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情感修养与教育能手

教师情感修养与教育能手

【摘要】:看待说话的声调问题、提高嗓门的问题,一般来说,不能离开教师的情感修养和思想涵养。真正的教育能手都具有高度的情感修养。固然,在儿童做事不能令人满意时,真正的教师也会产生很深的抱怨情绪。不,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都是教师具有广阔的胸襟和高度的情感修养的结果。儿童每天都在亲身地感受教师的行为举止,并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出最细腻的情感反应。

冷淡的态度会刺痛、伤害天性细腻而敏感的儿童。我亲眼看到过这样一件事。卡佳是一个小个子、蓝眼睛、梳着一条浅辫子的三年级女学生,她今天特别高兴。她的父亲病了一年多,住在医院里,动过三次手术。妈妈和卡佳都很痛苦。卡佳有时候夜里醒来,不止一次地听到妈妈在轻声啜泣。

可是今天爸爸开始上班了。他恢复了健康,精神很好。卡佳的眼里流露出衷心的喜悦。她来到学校,在校园里遇到两个同班同学——彼佳和格里沙。她跟他们打了招呼,并把自己的好消息告诉他们:

“我爸爸好了!”

彼佳和格里沙看了卡佳一眼,莫名其妙地耸了耸肩膀,什么也没说,跑去踢球了。

卡佳朝一群正在玩“跳房子”的女同学走过去。

“我爸爸病好了。”她说,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

一个女同学尼娜惊奇地反问道:“那又怎么样呢?”

卡佳感到喉咙里好像是塞进了一团什么东西,她朝校园边上的一棵孤独的白杨走过去,哭了起来。

“你为什么哭啊,卡佳?”她听到了科斯嘉的声音,那是一个沉默寡言、在教室里坐在最后一排的男孩子。

“我爸爸的病好了……”

“那太好了!”科斯嘉高兴地说,“我家旁边的松树林里,铃兰花开了。放学后我们去采一些最好看的花,送给你爸爸。”

卡佳的眼里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只要说一句得体的话,就能使久病卧床的人感到犹如大病痊愈。儿童在集体中的相互关系,乃是学校生活中最细腻的领域之一。为了使一个儿童不致伤害另一个儿童的心灵,就应当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保护人的欢乐,如同聚集阳光一样,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只有依靠心灵的敏感和力量,才能像聚集阳光一样来保护人的欢乐。教育者首先要关心的事,就是使儿童的心灵对于别人内心发生的事抱着敏感的关心态度。

有些儿童的神经特别敏感,学校里的嘈杂环境——奔跑、喧哗、叫喊,都会使他受到刺激。特别是教师的大声训斥,哪怕它不是对着某个胆小的孩子,而是对班上别的孩子而发的,这个孩子简直也会吓得发呆。恐惧感甚至会使儿童听不见别人喊他的名字,听不懂教师在讲些什么,这样教师的话对他就失去了意义。常有这样的情况:一节课的15~20分钟从学生的意识里跑掉了。他还在机械地继续做着别人早已做完的事,因为恐惧把他的意识震惊得麻木了。教师惊异地在一个孩子身旁站住了:全班学生早已在画圆圈了,而维佳还在那里画杠杠[6]。教师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于是,维佳就逐渐地得到了一个“注意力不集中,头脑迟钝”的坏名声,教师的训斥也就时常直接地针对他而来了。教师哪里知道,当他走近维佳的课桌时,这孩子吓得双腿都在发抖呢!在学校里,人们的每一句话都应当浸透高度的人道和同情精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蒙上恐惧的阴影。学校里不应当有恐惧,正如美和丑不应相容一样。

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终将摆脱恐惧心理的束缚,但恐惧就其本身来说对儿童是极有害的。在恐惧心的影响下,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正常地得到发展。这段时间本来是孩子们智力充分发展的最宝贵的时间,然而却白白地丧失了。

那种认为人道精神就是教师始终用温和的、克制的语调说话的看法是错误的。善良不是指声调,也不是指说话时特别地挑选字眼。真正的教育者向来是情感丰富的人。他对欢乐,对忧愁,对令人担心的事,都有着深刻的内心体验。如果儿童觉察出自己教师的感情蛮真诚的,他们就会信任他。

