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学中的自我教育:如何激发个性发展?

教育学中的自我教育:如何激发个性发展?

【摘要】:教育学,无论是作为教育理论还是作为教育实践,对人的个性都还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但这种劳动是否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肯定了呢?比起组织星期日的消遣来,教会少年自我教育要困难得多。比起直到少年走出校门沉醉于无拘无束的自由空气之前抓住他的手不放来,教育少年自我教育也要艰巨和复杂得多。唯有能激发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能解决这个难题。认识自己便由此开始,自我教育也由此开始。

教育学,无论是作为教育理论还是作为教育实践,对人的个性都还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这里指的是个人的创造力和才能的形成,是理想、兴趣、志向的培养。在话题只涉及儿童时,如果说教育中的这些缺点还不特别引人注目,那么就少年而言,忽视个性就可能导致,而且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

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是个人智能、道德社会意识自我肯定的年龄期。在这个年岁上,学生精神上的正常发展,取决于他在集体人际关系和活动的一切领域中(在智力生活中、在劳动中、在道德信念的形成中)自我肯定的深刻程度。只有当少年不仅学会仔细观察周围世界,而且学会仔细观察自己时,只有当他不仅渴望认识自己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渴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时,只有当他心灵的力量集注于使自己变得更美好、更完善时,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谈的是在精神生活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

我们来留意考察一下学校里的少年教育工作。它与儿童教育有什么不同呢?常常是毫无差别。少年也跟一年级的小娃娃一样,往往只被当作教育的对象。教师的全部注意力都倾注在往他的头脑里尽可能多地灌输周围世界的认知、灌输科学和道德真理。少年已经认识许多东西,懂得许多东西,却不认识、不懂得他自己。

要知道,道德真理只有在它们被开采、获取、体验到的情况下,只有在它们被少年独立转化为个人信息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心灵的财富。教师应该经常地去提醒少年: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要好好去想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未来。但为了让一个人去沉思自己的未来,他就应当在自我教育方面有所作为——接受某种考验、检验自己的力量,锤炼自己。然后在他们的精神生活中,这种自我检验和自我锤炼的机会是否很多呢?

就拿一切教师公认为教育最强大手段的劳动举例吧。绝不可说少年劳动得少。但这种劳动是否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肯定了呢?他们往往只把自己的劳动视为一种例行的义务。

学校向少年传授人和人类历史的广泛知识,但掌握知识的这种过程在多大程度上服务于自我教育的呢?教师在讲叙教材时往往是面对抽象的学生,而没有考虑坐在自己眼前的具体学生的思想特点。于是,关于人的知识云云,少年在“把握和领悟”时,常常是缺乏热情,无动于衷。他们以把握树叶在阳光作用下形成有机物的同样无动于衷的心态,去“把握和领悟”托马佐·康帕内拉的生平——他坐牢近30年,一再高傲地拒绝以背弃信念换取自由和平安的引诱。

班主任,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非常关心让少年做造福他人的事情。但对某些孩子来说,这种活动有时候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不可推脱的事。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少年没有自我否定,也没有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奉献给他人并由此使自己变得更美好的感觉,倒使男孩和女孩觉得是一种累赘。莫不是许多少年对待帮助残疾人和老年人这种“缺乏诗意”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绝不能说他们不愿意干,但这种活动往往没有使人发生高尚的影响。十七八岁以前,一个人总能感觉到自己仅仅是个受教育的人,只有别人来教育他,而他自己却不能教育任何人。他连自己也不能教育,因为他没有在与他人频繁接触的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肯定。我深信,使少年成为比自己年幼的同学的教育者——这是德育中最复杂、最困难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严格地说,自我教育始于一个人对他人的关心,始于渴望那个在他人身上看到自身具有的美。

许多教师相信,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控制”少年,吸引他们参加文化教育机构和体育组织的活动。少年成了罪犯或破坏了道德规范,大家都痛心疾首:我们的俱乐部、青年咖啡馆、运动馆太少啦,少年不得不聚集在街头——由此也便发生了放任自流和犯罪现象。对犯罪根源的这种解释,会把家庭、社会人士、共青团和学校引入迷津。在这种解释里,有一种牢牢抓住少年之手一步不放的强烈意愿,害怕他独身自处时就抵御不了坏榜样的诱惑和罪恶的钓饵。

然而,可以把这称作教育吗?要知道,一个人在生活中往往要独自面对自己的良心。少年应当做到的不仅是谨防坏东西玷污自己,而且要积极地与之斗争。假如经常提心吊胆,害怕让一个人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样做难道会教会他们生活?要尽可能安全稳妥地组织学生的生活——我们的这种意愿有时甚至闹到了荒谬可笑的程度。共青团组织要求,就连星期日也要在学校里组织青少年集体休息,为的是让教师逗他们开心,并盯住他们,以防他们落入坏人的团伙。所有这一切对少年道德性的虚假关怀,引起了令人不安的思虑:我们培养的究竟是什么人?一个人,如果直至成年还害怕撤去他的尿布,如果一味拿满足和欢乐当饭喂,空虚和苦闷就会在他的心灵里“安家落户”。他不知道往哪儿打发时间。家庭、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家庭责任——这一切在他看来都是平淡无奇、索然无味、不屑一顾的。

