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自然种群有三个基本特征:①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一)种群密度种群密度通常以单位空间的个体数或生物量来表示。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上的出生率称为实际出生率。有指整个种群的平均死亡率,也有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群体的特殊死亡率。故有人认为,鼠类的极高出生率是对极高死亡率的一种适应特点。因此研究种群的数量动态,不能离开种群内的年龄分布状况。......
2023-11-22
1909年Selton提出了巢区(home range)这一术语,Burt于1940年把巢区定义为是动物在其巢附近进行取食、生殖、育幼等日常活动的区域。绝大多数啮齿动物营穴居生活,巢区研究对了解其活动范围、空间资源的利用格局、社群关系(包括婚配制度),进而探讨其繁殖策略和种群动态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巢区的观测方法
调查巢区的方法较多,可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测法。
1.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能在自然状态下直接获得动物活动地点的准确记录,可真实反映动物的活动区域。不过,此法耗时多,一次观察对象有限,且仅适合分布于开阔栖地的昼行性种类。Agren等(1989)曾利用直接观察法,通过对长爪沙鼠自然种群中贮食行为和攻击行为的研究,发现长爪沙鼠巢区边界相当清晰。
2.间接观测法间接观测法摆脱了对昼间或夜间活动动物观测的约束,因而在巢区研究中普遍应用。
3.标志重捕法(capture-mark-recapture)常用方格布笼(间距一般为5~15m)并以剪趾、染毛、剪毛或佩戴耳标等作个体标记。此法经长期实践检验而被国内外学者肯定,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日臻完善。其操作简便有效,且追踪个体多、所获信息量大。但标志重捕法由于人为布笼重复捕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物的活动,这是鼠类巢区活动研究所不希望的。有些学者指出方格布笼法对群居型、非均匀分布种类不适用,认为依洞口布笼较为合理,但对此类动物的合理布笼间距未曾研究,这是今后尚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4.自然痕迹法(natural signs)自然痕迹法是观察动物的活动痕迹(爪印、粪粒、食物残屑及土丘等)来研究动物巢区的一种方法,是在动物自由活动情况下的跟踪方法,能准确地反映鼠类的活动区域。Justice等(1969)结合切趾,借助煤烟灰纸记录爪印,研究了宅居小家鼠的巢区。后来随着活性染料和荧光粉剂的使用,许多研究者或用活性染料拌饵,让鼠类取食,或将荧光粉撒在动物毛皮上(亦可将盛有荧光粉的带孔小囊附着于动物身体上),然后通过记录鼠类活动后的粪便或荧光粉痕迹来测定巢区(Brown等,1961;Goodyear等,1989;Lemmen等,1985;Mikesic等,1992)。不过,此法追踪的个体有限,持续时间也较短,且天气条件对观察结果影响极大。另外,同标志重捕法一样,难以用于地下活动的种类(鼢鼠、竹鼠等)。
5.同位素标志法(radioactive materials technique)同位素法首见于Goldfrey(1954),是用Co60植入黑田鼠(Microtus agretis)身体;借助Geiger-Muller计数器追踪定位动物的活动区域的研究。此法只需对动物进行一次处理,便能达到较长期的跟踪定位目的,对地面或地下活动的鼠类定位均相当精确,但难以辨别个体,且追踪检测要很接近动物,对动物活动影响较大。(www.chuimin.cn)
6.无线电遥测法(radio-telemetr technique)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生物遥测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此法尤适于生性隐蔽,难于观察的啮齿类巢区研究。它对动物干扰小,使用方便,所跟踪的个体均可辨别,且跟踪范围不受观察样地的限制。不过,在应用过程中,其定位可能会受到天敌等因素的干扰,这需观察者不断提高判断异常信号的能力。此外现有的一般遥测仪(如美国的AVM)尚测不到主巢较深的地下生活型啮齿动物的活动,故此法在对洞穴鼠类活动研究应用上会受到包括发射器的重量、灵敏度及信号可持续时间等技术问题的限制。
(二)巢区及其影响因素
鼠类巢区变化反映生活史策略及其种群的动态变化。它与外部因子(如生境质量包括资源分布)和内部因素(如繁殖活力、种群密度、社群状况等)密切相关,但巢区状况与各因子的相关程度有种间差异。因而,在时间、空间、个体甚至群落尺度上对上述问题进行综合的研究,是全面了解鼠类空间行为的适应及种群变化规律的重要环节。食物资源是评价生境质量的首要尺度,其丰盛度和分布格局对动物巢区变化的作用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白足鼠(Peromyscus leucopus)和拉布拉多白足鼠的研究表明,栖息在开阔地(生境质量相对较低)的个体巢区要比在灌丛(最适生境)中的巢区大(Hixon,1980;Ostfeld,1985;Taitt,1981;Wolff,1985)。通过额外补加食物可明显缩小西岸田鼠(Microtus townsedii)和拉布拉多白足鼠的巢区面积(Taitt等,1981;Wolff,1985)。高质量生境能满足鼠类活动所需的资源、能量以及避难所,巢区较小;反之,在资源相对贫乏的生境中,鼠类生活所需的巢区将扩大。
随着种群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巢区变化与种群内部因素关系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关注。其中,巢区与生活史(主要是繁殖节律)的关系研究认为,鼠类在繁殖期的资源要求(包括物质、能量或配偶等)要高于非繁殖期,故所需巢区相对较大(孙儒泳,1992;Bilenca,1998)。但Krebs等(1995)和Chambers等(1982)对小家鼠的研究显示非繁殖期的巢区显著大于繁殖期,这可能与非繁殖期小家鼠“游荡性(nomadic)”社会行为特征有关。