也许你会问:“那么,一般地说,教师是否可以提高声调说话以至大声训斥呢?”有一位教师伤心地说:“这么一来,教师连高声训斥也不允许,他还剩下什么可做呢?”看待说话的声调问题、提高嗓门的问题,一般来说,不能离开教师的情感修养和思想涵养。一个有情感修养的人,他说话不用叫喊,也能打动儿童的心。对儿童的精神世界高度敏感和关心的教师,是从来不高声训斥儿童的。教师的担心、忧愁、苦闷、惊奇和愤慨——所有这些情感,即使在老师平常的话语里表现得极细微,儿童也能体会出来。一个真正有人道精神的教师,为了使儿童领会他的情感,大可不必去进行什么修辞训练:既然这些情感发自内心,他就是不说出来,儿童也能理解。

真正的教育能手都具有高度的情感修养。我认识一位教师,他在学校已工作了36年,他的学生已有一百多人当了教师,都具有很高的教育水平。这位教师也常常发火,也激动,也愤慨,但是从来不大声叫喊。这并不是因为他在尽力控制自己。儿童能够从他的声音里分辨出几十种细微的感情色彩:苦恼、烦躁、抱怨,等等。固然,在儿童做事不能令人满意时,真正的教师也会产生很深的抱怨情绪。当他为某种事情烦恼时,他说话的声音很低,全班都屏息静气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这并不是某种特别的表演,也不是人为地控制自己的嗓门。不,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都是教师具有广阔的胸襟和高度的情感修养的结果。儿童每天都在亲身地感受教师的行为举止,并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出最细腻的情感反应。这种反应就是用人道精神进行教育的强大基础,离开它,就无所谓学校。正是在这种反应中,在教师的宽阔胸怀中,学生才感受到他的真诚。

然而,对待懒惰、无所事事、吊儿郎当、虚度光阴、挥霍浪费和满不在乎等现象,教师则应采取不调和的态度。他善于以自身的高度情感修养来教育学生。这正是他具有高超的教育技巧的一种突出表现。这种绝不调和的态度,乃是与人为善的真正本质之所在。

这里我要重申一下这个思想:真正的教育者要唤起自己的学生努力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教师基于他教导学生的道义上的权利,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这正是激励学生要实现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的生气蓬勃的力量。真正的教育者很少直接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可要成为好人啊。学生是从教师深厚而真挚的感情中体会到他的善良用心的。真正的善良就是正直,它并不总是令人愉快的。真理也常常是使人痛苦的、令人揪心的,真理里面包含着坚强的意志和严格的要求。但是,那令人痛苦的真理却常能在儿童心灵中激起当一个好人的志向,因为善良从来不贬低人的人格。

这里有必要再一次把善良这个复杂概念的细微含义说清楚。所谓教师的善良,首先意味着对儿童的现在和未来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能以敏感的心灵去觉察学生最细微的内心活动的人,才配称为善良的人,才有权利当学生的导师。善良的最主要的、决定性的细微含义之一,就是教育者要有坚强的意志,对精神空虚,虚情假意的任何表现采取绝不妥协的态度。

教师具有高度的情感修养和思想水平,在集体中就能创造一种真挚的、开诚相见的气氛,就能使学生形成这样的信念:他们跟自己的老师在共同的劳动中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只有当教育者和他的学生在合作中感到同心协力的欢乐时,才能真正地把道德财富传给年青一代。

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体验着同志式的情谊,所以相互之间都能开诚布公。在同志情谊的气氛中,儿童的心会变得对一切善良、美好的东西非常敏感,他们会竭力去模仿好的榜样,并把教师的意志作为一个好朋友、好同志的忠告来接受。学生被共同的同志式的劳动所吸引,就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意志品质。这时他的意志不会受到压抑,相反的,他会发挥自己的意志力去达到目标。真正的教育的这一重要规律,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教育者很少去禁止学生做这做那,而是经常地、几乎是始终地用自己的榜样去激励和吸引学生。教育的技巧的奥妙之一正在于此:儿童从一个好教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