假如教师和共青团组织从所谓爱惜少年出发,寻求的只是什么才能引起他的兴趣,考虑的只是为他组织好星期日的娱乐,那么我们大家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便是百分之百的漠不关心,因为我们没有教会他独立和合理地利用独立支配的闲暇时间。

我十分坚信,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比起组织星期日的消遣来,教会少年自我教育要困难得多。比起直到少年走出校门沉醉于无拘无束的自由空气之前抓住他的手不放来,教育少年自我教育也要艰巨和复杂得多。唯有能激发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能解决这个难题。我在学校干了近1/4世纪,我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已使我对此深信无疑。

自我教育何时和由何开始呢?有一句古老的至理名言:“战胜自己是最难的胜利。”认识自己便由此开始,自我教育也由此开始。在童年和少年早期,在7~11岁时,就要教会一个人自我管理。而如果需要的话,还要学会“强制自己”的能力。若是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重新教育的问题。

在童年和少年早期,学生很容易接受长辈的劝告,兴致勃勃地去做有益、需要和必须做的事情。他开始照料自己,也开始在自己身上区分和评价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教师可以向男女孩子们提出建议:要早早起床——别晚于6点,而夏天在5点;要做早操,并利用早晨的时间工作两小时——或开动脑筋读读书,或在花园里干干体力活(浇浇树木,照管花草)。孩子们来到学校会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来——谁干成了什么事:这个人能“强制自己”,那个人还做得欠佳。在克服自身懒散懈怠等弱点的胜利中,孩子们会渐渐看到某种高贵的意志品质,并为起初觉得是游戏的事情所吸引。在我们学校的校园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在夏天应当浇灌的树木,而且不止浇灌一次。班主任不指定完成此工作的时间,可大家在浇灌的时候都能来到,而且都以巨大的兴趣对待这项独立劳动。

在自我教育中,身体锻炼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个学生家都有淋浴设备,应当强制自己黎明即起,进行淋浴。冬天,9~10岁的男女少年要开始学习用雪擦身。这件事不那么容易,为了按时完成这种锻炼,得有足够的顽强精神和意志力。假如教师方是简单地强迫学生,也许不会有任何结果。许多人会欺骗他,使他相信他们已做到了要求他们做到的一切,而事实上却在被窝里贪暖。全部问题在于:应当自我强制。孩子们叽叽喳喳,会说出谁做到了什么,谁怎么也下不了决心去收一桶雪,脱下衣衫,用冰冷的雪团擦身,到头来还是请人“帮的忙”。这是自我教育和自律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

劳动纪律、作息制度、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这一切都是精神生活领域,而且随着一个人接近青年早期,它们会越来越牢固地根植于自我教育之中。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代就体验到了他成功克服自身弱点的欢悦,他就会开始以批判的目光看待自己,由此也便开始具有了自我认识,而没有这种认识,则既不可能有任何自我教育,也不能有任何自律。不管一个小小年纪的人对懒散不是好事这个道理掌握得多么好,记忆多么牢,理解多么深,但如果这种感情不曾强制他管束自己,他就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我们学校不做早操——每个人只是在家里锻炼,要么用雪团或凉水擦洗身体,要么进行淋浴。还是在10~11岁的年纪上,男女孩子之间就这件事情上展开了默默的竞赛。在这方面,在自我强制的能力方面,应当首先开展竞赛。(www.chuimin.cn)

在7~8岁时,每个学生都要在校园里栽一棵树——栽下它纪念一个敬爱的人。而且,人人都是独自干这件事。乍一看来,这似乎忽视了集体劳动的作用,忽视了他的教育力量。而实际上,这是真正的集体劳动。每个人自己管理自己,不仅是因为感觉到了懒散可耻,而且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认为他是个没有意志的人。照管这棵树要持续五六年。在第四学年或第五学年,学生还要栽一棵树,一直照管到毕业。这是集体的园林,所以每个学生都应当参加劳动。可谁也不迫使你干,是自己凭着良心干——这种思想贯穿在集体相互关系的整个风气中。谁也没有提醒某个少年说,他的劳动同学们时时都看得见,但他自己能感觉到这一点。

而如果某个时候懒惰占了上风,同学们会直接把这个少年称作懒骨头、懒虫。他们指责和嘲笑的不单纯是懒惰,还有意志薄弱,没有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管束自己的意愿。少年对个性的这种道德评价特别敏感,他仿佛在用别人的目光审视自己。在自我教育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自我认识,其实质便在于此。如果在集体中没有高度严格的要求,没有对每个少年道德面貌、劳动和行为的集体评价,他的自我意识也就无从谈起。