种群密度影响巢区的效应目前有不同的分析结果。Erlinge(1990)和Urayama(1995)等研究认为密度与巢区大小呈负相关,在高密度情况下,鼠类的巢区面积缩小或重叠程度增加;但Batzli(1993)、Bondrrup(1986)和Priotto(1990)等人分别对加氏(Clethrionomys gapper)i、加州田鼠(Microtus californicus)、歌田鼠(M.miurus)、南美原鼠(Aakodon azarae)高低密度条件下的比较研究显示,巢区大小与种群密度无相关关系。
Bond等(1999)对犬尾田鼠(M.canicaudus)研究表明群体中同性竞争和可占有的适宜交配的雌鼠数量限制着雄鼠的巢区大小。优势个体的存在影响从属个体的生理和行为适应,并限制了从属个体在留居地内的活动或促使其外迁。而性别间巢区大小的差异,反映了雌雄个体不同的繁殖投资策略,雄鼠尽可能多地与雌鼠交配;而雌性则尽最大可能提高子代存活。如草地田鼠、棕背、加州田鼠、歌田鼠、泰加田鼠(M.xanthognathus)和欧(C.glareolus)等的雄鼠巢区显著大于雌鼠。显然这种差异对动物选择适量的高质量交配对象及降低幼仔死亡,提高繁殖成效是有利的。
巢区随动物(尤雄性动物)的体重增加而扩大,如歌田鼠等,一般的解释是巢区大小须以保证供应动物充足食物资源为前提,动物越大,所需资源越多,巢区面积就越大(孙儒泳,1992;Batzli,1993)。小家鼠雌鼠的巢区与体重呈二次负相关关系,雌性怀孕、哺乳的生理需求限制了动物的活动(Mikesic等,1992)。而Chambers等(2000)对小家鼠的研究认为巢区大小与体重无显著相关关系。显然,体重与巢区的关系较为复杂,尚不能用体重来预测巢区的变化。
有关宁夏啮齿动物地理区系区划及分类管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然种群有三个基本特征:①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一)种群密度种群密度通常以单位空间的个体数或生物量来表示。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上的出生率称为实际出生率。有指整个种群的平均死亡率,也有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群体的特殊死亡率。故有人认为,鼠类的极高出生率是对极高死亡率的一种适应特点。因此研究种群的数量动态,不能离开种群内的年龄分布状况。......
2023-11-22
如森林鸟类群落、草原啮齿动物群落,或者植食性昆虫群落、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黑线仓鼠+达乌尔鼠兔+达乌尔黄鼠群落。在生产实践中,有害动物的防治、珍稀动物的保护、资源动物的合理利用等问题已不再是单纯依靠种群生态学所能解决的,它还涉及群落生态学或以生态系统为背景的高层次研究。目前动物群落生态学已成为动物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总的来看,我国关于啮齿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工作,大多集中在群落结构方面。......
2023-11-22
鼢鼠终生营地下生活,因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神秘的生活习性,使其成为举世公认的最难治理的害鼠。因各生境下鼢鼠的发生规律、取食特性有所差异,不同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不同,加之各种治理措施的适应范围、操作性和成本等不同,因此很难用相同的策略和方法治理所有的鼢鼠危害。(一)林地鼢鼠治理的策略及方法林地鼢鼠治理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林中和不同经营目的,确定治理策略,选择治理方法,制定治理方案。......
2023-11-22
有关宁夏回族自治区林草啮齿动物区系及动物地理区划研究报道资料较少。该危害大区有啮齿动物29种,占宁夏啮齿动物种数的74.36%,隶属9科22属。啮齿动物区系以华北区成分为主体,同时有黄土高原亚区特征。......
2023-11-22
在种群逻辑斯渧增长模型中,K值是可以无限接近而不可超越的。实际上,种群可以超过K值,同时K值本身也不是一个不变的量,当种群增长到K值附近时,其变化有几种可能性:种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在一个水平上;种群崩溃,甚至消亡。通常种群数量达到一定水平以后,经常进行有规律或无规律的波动。研究证实幼鼠性成熟是种群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其次是繁殖期的长短。......
2023-11-22
(一)宁夏啮齿动物的区系组成啮齿动物是啮齿目和兔形目动物的总称。据统计,宁夏境内有啮齿动物40种,隶属9科28属,约占全国啮齿动物总数的1/6。宁夏全境分布的有8种。鼠科鼠科是宁夏啮齿动物的第二大科,有1亚科4属9种。黑线仓鼠在宁夏全境均有分布,在宁南六盘山区及其周边的黄土丘陵区、贺兰山区为常见种,数量较大,在六盘山农林交错区危害较重。......
2023-11-22
更由于生境内的地形和土壤结构的变化,有的弥散成片状,有的形成带状,亦有的形成岛状,调查时首先应予以注意。每种类型的洞穴至少每季挖掘5个以上,研究其结构和利用的情况。挖掘洞穴时,首先要把洞内的鼠捕尽,以免挖洞时,鼠另挖新洞,从而破坏原洞的结构。捕鼠时,还要注意从洞口内找到雌鼠的洞穴、雄鼠的洞穴和幼鼠的洞穴,更要注意洞穴的结构特征。......
2023-11-22
有关啮齿目分类学的许多问题至今未能解决。但主要是根据咀嚼肌的结构和附着情况以及牙齿、下颌骨等进行分类。(一)牙齿鼠类牙齿高度特化。牙齿的这一特性,不是鼠类特有的,实际上鼠类这一特性出现相对较晚。这种方式发生在豪猪、天竺鼠、跳鼠等许多类啮齿动物中。然而咀嚼肌演化的三种模式已被多数学者所接受,至少其演化结果在许多啮齿类可以看到。......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