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主张采纳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规训的目的应指向培养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并能进行自我规训的道德自律的人。很显然,相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简单粗暴的训诫,建构主义方法强调理解儿童,强调儿童理解规则,强调儿童从内部建构规则,强调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当下的纪律问题。......
2023-10-15
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就是一个阅读、写作与研究的典范。而我们所学习的,就是苏霍姆林斯基长期深入研究的辉煌成果,这本身就给我们以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都研究过哪些问题?从宏观上讲,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儿童的道德养成问题、不同时期儿童的思维发展问题、记忆力的问题、家庭教育的问题、阅读问题,等等。从微观上讲,第一次教授新教材的问题、批改作业的问题、时间利用的问题,等等。而贯穿始终长期孜孜不倦进行的,是教材研究(两套大纲等)以及学生研究(主要是后进生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直到现在还远远未被充分地理解和运用。或者说,现在我们所进行的大部分教育教学研究,就深入程度和取得的成果而言,还远远不能和苏霍姆林斯基相比,反而显现出两极化:学院研究的高飘、不切实际,与基层研究的轻率、粗疏。那么,苏霍姆林斯基取得丰硕成果的奥妙在哪里呢?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有高度的专业素养,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这种高度的专业素养包括教育学及心理学素养,他不但继承了苏联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遗产(其中有不少他的同时代人),对乌申斯基(俄国)、马卡连柯、赞可夫、巴班斯基、维果斯基等人的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而且视野广阔,对皮亚杰、杜威等人,也有广泛的涉猎,并且很注意世界领域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也就是说,没有扎实而深入的教育学心理学素养,教育研究往往肤浅化,难以深入。而要有扎实而深入的教育学心理学素养,教师必须经常性地研习专业经典。
专业素养当然不止这些,学科专业素养更为重要。没有精深的学科知识研习,透彻地研究教材就是不可能的。
其次,是对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要主题的长期持久的聚焦。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研究,都是持久多年聚焦的结果。例如自动化读写问题,就经历了漫长的观察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更是无数案例的总结。
最典型的是后进生的研究:
在35年时间内,经过我的手教育过共107个孩子,这些孩子我可以有把握地把他们称为能力差的、甚至智力差的孩子(“智力较差”这个说法,是对问题的实质的最确切的表述了)。从5岁到15~16岁(占上述人数的一半),而后又到17~19岁(占上述人数的另一半),我们对这些儿童进行了专门的教育工作。为了查明学生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我调查了两千多个家庭,了解儿童的遗传、日常生活、营养和精神生活的情况。我终于看到:这些智力不正常的原因,在每一个个别情况下来说,好像是一层一层地累积起来的:最初是一个原因在起作用,后来又加上第二个原因。最初的原因往往是儿童在婴幼儿时期生过什么病:风湿病、软骨病、脑膜炎等。但是,如果没有第二种不良的影响——儿童早期受到了不正确的教育——来加重这种状况的话,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某些情况下,后一种状况成了使儿童在发展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说到儿童早期的不正确的教育,我是指许多各种各样的条件的综合。虽然不一定确切,我认为还是可以把一些主要的原因找出来的。(www.chuimin.cn)
所有107名原来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儿童,后来都成了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他们当中有55人在十年级毕业,25人在读完七、八年级后升入中专并受到中等专业教育,17人毕业于职业学校和中等夜校,8人经过培训班而掌握了一门专业。2人由于严重患病,未能按时上完八年级,但在数年后还是完成了八年制的教育。107人中,有13人受到了高等教育。
这种研究的数量之多,时间之长,钻研之深入,成果之丰硕,均令人赞叹。可以说,在苏霍姆林斯基这里,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最后,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教师日记,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记了32年的日记,这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日记不但记录了大量的丰富的现象(例如关于后进生的描述),也记录了大量的思考。这些,都是以后进行研究的资料。
当然,博客兴起后,自觉写教师日记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教育叙事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如何记叙?怎样研究?这本身就是一个研究课题。
或许,最重要的,仍然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是一个总的前提。用他一本书的书名来说,是“把全部心灵献给孩子”。
教师成长是个漫长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在这个旅程中,确实有许多的方法技巧,这些方法技巧也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方法技巧熔铸进自己的人格里。
如何熔铸?
用睿智的全身心的爱,用孜孜不倦的阅读和探索,用漫长岁月中在教育教学中的沉浸,用几乎全部的心血与热情……最终,熔铸而成的鲜明的人格,才是教师成长真正的目的。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给予我们的活的启发。
有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下)的文章
本书作者主张采纳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规训的目的应指向培养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并能进行自我规训的道德自律的人。很显然,相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简单粗暴的训诫,建构主义方法强调理解儿童,强调儿童理解规则,强调儿童从内部建构规则,强调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当下的纪律问题。......
2023-10-15
可以说,新时期以来,我国教师从事的教育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达成教育理解、生成教育智慧,这应该成为普教系统一线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目标和追求。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目的之一:达成教育理解。普教系统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解决常态教育活动中教师在经验式或“非理性”和“无意识”状态下出现的教学问题。普教系统一线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并非只是为了寻求普适性的教学的“最佳途径”和“最好方法”。......
2023-08-13
一线老师在平常的工作中抓住这两点,就是在实践素质教育理念。当然,人们常说“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所以每一个老师都应该也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呈现出真正的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向权威质疑,这不需要谁批准,不需要加入什么“素质教育课题”,也不需要什么“一流的硬件设施”,只要“目中有人”,通过这些细节我们便能践行着作为一线教师能够操作的素质教育。......
2023-10-21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本身的素质决定了能否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因此,增强物理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素质极有必要。其次,物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物理教育理论有效地应用于物理教育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究其原因,除物理教育理论工作者脱离实际的因素以外,物理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研究素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023-08-01
上一章中的叙事性描述强调的是具体性和叙说性,尽管轶事记录可以就某位儿童记录一段时间的轶事,但轶事记录最重要的是强调轶事性,历时性强调的是对儿童描述的持续性和动态性,就像上述两位研究者对科沙纳所做的历经一年多的研究,本质上是对儿童的发展研究,据此,本章主要讨论历时性的描述方法。历时性描述就是把现象自己“说”出来的、显现出来的东西动态、持续地记录下来。......
2023-07-30
对教师的信息素质培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分别是职前培养和在职培养。然而对在职教师的培养与能力提高也是十分重要,对在职教师的培养要更加注重灵活性地运用,以下提到了集中培育方法。目前在职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的培育主要有以下方式:集中脱产进修。但对广大在职教师来说不具普遍性。校本培训是指各个学校利用节假日等空暇时间自行组织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活动。......
2023-11-25
项目管理强调是的对某一个项目的管理,具有明确而具体的对象。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满足特定的需求是项目管理的目标。因此,信息化项目管理非常重视运用新的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体现出项目管理手段的先进性。项目管理者要整理、完善项目过程中的各项文档,并写出《项目总结报告》。项目范围管理是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工作内容进行控制的管理过程。......
2023-11-25
如果说专业发展好比登山的话,那么不同的台阶,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书。攻克任何领域,必定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这类图书的阅读对象往往是专业型教师。(续表)此外,心理学知识、职业知识、人文素养知识、科学素养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本体性知识等等,均会有一个由浅入深的阶梯。先要明确的是,这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是以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反思为核心,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为路径展开。......
2023-1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