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形目只有兔科和鼠兔科2个科,包括13属79种。兔形目分科检索1.体较大,体长一般在300 mm以上,尾短;耳通常狭长;后肢明显比前肢长,颊齿通常为6/5;脑盒呈拱形;眶上突很发达,鼻骨向后扩大,颧骨略为延伸到鳞骨突后面。兔类背部有明显的弯曲度。图2-140兔类四肢形态图2-141草兔颅骨观颅部位于头骨的后半部,内有颅腔,主要是保护脑。兔类冀内窝宽,两侧翼突近乎平行;穴兔类翼内窝窄,两侧翼突向内弯曲呈弧形。......
2023-11-22
迁移是指构成种群的个体迁入或迁出种群所占区域的活动。一个生境内啮齿动物的数量变动,除受出生与死亡影响之外,还受迁入和迁出活动的影响。
动物的迁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周期性迁移和非周期性迁移。
(一)周期性迁移
1.季节性迁移这种迁移是因为生活区的食物条件发生了变化,或因为要定期迁到越冬条件较好的地方去而发生的。例如,栖息于东北红松林内的大林姬鼠,以种子为食。暖季采伐迹地内的食物丰富,冷季林内的隐蔽条件较好。所以,春季它们从林内迁入采伐迹地;秋后,由迹地又迁入林内。蒙古黄鼠季节性地侵入或迁出各种农田,在各种生活区的分布密度也是依季节变化和食物条件为转移的。甘肃鼢鼠经过漫长的冬季,大批向田埂和林区转移,寻求新的食源;到了夏秋季节,又出现季节性向农田迁移;秋季是它的贮粮季节,鼢鼠开始从林区往农田迁移。这种季节性的迁移活动,有利于不同生境间种群的个体交换、混合和重新组合。
2.繁殖期迁移即繁殖开始或结束时个体的重新组合以及当家族解体时幼体的分居。当然,这种迁移也是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关联的,但不是直接而是间接的。这种迁移是由动物生理状况的变化以及与其有关的种内关系的变化引起的。
每年繁殖1次的鼠类,家族的解体或幼体的分居发生在秋季(如黄鼠),或春季集体越冬之后(如旱獭)。1年繁殖多次的种类,幼体分居延续的时间很长。这种分居时期的迁移活动是一切动物共同的特性,因为每个动物都必须有自己的巢区,否则就不能维持自己的生命或延续种的生命。
迁移动物群的性别和年龄的组成表明迁移与繁殖的关系。在未成熟的田鼠迁移群中性比近于1∶1。在性成熟的田鼠群中,大部分是雄的。这是因为繁殖时期,雄性的活动力比雌性大,雌性对洞穴的依恋性强。正是由于雄性的迁移活动强,使不同亲缘关系的个体得以混杂,有利于减少或消除近亲繁殖的不利影响。
动物的迁移也是一种寻求最适生境的适应活动,既有利于与其食物分布相适宜的重新分配和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亦有利于维持并进一步扩大其分布区。(www.chuimin.cn)
(二)非周期性迁移
一般情况下,多数鼠是不迁移的。当生活条件恶化时,就会发生非周期性的迁移。松鼠在大量繁殖年代,如果遇上食物条件不足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定向迁移。标志调查结果表明,松鼠能迁移到200 km以外的地方,但这种迁移,大多数个体都死于迁移途中。
在食物、饮水缺乏时,有些鼠类会由栖息地迁移到农作物和水草丰富的地方。如布氏田鼠在大发生时,为了寻找食物迁移距离可达50~60 km。施银柱等1973年6月调查,鼠类由于大量繁殖,密度增加,向外扩散和移居的现象很普遍。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扑寺旗调查时,距该地5 km以外大面积草场没有布氏田鼠,只有少量黄鼠。可是1974年4月中旬调查,这里不但有了布氏田鼠,而且洞口密度达到2 000洞/hm2以上。由于降雨、地势低洼的地方积水和过分潮湿,布氏田鼠可以移居到地势较高的地方。这种扩大往往是暂时的,因此被称为分布区界线的波动。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在住宅与田间迁移的,当田间作物成熟时,就从住宅来到田野间去生活;当田间粮食收获归仓后,它们又随着收获的粮食迁回室内。至于在房间之间、室内外之间以及街道之间等小范围的交窜迁移则更是经常的、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属于一种转回性迁移,主要是由于季节性的变化而引起的。有些鼠类因气候改变,引起小规模的转换栖息地点,如暴雨可使在低洼地栖居的黑线姬鼠等转移到附近的高地;在洪水泛滥及其他危害原因存在时,鼠类还进行一些不转回性迁移,以保存自己的种群。例如,号称“旅行癖”的旅鼠(Lemmus obensis),它们的繁殖力相当高,一对旅鼠,经过几年的时间便能繁殖成为几千万只的大群,在秋末便开始大规模的旅行,由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迁移。据报道,在1980年的7月中旬,埃及有两个省遇到了鼠类的大规模迁移,数不清的老鼠像潮水般地滚滚而来,大白天也到处乱跑,不仅啃毁庄稼,甚至连家禽和儿童也成了鼠类侵犯的目标。研究鼠类迁移的目的,在于准确掌握不同鼠种的迁移习性,寻找引起迁移的原因,了解迁移的速度、方向、季节、距离等,以便集中歼灭迁移鼠,防止窜入它地进行危害。