学习这种智力劳动,也为自我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有利条件。还是在四五年级,我们就激励学生努力增强意志力。“请尝试尝试吧,强制自己在早晨6—8点完成全部家庭作业,”教师建议说,“你会相信的,这样做会怎样减轻智力劳动的负担,给你腾出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年们渐渐确信,早晨做作业比起放学后做作业来,效果要好很多。下午3个小时做不完的作业,早晨一个小时就能做完。

但问题不仅在于此。学生的一天是由学习劳动开始的,他强制自己完成了这种劳动,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在德育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学会了珍惜时间,珍惜自由支配的分分秒秒。只有在少年时代就品尝到劳动的欢乐,体验到能强制自己按时工作的人,才会珍惜闲暇时间并善于利用它。不单纯是劳动,还有劳动中的自我教育——这才是医治无所用心地消磨时间这种病症的主要药剂。

这个问题已经搅扰我不止一年:为什么少年这么不愿意阅读有趣的科学和文艺书籍,为什么只有轻松读物,只有像短命的螟蛾那样留不下任何印记的低劣的惊险小说,才能吸引他们。我坚信,少年往往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阅读。真正的阅读,就是深入思考读物的内涵。这是智力的竞技,这是对艺术珍品的享受。缺乏真正的阅读,缺乏抓住理智和心灵的阅读,缺乏激发出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思索的阅读,缺乏迫使自己审视和细察复杂的人心和深思自己命运和未来的阅读,是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怎样使聪慧和美好的书籍成为自我教育的工具呢?怎样做到使学生迷恋的不仅是磁带录音机和电唱收音两用机,不仅是跳舞厅和电影院,而且是聪慧和美好的书籍呢?少年应当学会阅读,所以我们建立了“思考室”,在这里集中了几百本最聪慧和美好的书籍。“思考室”里设置了一架书,有关于杰出人物生活的,有关于宁肯牺牲生命、受尽折磨、坐穿牢底而不背叛真理的人们的浩然正气和不屈精神的——他们是托马佐·康帕内拉和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13],尤里乌斯·伏契克[14]和卡莫[15],穆萨·嘉里尔[16]和卡尔贝舍夫[17]将军。描绘所有这些伟大的书籍,是青少年教育的百科全书。没有理想就没有人的个性和核心。而理想的事物最鲜明地反映和体现在书籍里。自我教育——这便是用某种尺度来比较和衡量自己。非常重要的是要使大无畏的人们的生活成为衡量的尺度。

在讲述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和托马佐·康帕内拉的生平时,教师出示了从中可以了解到他们生平大多有趣事实的书籍。目的已经达到——少年们会入迷地阅读这些书籍。阅览室逐渐变成了朝气蓬勃的精神生活发源地。在孩子们那里,出现了专用的练习本和笔记本,每个人在其中跟自己坦诚地对话。这是自我教育法非常重要的一个梯级,只有在人类的道德财富里为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渴望从人类历尽磨难、艰苦奋斗才获得的珍宝里学到点什么东西的人,才能登上这个阶梯。

书籍的海洋包围着学生。有成千上万的书籍,它们中有一些是平淡无奇之作——没有任何为理智和心灵可取的东西。还有一些是有害的。有材料证明:一位最热心的读者一辈子能读完的书不超过两千本。可见多么需要审慎和严格地挑选书籍,多么需要巧妙地为青少年指明阅读书籍的方法。少年首先要找到的是这样的书籍:阅读这种书,会成为一生中的一个完整阶段,就像是一个转折点。在没有找到这样的书籍之前,应当跟每一个人个别交谈。这不是一项轻易的工作。在教师集体里,往往应当克服漠不关心和消极无为的态度。绝不可单纯等待少年跟“切合”他的书籍邂逅相逢,应当努力揭示出这种书籍的真正的美,只有这样他才会找到“切合”他的佳作。

在向少年建议读什么样的科普读物时,教师要研究他们的兴趣、志向和才能。最主要的是要使这种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精神需要,激发出认知的欢悦情感。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对阅读科学读物还没有入迷,就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通往他心灵的门径。在阅览室读完基本书籍之后,在学生感觉到认知的欢悦之后,他们就会找到一些书籍来独自阅读。

