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跑健身锻炼的过程中,可把测心率法和自我感觉的主观感觉指数法结合起来。这样在走、跑健身锻炼时,不需要停下来测量心率,就能直接通过自我感觉来调整运动强度。......
2023-11-22
(一)疾病的表征与判别
1.焦虑
它是以焦虑为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无故感觉到坐立不安,内心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感,总是提心吊胆等。
2.抑郁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胃口不好、体重下降、失眠或睡眠过度等身体不适,其他特点可概括为:①自我感觉懒散无力,甚至连简单的日常生活、学习、作业等亦懒于应付;②精神活动迟钝,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③患抑郁症后,性格明显改变,前后判若两人;④情绪低下,忧郁悲观,意志消沉。
3.自卑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的程度,影响到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时,才归之为心理疾病。
4.性心理障碍
包括:①性别认同障碍,即性别转换症,他们的心理性别与其生物学性别恰恰相反,于是产生强烈的扭曲感;②性取向障碍,即同性恋;③性偏好障碍,主要表现为性对象异常和性满足方式异常,包括偷窥症、恋物症等多种变态的行为。
5.其他表现
当人们内心存在障碍时,会倍感焦愁不安而难以解脱。这种内在的压力长期得不到适当释放,就很有可能转化为躯体症状而表现出来。一旦精神得以解脱,身体上的不适也就不治而愈了,即人们常说的“心病还要心药医”。
(二)运动对心理疾病的干预理论假说
1.生物学理论
大多以体育活动引起的生理变化进而导致心理水平上的变化作为理论主线,其主要目的及功能是解释体育活动带来的短期心理效应如情绪改善、心理愉快等的作用理论。
心血管健康假说的基本前提是心境状态的改善同心血管健康状况的改善相关。身体锻炼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增强心血管的收缩性和渗透性。健康的血液循环可使体温恒定,有助于保持神经纤维的正常传导性,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3.胺假说
胺假说的基本前提是神经递质类化学物质分泌量的增加同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关。神经递质在神经之间以及神经与肌肉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研究表明,抑郁的人经常出现胺分泌量减少的情况,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减少,而进行身体练习的大鼠则出现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的现象。从理论上分析,身体锻炼刺激了神经递质的分泌,进而对心理健康起促进作用。
4.转移注意力假说
转移注意力假说的基本前提是身体锻炼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转移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从而使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出现短时间的下降。例如,慢跑、游泳等身体活动能使参与者练习时进入自由联想状态。在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可能促进思维的反省和脑力的恢复。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从而有利于锻炼者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冥想或安静地休息与身体锻炼一样,都可以降低人的焦虑水平。但研究显示,长期的身体锻炼在减少消极情绪方面比放松练习或其他能分散注意力同时令人感到愉快的活动更有效。
5.社会交往假说
社会交往假说的基本前提是身体锻炼中与朋友、同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令人愉快的,它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这一假说的问题在于它仅仅提供了身体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因的部分解释,但并不全面。经验和证据表明活动或锻炼不论是集体进行还是单独进行,都具有健心作用。虽然单独进行身体活动或在家里进行身体活动可能比集体健身活动更具降低抑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集体活动或锻炼的作用,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
(三)运动锻炼对心理疾病患者康复的可行性机制(www.chuimin.cn)
有计划的、有规律性的体育锻炼或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效益。锻炼本身可以改善人们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功能,而集体性的运动还可以改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通过体育运动环境,通过与群体的活动的娱乐、愉悦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运动有利于改善情绪的身心基础环境
