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活在当下,关注他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下)

活在当下,关注他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下)

【摘要】:沃洛佳的家里也发生了不幸。在地上常结薄冰的早春季节里,有一天公共汽车和卡车相撞,沃洛佳的母亲受了重伤。他的父亲因窝藏赃物而被捕,判刑两年,关进了监狱。当萨什科的祖母病倒的时候,他变得悲伤、沉默,而且总怀着戒心:有人对他一说点什么,他就哆嗦,好像触到了他的痛处。

生活证明:如果孩子们只是“享受”快乐,而不是经过劳动和精神上的努力取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

为人们做好事,这是陶冶孩子情操的巨大道德力量。苏维埃学校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他们周围还有许多需要给以帮助、关怀、爱护、诚恳相待和同情的人。最主要的是,要使孩子们的良心不允许他们对这些人视若无睹;要使孩子为人做好事不是出自显示自己,而是出自无私的动机。

孩子们的善良、为别人做好事的意愿,来自对那些内心痛苦和不幸的人的同情。人类最大的快乐从关心别人的精神世界、从善于体察他人的不幸中产生,没有这种感受,就不可能有道德美。还在“快乐学校”的时候,我的学生们就已经向人类道德美的最高峰迈出了第一步:他们取得了有关人的科学的初步知识,学习了体察日常相处的人们的痛苦、忧愁、悲哀和恐惧。只有当一个人在整个童年时期就天天都关心别人时,这种能同别人共忧患的品德才能融入他成年时的精神面貌,变成他精神生活特点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经常教导我的学生去同情他人,我极力使孩子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同情、帮助和热忱关怀的人们的地位,并且体验他们的感情。别人的痛苦应该成为孩子自己的痛苦,应能触动他去考虑如何帮助那个需要帮助的人。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之间的精神交流,对人道主义的培养起着特殊的作用。

爱人类比帮助邻居容易。要了解人,必须了解人的具体个性。如果孩子们不能从朋友悲哀、恳求、痛苦的眼里看到他内心深处的苦闷,他的心就不可能被人的痛苦所触动。一个未能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幸福和痛苦都了解了的孩子,永远也不会成为关心别人和富有同情心的人。

我们班里发生过许多不幸的事,为此不必追溯得太远。正当集体发出愉快的笑声,充满朝气蓬勃的气氛时,个别孩子的眼睛却是忧愁的。瓦利娅进校三年以后,她父亲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小姑娘变得沉默寡言,经常陷入沉思。尼娜和舒拉的母亲在患重病,为了帮助父亲做家务,两个小姑娘只得经常留在家里。萨什科的奶奶病了。她几次被送进医院,在医院里有时住上一个星期,要不然就是一个月,对这个男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奶奶生病期间,这个男孩由他姨母照管。他姨母是一个很好的人,很关心萨什科,但是与奶奶分离却给他带来了痛苦。有一次,在秋天一个寒冷的日子里,萨什科决定去看望奶奶。他一句话也没有对姨母讲就到医院去了。路上遭到雨淋,他因感冒病倒了。几天以后,他被送进了奶奶住的医院里。

沃洛佳的家里也发生了不幸。他母亲是个抹灰工。她每天乘公共汽车上班。在地上常结薄冰的早春季节里,有一天公共汽车和卡车相撞,沃洛佳的母亲受了重伤。医生说,她将变成一个终身残疾的人。就在这个时期,曾为沃洛佳走上正确的生活道路而做过许多工作的祖父重病去世了。

科利亚的家里也遭到了不幸,但这完全是另一种不幸。他的父亲因窝藏赃物而被捕,判刑两年,关进了监狱。家中的道德气氛变纯洁了,但所发生的一切不能不使孩子感到极大的震惊。

每天见到孩子们的时候,我都要端详他们的小脸。孩子们悲哀的眼睛,可能是在教育的复杂过程中一件比较难办的事情。如果孩子们心中有痛苦,那他只不过是人在教室而已。他就像一根绷紧的琴弦:不小心轻轻地碰一下,就会使他痛苦。每个孩子对痛苦的感受各有不同:有的,你安慰一下,他就感到心里好受一些;有的,温柔的话语却会给他带来新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的艺术首先就要靠人类的智慧了:要学会怜惜伤痛的心,不要给受教育者增添新的痛苦,不要触动他心灵的创伤。因痛苦而极度不安的学生当然不能像以前一样地学习,痛苦会在他思想里留下伤痕。对教师来说,最主要的是,首先要看到孩子的痛苦、悲哀和他所遭到的不幸,看到并且要体验到这种心情。教师如何对待孩子的痛苦,他理解和感受儿童心理的能力如何,这是教育艺术的基础。