(三)鼠类活动的距离
鼠类的活动多循一定路线,如褐家鼠常沿墙根、墙角、夹道行走,在这些地方常形成明显的跑道。有明显的活动路线的鼠类,可在其跑道上布放夹子等进行捕杀。鼠的活动距离也随鼠种而异。家栖鼠多在住室及其周围活动,由于季节、食源等条件变化,也可到住宅附近的野外活动。野栖鼠基本上在农田、草地、荒坡活动。有的秋末也可侵入住室内。它们的活动范围,沙鼠一般100~200 m,远可达1 000 m左右,黄鼠300~500 m,跳鼠的活动范围的半径可达数千米,布氏田鼠迁移距离远至4~10 km。有的鼠(如板齿鼠)善游泳,能游过百米多宽的河流。
有关宁夏啮齿动物地理区系区划及分类管理的文章
兔形目只有兔科和鼠兔科2个科,包括13属79种。兔形目分科检索1.体较大,体长一般在300 mm以上,尾短;耳通常狭长;后肢明显比前肢长,颊齿通常为6/5;脑盒呈拱形;眶上突很发达,鼻骨向后扩大,颧骨略为延伸到鳞骨突后面。兔类背部有明显的弯曲度。图2-140兔类四肢形态图2-141草兔颅骨观颅部位于头骨的后半部,内有颅腔,主要是保护脑。兔类冀内窝宽,两侧翼突近乎平行;穴兔类翼内窝窄,两侧翼突向内弯曲呈弧形。......
2023-11-22
性比和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之一,它与种群动态有密切的关系。种群的性比,随季节和年份变化,调查时应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分别统计,最好将成年体与幼体分开。在统计性成熟个体的性比时,应与种群的繁殖状况和数量动态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二)种群年龄结构动物种群年龄结构,是各种动物种群的主要特征,也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对大多数动物来说,体重和体长指标只具有幼年期使用的价值。......
2023-11-22
利用属性对群落进行排序的过程称为正排序;而利用群落对属性进行排序的过程被称为逆排序。前苏联学者Ramensky首先使用一个或两个生态因素的梯度为坐标研究了群落的排序问题。20世纪50年代前后,群落排序方法逐渐成熟。......
2023-11-22
(一)宁夏啮齿动物的区系组成啮齿动物是啮齿目和兔形目动物的总称。据统计,宁夏境内有啮齿动物40种,隶属9科28属,约占全国啮齿动物总数的1/6。宁夏全境分布的有8种。鼠科鼠科是宁夏啮齿动物的第二大科,有1亚科4属9种。黑线仓鼠在宁夏全境均有分布,在宁南六盘山区及其周边的黄土丘陵区、贺兰山区为常见种,数量较大,在六盘山农林交错区危害较重。......
2023-11-22
农林有害生物中啮齿动物属庞然大物,但在哺乳动物中却属小型,少数体型大的种类也仅属中型。由于地理分布和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不同,啮齿动物的体形、眼、耳、尾、毛、肢、趾、爪也有不同。生活在开阔的草原景观中的啮齿动物具有发达的听觉器官,如兔、鼠兔及跳鼠具有发达的耳壳。......
2023-11-22
有关啮齿分类学的许多问题至今未能解决。有人根据咀嚼肌的结构把啮齿类分为始啮亚目、松鼠型亚目、豪猪型亚目和鼠型亚目。现一般分成松鼠型亚目、鼠型亚目和豪猪型亚目,也有人将前2个亚目合并统称为松鼠型亚目。鼠型亚目图2-7啮齿目亚目头骨比较据估计,全世界现存1 590~2 000种,分属28~34科,415~426属。眶下孔没有豪猪型亚目和鼠型亚目的种类大。......
2023-11-22
区系调查的目的在于正确认识啮齿动物区系组成特征和其分布规律,及其与各种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调查啮齿动物区系时,首先应收集调查样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地质与土壤、水文以及植被信息。将捕获的啮齿动物制成标本,然后借助检索表及有关专著鉴定种类。(三)数量组成分析数量组成主要包括调查地区各种啮齿动物的比例关系,确定该种动物区系的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
2023-11-22
更由于生境内的地形和土壤结构的变化,有的弥散成片状,有的形成带状,亦有的形成岛状,调查时首先应予以注意。每种类型的洞穴至少每季挖掘5个以上,研究其结构和利用的情况。挖掘洞穴时,首先要把洞内的鼠捕尽,以免挖洞时,鼠另挖新洞,从而破坏原洞的结构。捕鼠时,还要注意从洞口内找到雌鼠的洞穴、雄鼠的洞穴和幼鼠的洞穴,更要注意洞穴的结构特征。......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