儿童要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正是通过他自己的意志力量表现出来的。真正的教育的实质在于:在教育工作中,正是学生本人充当教师的第一个助手。自我教育(从这个词的直接含义来说)乃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

当然,也不能简单化地要求教师尽量不去禁止学生。当教师和学生受到共同为集体劳动的思想的鼓舞,体会到双方都是为实现同一目标而斗争的同志和战友时,禁止的办法就很少有必要加以采取了。当学生跟教师一样,被一种高尚的社会活动所吸引的时候,他们就能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不可做”的。

学生有了做一个好人的志向,他就容易领会教师对他的态度所包含的一切意义。学生由于有了这种志向,即使教师表现出烦恼和愤怒,他也不会认为这是不公正的。相反的,教师的烦恼和愤怒更能激励学生做一个好人的志向,因为学生理解教师的公正。学生会由于自己的行为而感到内疚,他会首先想到教师也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欢乐和痛苦的活生生的人。(www.chuimin.cn)

这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体现出学校生活的人道主义精神。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某些学校里,儿童并不理解和体会教师的独特的个性,他们对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毫无同情之感。教师已很疲劳,到了放学时已精疲力竭,可是孩子们照样顽皮、胡闹,给教师增添烦恼,于是又惹得教师发火,大声喊叫……

大声喊叫足以说明人与人的关系中缺乏文明。教师的大声喊叫会把儿童弄得惊慌失措。这是对儿童的行为举止、学习态度所做出的最简单粗暴的反应。这种反应里包含着一种本能的因素。在大声喊叫中,会丧失真正的人所常有的情感。想必你也注意到了:教师在大声训斥儿童时,他的声音跟心平气和时完全不同,连他自己也认不出自己的声调。这是一种严重的征兆:教师对学生大声喊叫,不仅让自己的本能的因素任其发泄,而且摧残了儿童心灵中那些细腻的人的情感。经常受到大声训斥的儿童,会丧失感受别人的细微情感的能力,特别令人不安的是,还会丧失对真理和正义的敏感性。大声训斥会使儿童的良知变得迟钝麻木。常有这样的情况:在大声训斥之后,父亲、母亲或者教师消了气,冷静下来了,开始心平气和地劝导和说服孩子。他们对孩子可能说些好听的、公平的话,但是儿童已经丧失了接受的能力,因为儿童还处于大声训斥的影响之下。

儿童从大声训斥中会感到对方的心绪慌乱、束手无策。在儿童看来,别人对他的大声训斥,要么是有意找他的麻烦,要么是在他面前实行防御,感到害怕和恐惧。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引起儿童做出积极反抗的反应。

你在上课时间走进学校,教室里一片轻微而平静的嗡嗡声,你好像站在养蜂场的蜂箱旁边一样。突然从远处什么地方传来了刺耳的喊叫声,这是教师在大声训斥学生。对于这种情况,你早已有了一种看法:这位教师跟学生的关系不大好。于是你陷入痛苦的深思: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把大声训斥从学校里除掉呢?

在这里,任何行政措施都不会收效。如果教师除了大声训斥以外没有任何别的办法,那他是不会停止大声训斥的。我们需要认真地讨论教师的情感和思想修养问题,以及学校工作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的问题。所有的教师都需要做一番自我回顾,分析一下自己跟儿童的关系。我建议你从详细分析下面几个问题开始这种讨论:教师的大声训斥如何伤害儿童的心灵,如何破坏人的美好感情,如何培养出长大了同样也会对别人大声喊叫、漠不关心和冷酷无情的人。我想劝你用师生关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教师的大声训斥,将如何在他跟儿童之间造成隔阂,妨碍相互谅解,有时甚至会在他们之间形成一道仇恨的鸿沟。你可以用生动的事例说明大声训斥是毫无意义的。譬如,某一位教师以为,如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万尼亚“好好地训一顿”舆论对教师会有帮助,万尼亚在同学面前会感到羞愧,从而受到良心的责备。但是,这一切希望都落空了。万尼亚遭到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反而引起了同学们对他的同情。学生们站在被训斥的同学一边。为了替同学辩解,他们甚至往往采取欺骗教师的办法,这是毫不奇怪的事。