大量的研究显示,运动给人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适当的规律性运动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endorphin),而在内啡肽的作用下,人的身心可以轻松愉悦。因此内啡肽也被称为“快乐激素”或“年轻激素”,它可促进人缓解紧张、排遣压力和不快,从而提升情绪的生理基础条件,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一般认为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更加容易促进内啡肽的分泌。内啡肽的分泌需要一定的运动强度如健身操、跑步、登山、游泳等中等偏上的运动强度和半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运动除了具有分散心理疾病患者不良注意力的基本心理治疗作用以外,对于特定的心理疾病患者往往还能够找到起显效的特异性运动方式来保证治疗的效益。如对于网络成瘾的患者,长时间的不间断的运动游戏就是以一种积极性的沉湎来代替网络成瘾的消极性的沉湎。再如对于注意力涣散、提不起精神的抑郁症患者来说,规律性的锻炼能够改善其精神状态,同样具有特殊的治疗效益。而对于躁狂发作期的患者来说,大强度的运动如举重则不仅不能够改善症状,甚至会有负面的效应。另外不同的环境、运动的强度、间隔及持续的时间都会影响到心理治疗的效果。
2.运动有利于人们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有效增加人际互动
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一个人对自己身心两方面存在的状态的主观判断,如对于自己健康、外貌的判断属于身体类别的判断,而对于气质、能力、人品等方面的判断就属于心理类别的判断。显然自我概念积极——自己对于自己的评价高,或者说自我感觉良好,自然有利于维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人们参与运动的动机是复合性的,运动不仅可以健身,还给人带来欢乐、愉悦。不仅如此,运动可以直接提升自我效能感,尤其是在参加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练习顺利地完成了较为困难的运动项目,那么关于自我效能的主观评价则更加积极。运动尤其是集体项目往往具有一种公益性的游戏特征,不仅成员之间需要协作,即便与对手与观众也会有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往往是通过身体动作、表情与体态的传情达意来实现的。越是配合默契,比赛的结果越好,由此进一步增强了彼此的友谊与交往的自信心。因此不仅在运动场上,运动促进了人们的交流,而且会延续到运动之外的场域与时段当中来。而积极的人际交往不仅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同样是应对心理困扰的最有效的资源。
(四)心理疾病患者健身走、跑科学方案
1.焦虑症患者健身走、跑科学案例
由于焦虑症患者时常无故感觉到坐立不安,内心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感,所以焦虑症患者的健身运动应以轻柔和缓的运动为主。健身走、跑运动是一项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很好控制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运动项目。焦虑症患者参加健身走、跑运动是为了放松身心,转移注意力,从而缓解焦虑的症状。因此,焦虑症患者在参加健身走、跑运动时,可以选择结伴同行或者听轻音乐,尤其是在参加健身走运动时,选择结伴同行有利于在运动过程中进行交流,听轻音乐能使人放松,可以使锻炼效果更佳。具体健身方案可参考如下:
(1)健身走
焦虑症患者的健身走运动宜量小、强度小,让患者始终保持较为轻松的状态。建议以每周4至5次、每次30~50分钟,每次身体微微出汗或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40%~60%的运动周期及负荷为健身走的锻炼标准。
(2)健身跑
焦虑症患者可坚持每周3~4次、每次30~50分钟的健身跑练习,其中中等偏下的运动强度适合于女性,中等偏上的运动强度适合于男性。健身跑的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跑步者根据自我感知以及心率检测仪所示心率控制跑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时间长度。值得注意的是,焦虑症患者在参加健身跑时应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装备,避免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装备原因导致身体的损伤以及造成心理的进一步紧张和焦虑。
2.抑郁症患者健身走、跑科学范例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性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临床发作时间较长,持续2周以上,甚至数年。发病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消沉、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为抑郁悲观、焦虑、拒绝交流活动、反应迟钝等,食欲及睡眠质量均有明显减退,严重者有自杀倾向,部分病例还伴有明显的运动性激越、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近年来,因患抑郁症而选择轻生的案例越来越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每年有百万人死于抑郁症。由此可见,抑郁症的危害非常大,而众多研究表明,运动可缓解抑郁症的发作,配合药物治疗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更明显。