我们通常把劳动称为伟大的导师。但只有当一个人在劳动中肯定自己,了解到自己的力量、本领和才干的情况下,劳动才成其为强大的教育力量,也只有当劳动为人们所喜爱时,劳动才成其为真正的导师。十分重要的是:在众多劳动活动类型中,要让每个人在少年时期都能找到通往自己幸福的道路。个人的自尊感和荣誉感,是个性的精神核心,这种情感的获得,有赖于一个人在自己劳动的成果中看得见自己,看得见自己的技能和创造能力。我们力求使每个少年都能在劳动中发现自我。我们学校现在有四百五十多名学生。我们创设了几十个为他们所喜爱的活动场所,每个学生都可以在那里从事有趣的活动,考验自己的力量和才干。这些场所便是车间和操作间,温室和果园,学校养蜂场和集体农庄畜牧场,生物和农业化学研究室,无线电实验室和校办青少年机务队。

让每个少年每天有几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点十分重要。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利用它去探究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什么毕业后参加工作时青年们苦于不知道往那儿打发自由支配的时间呢?因为学生时代他没有这种时间。他不懂得,也感觉不到,时间是使人精神富有的巨大财富。为少年男女合理利用好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是我们全体教师最不容易办到的一件事。要让孩子们习惯于在早晨预备功课,要让他们的下半天空出来,得付出多大的气力啊!但空出来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为了学生和教师紧张地去进行活动。懒惰和懈怠是青少年最可怕的敌人。

在自我教育的指导中,我想提醒青年教师和校长,要你们突破最主要的难关,是施加教育影响的有意性和创造性。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使少年感觉不到被人循着既定的目标牵着鼻子走。在每一个车间和操作间里,在温室和教学试验田里,学生们完成着需要持续进行的劳动任务。例如,在钳工车间里,他们为教学试验田制造播种机。教师在此项目工作自始至终的全过程里交代任务。他检查零件加工的准确程度,孩子们向他请教。然而,他们的工作是完全独立的。劳动成功的欢乐会使少年成为自觉和自主的劳动者,会医治好他们的软弱性和依赖性。培育学生的心灵——这意味着使每个人把自己的精力、智慧、意志、发明才干都倾注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上,在自己用双手和心智创造出来的物品中看到自己。我们非常忧虑此类学生的命运:都快十三四岁了,可他们还不曾体验到自身劳动的愉悦。这种愉悦是人的自尊心的根源,同时也是严格要求自己的源泉。只有已经体验到成功的欢乐的人,才会情不自禁地希望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学校里还有几处培养兴趣和爱好的场所。这便是困难任务攻关室、小型机械化研究室、育种学和遗传学研究室。没有对心爱的事物激情满怀的迷恋精神,也便没有废寝忘食的创造性劳动,要形成少年的个性也是不可想象的。

在学生的精神生活里,还有鲜明体现着自我教育的一个领域,这便是关心他人,把自己一点一滴的劳动、智慧、毅力、知识、技能奉献给他人的活动。这要从小开始——年纪大一些的帮助年纪小一些的干点什么。教师对七年级学生说:“你们在学习法语,而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小不点也想学会说法语。你们中有的人也许会担当起这项工作吧?”有10个人愿意带几个“小学生”。过了两三个星期,有3个“小老师”打了退堂鼓,而其余7个“小老师”却一天天越来越迷上了这项有趣的工作,为“小学生”的进步感到高兴。他们还心贴心地关切“小学生”的忧虑和不安,成了“小学生”的知心朋友。而且,他们关心的不仅是让自己“管教”的“小学生”记住单词和正确念出每个句子,还关心他们的学业成绩。他们情不自禁地想使小不点儿们变得好上加好,因为在小不点身上已倾注着他们的心血。这种愿望是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我深信,在每个少年身上使这种愿望成为一种精神需要,这便是教育艺术和教育技巧之所在。只有当一个少年在他人身上看到自身精神美的点滴反映时,他才开始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教育。

与比自己小的同学建立友谊,是道德自我意识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力求使个人爱好成为这种友谊的基础,使少年把自己对书籍和创造性劳动的迷恋之情传导给其他孩子。在车间里,在实验室里,在操作间里,围绕着酷爱劳动的少年,会形成同样想从事有趣活动的儿童小组。儿童技术小组和儿童农业小组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些小组的组长都是学生自己。少年机务小组的劳动对儿童特别具有吸引力。少年自己也跟儿童一样玩游戏,但他们已使游戏接近于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少年跟儿童一起发动和关闭小发动机,操纵玩具汽车,兴致勃勃地安装电气化铁路模型。在所有这些活动中,劳动和游戏水乳交融,少年感到自己是大哥哥,小弟弟在期待着回答数不清的问题。在少年和儿童之间建立了一种有趣的关系:这既是同辈人的友谊,又是大哥哥对小弟弟的关心。在游戏和劳动中,少年要使某种拿得住人的新东西经常展现在小小年纪的儿童面前,这将激励他不断去学习,去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人们称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为困难年龄期。在这个体力、智力、道德意识蓬勃发展的时期,教师面前也会出现许多困难。唯有在教育和自我教育融会在一起的情况下,才能克服这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