不能叫正处于痛苦中的学生来回答问题,不能要求他专心学习和刻苦努力。不能去问他发生的事情,因为要孩子们讲出这些事是很痛苦的。如果孩子信任教师,如果教师是孩子的朋友,那么孩子就会把能够讲的事情讲出来。

如果他默不作声,那就不要去触动他幼小心灵的痛处……教育中最困难的是教会人去体察感情。孩子越大,教师越难以触动他那(形象地说)人的心弦(这心弦的音响,往往会形成一种崇高的感情)。

为了使孩子们学会体察感情,学会看到他亲近的人的精神世界,教育者应善于珍惜孩子们的感情,首先要珍惜那种痛苦的感情。在成人和孩子之间道德情感的相互关系中,没有比成人为了消除孩子的痛苦而轻率地断言“孩子,你夸大了自己的不幸……”的做法更荒唐了。

首先应该懂得孩子们的内心活动。这是不可能通过什么特殊方法学到的,只有依赖于教育家高度的道德情感和修养才有可能做到。不管孩子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其中总有某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在忧郁、悲哀的眼里令人惊讶地流露出不是孩子应有的沉思、冷漠、苦闷和孤独。正经受不幸的孩子,不会注意到同伴的娱乐和消遣,没有什么能诱使他摆脱痛苦的思想。对孩子的最细心和善意的帮助,就是既分担他的痛苦,又不去触及他内心的隐痛。

粗暴的干预会引起怨恨,而劝其不要灰心、不要绝望、要克制自己这一类的话,如果缺乏真正的感情,就会使孩子觉得是不切实际的废话。教孩子们体察感情,这首先意味把自己的道德情感修养传授给他们。没有对人的精神状态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具备道德情感修养。而这种理解只有当孩子在心里把自己置于经受痛苦和忧患的人的地位时才会产生。

当萨什科的祖母病倒的时候,他变得悲伤、沉默,而且总怀着戒心:有人对他一说点什么,他就哆嗦,好像触到了他的痛处。有一次,我看到他那双黑黑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孩子们对我说:“萨什科哭了。”你如果以为孩子对自己的同伴或成年人会满怀同情,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孩子,那是十分幼稚的想法。同情人是要教的,要像教他初学迈步时那样,十分用心地、精心而又谨慎地去教。同情心,这是认识的最细腻的领域之一,是用思考和心灵进行的认识。有经验的教师应该拥有培养同情心的强有力的手段——语言。

我乘萨什科一时不在班里的机会对孩子们说:“遇到人有伤心事的时候,不能表示惊讶。萨什科十分忧伤,他只有唯一的一个亲人,就是祖母。他不记得自己的母亲。祖母现在突然病了。也许,她将被送进医院,那萨什科留下来跟谁呢?你们设身处地想一想,你们就会体验到,什么叫伤心事。你们还记得咱们在路上遇见的那位老爷爷吗?记得吗,他的眼睛显得有多悲伤?

“你们当时感觉到了:老爷爷有伤心事。为什么你们看不见同学眼里的忧伤呢?

“你们不是发现萨什科已经好几天都沉默不语、心事重重了吗。他人在教室里,但整个心思全在祖母床前。如果他待在家里几天不来,不要急着去问他,为什么没有到学校。一个人要讲出自己的不幸是很不容易的。平常,如果你们看到了有人有了痛苦和不幸,你们不要表现出好奇,而要帮助,不要去刺痛人家心中的创伤。如果你们已经知道咱们集体中有人遭到了不幸,你们要做到,不要因自己的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行动给他加重痛苦。你们再想一想,可以怎样帮助萨什科和他的祖母。不过,这种帮助,不应该是为了显示自己,‘瞧,我们多好,帮助自己的同学。’做好事给别人看,这非常不好。如果不是心在召唤你们要帮助朋友,那么不论你做出什么好事给别人看,都不会使你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萨什科回到了班里,我再也没有提到他,孩子们也领会到,为什么我马上转了话题。课间休息时,他们商量怎样帮助萨什科和他的祖母。孩子们给他送来了苹果和鱼,这一切都是出自最纯洁的心愿。萨什科的祖母被送进医院以后,他住在姨母家里,孩子们常去看望他。当孩子们知道萨什科遭了雨淋,生了病和祖母一起躺在医院里的时候,他们都十分难过。休息那天,我们都到医院去了。孩子们带了苹果和饼干。舒拉还拿了一大块巧克力,这是他父亲从外地给他带来的。我们用了半天时间,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能进病房去探望一下萨什科。(www.chuimin.cn)