运动锻炼可以促使患者局部或全身感觉、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是众多疾病康复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方法。运动是一种与体力相关的活动,对体力具有一定的消耗,引起机体疲劳及循环代谢加速,利于尽快进入睡眠,促进食欲的增加。同时在运动时肌肉、骨骼均得到有效锻炼,血液循环加快,促使机体代谢,增强体质。运动还有效刺激大脑神经,促使大脑中海马体细胞生长、增殖,提高思维反应能力,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抑制和兴奋的调节能力,活跃机体各系统及器官的功能,使其活动更协调,利于维持人体生理平衡,还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促进心理状态的调整,减轻抑郁情绪。
抑郁症患者健身走、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应大于焦虑症患者所选择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具体运动方案可参考如下:
(1)健身走
抑郁症患者的健身走运动宜保持中等以上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以期通过较大的运动强度对患者产生刺激作用,达到精神振奋的效果。建议每周4~5次,每次30~50分钟,在锻炼中后期可以在健身走的过程中适当增加身体负荷或者加快健身走的速度,运动强度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左右。
(2)健身跑
抑郁症患者可坚持每周4~5次、每次40~60分钟的健身跑练习,建议运动强度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中老年)或70%~80%(青少年)。
(五)心理疾病患者参加健身走、跑的注意事项
心理疾病患者参加健身走、跑等健身运动应有人陪同监督,尤其是患有易对他人或自身造成伤害的心理疾病患者在参加运动时更需有人陪同,以便随时保护患者和他人。心理疾病患者在参加健身走、跑运动时应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和必要的检测设备,做到及时了解患者的状况。参加健身走时,要严格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能勉强坚持,运动时佩戴心率感应器,随时关注心率的变化,运动后应当坚持做伸展运动,使全身放松,并查看心率变化以及感受自身是否有不适的情况产生。
有关走跑出健康的文章
走、跑健身锻炼的过程中,可把测心率法和自我感觉的主观感觉指数法结合起来。这样在走、跑健身锻炼时,不需要停下来测量心率,就能直接通过自我感觉来调整运动强度。......
2023-11-22
人的生活离不开走、跑等身体活动。走与跑是一项全身运动,在走、跑的过程中,身体消耗许多能量。经常练习走、跑,还可以使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和感受器的机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思维反应、动作协调能力。因此,经常练习走、跑,不仅能发展和提高速度、灵敏度以及柔韧性等身体素质,还有助于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勇于拼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对预防糖尿病、心脏病、骨质疏松症以及某些癌症,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2023-11-22
美国空军运动研究室医学博士库珀研究表明,坚持走跑锻炼是减肥的良方。国外学者曾对一些奥运会优秀运动员体型进行测量,发现长跑与马拉松运动员大部分属于身体细长、肌肉不粗、脂肪较少的身体类型,这在总体上比其他项目运动员更为普遍和突出。美国生理学家通过幼鼠的实验证明,走、跑运动能有效地增加大脑的重量和皮质的厚度,使它的活动性增强,机能提高。......
2023-11-22
乳酸对人体运动是不利的,因此,乳酸能供能系统只能维持较短时间运动,最长持续时间约33秒。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人体走、跑运动所需的能量是由有氧供能系统提供的。长距离跑、走类项目等是由有氧供能系统供能的,这一系统的供能能力高低主要与人体的心肺功能有关,它是有氧耐力素质的基础。......
2023-11-22
(一)高血压患者的走跑运动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各地高血压患病率在1%~18%之间,据推算,全世界约有5亿高血压患者。因此,高血压在整个心血管疾病中占有关键地位,可以有把握地说,只要控制住人群中的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的防治就有希望了。其中抑郁症是当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有2亿人。......
2023-11-22
表1-2各种跑的分类(二)跑的健身概述1.短距离跑的健身概述短距离跑运动是机体在缺氧的条件下完成的练习,即无氧代谢供能。跑马拉松能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全方位提高人体质量,使人健康长寿。......
2023-11-22
当他们能够看到心理训练的效果和自己的进步时,就会更加坚信心理训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从而更自觉地坚持实施系统的心理训练。只有不断评价心理训练的进程,才能科学监测心理训练的实施过程;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进步。......
2023-11-22
在进行走、跑运动的准备工作中,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做准备活动,但是除了准备活动以外,以下诸多方面也应该引起走跑爱好者的重视。因此只有走跑运动达到一定的心率范围,才会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制订锻炼计划的依据因人而异,可根据体质的强弱、胖瘦、疾病的程度及性别、年龄的差别而制订。......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