如果大声训斥是针对整个班集体的,那情况就会更糟。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应采用这种办法。这种办法不仅使学生感到震惊、受压抑,不知所措,而且使学生感到受了侮辱。如果教师的委屈、苦恼是由整个集体引起的,那你就要非常慎重。你要使自己冷静下来,控制自己的感情。在当天,你不要去谈到引起你苦恼的事件。你不要去整学生,不要急于责怪他们,而是要好好想一想。你要跟自己的学生一道交谈思想。你要这样来处理这件事:要求儿童帮助你一起分析所发生的事。

儿童常有自己的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和不幸。一个具有高度情感修养的教师,一下子就能发现儿童有什么不顺心的事。首先从儿童的目光里就能看出他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体验。敏感的教师发现儿童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时,不是马上就进行盘问。但是他要设法让儿童感到教师已经猜测到他心里的烦恼、忧愁、担心和他的不幸。等到和儿童单独在一起时,教师就可能做详细了解了。但是,教师如果已经确知儿童需要帮助,却袖手旁观或者干脆把他忘记了,那就会给儿童带来新的痛苦。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按成年人的观点来看,儿童的委屈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例如,谁把他的玩具藏起来了,等等。不要忘记,孩子们对欢乐和苦恼、善与恶有自己的衡量尺度。有经验的、敏感的教师绝不会忘记,他本人也是从童年过来的。必须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为他分担痛苦,给他以帮助。对儿童来说,最适当、最宝贵的帮助,往往就是同情和真诚的关怀。漠不关心、态度冷淡会使儿童感到震惊,使他的神经系统进入一种兴奋状态,由此而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

这里说一件发生在二年级的事。女教师发现沙夏心神不定,字写得不好。

女教师生气地说:“沙夏,想想看,你写的什么?你不是在街上玩,是在教室里……”

沙夏面对着作业本,把头垂得更低了。过了一会儿,女教师发现沙夏的作业中有一些大的错误。

“喂,你在想什么?”女教师说得更严厉了。

“他奶奶死啦!”与沙夏同桌的一个女孩子说,“昨天安葬的。”

“奶奶?”女教师以疑问的声调重复了一下,就再也没有说什么。她过了一会儿就把这事忘掉了,但是沙夏却永远不会忘记。

沙夏一句话也没再说,眼泪从他的眼里滴下来。奶奶是他最亲爱的人,她的死给他带来了痛苦。可是女教师再也没去理睬这个男孩。

沙夏不能聚精会神了,他既不能思考算术习题,也不能思考语法练习。当女教师走近沙夏时,他的手和脚都发抖了。儿童的痛苦需要同情和安慰。对待儿童的痛苦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会使学生感到侮辱。女教师忘掉了沙夏的痛苦,只是要求他写得好些,不许出错。

还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就是儿童自己也不明白痛苦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儿童身体不好,但自己毫无察觉。教师应当看到、感觉到这一点。如果教师是一个有情感修养的人,又有高度的机智,能够看清人的内心活动,他就能够看到和感觉到这一点。

有一类儿童,在对他们的教育中,教师的真正人格精神——公正、敏感、高度的道德修养和情感修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指的是那些智力发展迟缓的儿童,他们不是低能儿童,而是一些正常的儿童,只是他们学龄前期所受的教育有过失误。对这些儿童进行教育,是对普通学校的人道主义精神的真正考验。如果对这些儿童不做特殊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工作,学校就没有尽到它的职责。

只要科学知识上出现了关于儿童、关于教学和教育过程的点滴的新东西,教师和学校领导人就会被迫重新观察自己的工作,用新的观点来重新研究那些已成为很普通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新的观点历来是跟重新评价、重新思考以前已经形成的原理和信念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重新评价、重新思考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某些夸大的现象。我想提醒一下,要防止匆忙地做出判断和结论,特别是关于难教儿童的判断和结论。要知道儿童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于你的。固然,我们不能把学校里的每一种冲突、每一次相互关系尖锐化的表现都看成是神经过度紧张的征兆。不过每一种冲突,每一次相互关系尖锐化的表现都应引起学校领导人的不安,使他警觉起来。

