mimotonidae)可能与兔形类起源有关。足以说明兔形类与鼠形类有相近的祖源。由此看来,Allen(1938)的6点论点虽能说明兔形类与鼠形类相近的祖源,但是并不影响将现生的兔形动物独立成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