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两个方面,自我监督带来身体健康

两个方面,自我监督带来身体健康

【摘要】:自我监督的内容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材料。若出现失眠、屡醒、多梦或嗜睡、次日精神不振等现象,应当改变锻炼方法和减小运动量。体重应逐渐趋于稳定。若血压突然升高,肺活量明显下降,心电图异常应减小运动量并到医院进行检查。通过感觉运动费力的程度,对照相应的心率,进行最佳、最安全的综合评定,以此来提高自我调控和自我监督,即自我感觉心不慌、稍费力,强度控制在中等水平即可。

自我监督的内容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材料。主观感觉指一般感觉、睡眠、食欲、运动情绪等。客观材料指脉搏、体重、肺活量、握力、背力、出汗等。正常的自我感觉是精神饱满、愉快,锻炼积极性高,锻炼后稍有疲劳和肌肉酸累感,休息后很快恢复。如感到精神不振、无力、困乏、头晕、容易激动、局部关节肌肉酸软麻木,甚至疼痛、气喘、腹胀、腹痛等,都是异常现象。

1.主观感觉

(1)一般感觉:它是人体功能状态,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的反映。身体健康的人,就会精力充沛,心情愉快;若患病或过度训练,就会精神不振,软弱无力,疲倦,易激动。在记录时,若精力充沛可记为良好;若未出现不良感觉可记平常;若精神不振、疲倦等,可记为不好。

(2)锻炼心情:心情是和精神状况有关的。在锻炼过程中,若对走跑不感兴趣,甚至厌倦,这可能是锻炼方法不当或疲劳的表示,也可能是过度训练的早期象征。可根据自己的锻炼心情,分别记录为“很想跑”“愿意跑”“不想跑”“冷淡”或“厌倦”等。

(3)不良感觉:在健身走跑时,肌肉出现酸痛是正常的,经过适当减量锻炼,这种酸痛就会消失。若跑后出现头痛、头晕、胸痛、胸闷、恶心、呕吐或其他部位的疼痛,说明运动量过大或健康状态不良。在记录时,应写清具体感觉。

(4)睡眠:经常进行健身走跑锻炼的人,应当是入睡快,睡得熟,少梦或无梦,次日精力充沛。若出现失眠、屡醒、多梦或嗜睡、次日精神不振等现象,应当改变锻炼方法和减小运动量。记录时可分别写良好、一般、入睡迟、易醒、多梦、失眠等。

(5)食欲:健身走跑爱好者的食欲一般都比较好,若出现不愿进食、容易口渴等现象时,可能和运动量过大和健康状态不佳有关。记录时应按实际情况填写良好、平常、减退或厌食等。(www.chuimin.cn)

2.客观检查

(1)安静时脉搏:健身走跑爱好者,每天早晨醒后,先不起床,而是仰卧测1分钟的脉搏数,这就是安静时脉搏,也有人把它称为“晨脉”。用这个脉搏来检查身体机能状态,十分必要,若安静时脉搏比平时高12次以上,可能和过度训练有关,应及时改变锻炼方法和减少运动量;若比平时高6~8次,说明运动量大了,应当进行调整;若比平时高4~5次,就不要再增加运动量了,当安静脉搏恢复到正常,再逐渐增加运动量。

(2)锻炼后即刻脉搏:应控制在四段锻炼法规定的脉搏数。若连续几天超过规定数,身体又有不适感,说明运动量大了,应进行调整;若几天均未达到规定数,身体感觉良好,可适当增加运动量。

(3)体重:刚进行健身走跑锻炼,体重会逐渐减轻,尤其是身体肥胖者,这是机体的水分和脂肪减少的缘故。体重应逐渐趋于稳定。若出现体重不断减轻,并有其他异常感觉,可能与过度训练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有关,应减小运动量并到医院检查。体重每周测1~2次,测体重应在一天的同一时间进行,穿的衣服也应一致,如果条件允许,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测更好。

(4)血压、肺活量、心电图:这三项内容应每月到卫生所测一次。健身走跑爱好者的血压应趋于稳定。锻炼后收缩压上升20~25毫米水银柱,舒张压下降5~10毫米水根柱,应视为正常的。测肺活量时,应连续做5次,每次测的结果是逐渐上升的,说明呼吸机能良好,若逐渐下降或前后显著下降,说明呼吸肌耐力差,是反应不良的表现。若血压突然升高,肺活量明显下降,心电图异常应减小运动量并到医院进行检查。

总之,要从主、客观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适当的负荷量。负荷量可采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估计。当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10秒钟的脉搏数,一般认为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也可采用每分钟脉搏次数对应于主观运动的感觉来确定锻炼的强度,把锻炼强度控制在50%~65%,则具有明显的健康效果。如果强度小于50%,一般被认为无显著效果,强度大于80%,则视为损害健康的警戒线。大强度一般是指身体运动时的费力的程度。通过感觉运动费力的程度,对照相应的心率,进行最佳、最安全的综合评定,以此来提高自我调控和自我监督,即自我感觉心不慌、稍费力,强度控制在中等水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