如果教师们对儿童的心灵有深刻的了解,如果全体教师由于具有共同的教育信念而团结一致,认为学生并不是消极的被教育的对象,而是一种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力量,是教育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如果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学校不仅教育了儿童,而且教育了家长,那么,在这些地方,一般都不会发生教育上的神经官能症。建立在真挚感情基础上的师生之间、父子之间的相互信任,对防止教育上的神经官能症有所帮助。在缺乏和丧失相互信任的那些地方,父亲或教师把儿童看成捣蛋鬼,儿童也把父亲或教师看成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对自己不怀好意的人。在许多家庭里,笼罩着互不信任的气氛,大家不是心平气和地用商量的口吻谈话,而经常是吵吵嚷嚷,这样就会出现难教育的儿童。与这种灾难做斗争、建立健康的家庭精神生活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唯一有力的手段,就是把家庭和学校里的教育过程建立在高度文明的基础上。

学校里教育修养水平低下,这不仅会打击孩子,也会伤害教师。老师并非铁石心肠的人,他有灵魂、有自尊感和自爱心。如果教育过程建立在伤害儿童心灵的简单粗暴的感情之上,那么教师也有发生神经疾病的危险。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关于提高教育修养水平这一复杂问题上,教师的心理状态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育修养水平低下的一个危险根源,就是教师总认为儿童的每一个不好的行为——或者只是教师看不惯的行为——都是出于恶意的,或者是故意的,甚至是预谋的。他忘记了很重要的一条道理: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用理智去克服意志薄弱、缺乏经验和一时冲动。儿童还不大会控制自己的意志,教师应当对此采取父母般的谅解态度。教师要理解儿童行为的实质,这样他就不会把自己跟学生摆在一个水平上来看待了。

我在二十多年当中研究了所谓“学校性神经官能症”,现在我才敢于就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讲一点初步的意见。我也劝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匆忙地做出结论。但是,当情况十分清楚的时候,你也不要踌躇。为了防止在学校里出现大声训斥、神经过敏之类的现象,你要一天也不迟延地采取具体措施。

对很多学校的情况进行了解以后,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学校集体的规模越小,儿童就越是被集体中的家庭式的和睦关系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人和人之间的精神财富的交流就越是丰富多彩,神经过敏的情况就越少发生。相反,有些学校里,没有和睦的集体,到处是一片吵闹、混乱的景象,这就容易出现神经过敏症。但是人数众多的学校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应当考虑如何防止在大的集体里出现我们不希望出现的现象。那些学生人数达到千人和超过千人的学校,要设法采取措施,创造一些条件,使同年级许多平等班里的每个小集体都形成一种和睦的小家庭式的气氛,防止学生喧哗和打闹。这是提高教育的文明程度的基本前提。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不正常的:在许多学校里,“延长学日小组”(是为照顾双职工的子女而设立的,学生放学后在学校里做作业和休息,比其他学生回家晚些)的作息制度,本质上跟上正课没有任何区别。还是让儿童听到铃声就走进教室,完成家庭作业,这实际上是第二套课堂教学,课间休息也要按铃声开始和结束,还是同样地紧张,同样地必须循规蹈矩,安静地坐着。遗憾的是,个别学校还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延长学日小组”不仅使儿童感到很疲劳,而且没有学会独立地阅读书籍。对儿童进行意志教育,并不是要把他的每一个行动都规定得死死的,而是要提供最大的可能,使他在独立活动中表现出意志的努力。儿童应遭谴责的、有时看来是无法解释的行为,用形象的说法,乃是教师一直用笼头套住儿童所造成的。儿童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受着抑制,他不能使这种力量服从于自己的理智和志向。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儿童发挥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加以限制和压抑,不要让儿童经常感到有人在禁止他。做到这一点是需要高度的教育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