这件事使我既高兴又不安。须知这是这个集体热情突发的结果。有的孩子想给别人做好事,首先为了让人家看到自己这一崇高的举动。沃洛佳告诉我,他要把父亲不久前给他买的新冰鞋,作为自己的礼物给萨什科送到医院里去。

“父亲同意吗?”我问。

“当然,同意。”

“好吧,那么没有必要带到医院里去,萨什科现在又不能滑冰。等萨什科好了以后,你给他送到家里去吧。”

沃洛佳没有把冰鞋送给同学。精神的热情突发原是很微弱的……这件事使我思考如何培养善良、热忱和同情心。这是一些非常细腻、复杂的情感。

怎样才能使孩子做好事时,不指望受到赞许、得到奖励,而是发自善良感情的需要?善良的感情是什么?它是怎样发生的?当然,集体精神突发的热情对培养同情心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这种同情别人的感情,应深入每个孩子的精神生活领域。

我力图使我所有的学生做好事(帮助同学或其他人)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并因此而感到极大的满足。教人做好事,就要这样去做,这想必是道德教育方面最困难的问题之一。那么,在实践中该怎么办呢?看来,最主要的是要发展孩子的内在力量,人有了这种力量,就不会不去做好事,也就是说,最主要的是要教孩子同情别人。但这又怎样去做呢?怎样才能使孩子在看到别人痛苦时,就能设身处地地感受那人的苦楚?怎样才能使鲜明的思想唤起鲜明的情感,使孩子自身与生活中遇到不幸的人融为一体,使孩子从正在经受痛苦的人身上,看到自己并感觉到自己呢?

我们经常召开的,用来探讨关于孩子精神生活和他们相互间关系的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的会议,逐渐变成了心理学方面的讨论会。不仅低年级的教师参加讨论,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师也参加了。成为我们关心对象的是人——儿童、少年和青年。在心理学问题讨论会上,我们做关于具体的孩子的精神世界的报告和报道,做了关于他的智力、道德、情感、体育和美育发展的源泉的报告和报道,做关于以前在学前时期和现在在校期间个人智慧、思维、意志、性格和信念形成的环境的报告和报道。低年级教师好似在用自己的报告给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对男女青少年施加教育影响做准备。集体教育的信念,越来越坚定了:为了使我们教育的对象,处于整个集体教育的影响之下,每个教师都必须深刻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甚至其中的细枝末节。

要深入个别孩子复杂的精神世界中去,我们感到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都不够。当我做完了关于科利亚的个性的报告以后,М.Т.瑟罗瓦特科、科洛米琴科、Ф.А.斯科奇科等老师对我的分析做了非常重要的详细补充,即孩子在集体中所看到的一切,在他的情感中是怎样反映的,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怎样体验自己与他人的相互关系的。我们得出一条非常有意思的、经集体肯定是一个关于做好事的内在精神动机的新结论,即孩子怎样约束自己为别人做好事。

孩子们给予蒙受痛苦的同伴的精神力量越多,他们的心就变得越会同情人。在2月一个寒冷的日子,那时孩子们在三年级学习,米沙、科利亚和拉里莎跑来找我,他们好像很不安。

“万尼亚的哥哥廖尼亚牺牲了,”卡佳说,“给他父亲打来了电报,他明天就要到哈萨克斯坦去。现在怎么办呢?”

孩子们的眼睛在祈求:请告诉我们,该怎样去帮助同学呢?

我当天就知道了这件悲惨事件的经过。18岁的拖拉机手廖尼亚在往饲养场送干草,路上他遇上了暴风雪。本来年轻人可以停下拖拉机,到离路边不远的村里去避一避,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指望大风雪过后,能及时地把干草送到饲养场。可是风雪越来越大,严寒突然降临,于是廖尼亚冻死在拖拉机的驾驶室里了……万尼亚好几天没有到学校来。孩子们都感到十分悲伤,听不见他们的叽叽喳喳的声音了。全都在问:怎样去帮助同学?有人提议到万尼亚家去。我劝他们不要去:“这时候万尼亚、他的母亲、他的父亲、他的兄弟姐妹都十分难过。我们到他家里,他妈妈看见我们以后,会想起廖尼亚上学时的情景,她会更加伤心。我们过些时候,等母亲的内心创伤稍好一些以后再去。当万尼亚到学校以后,不要去问他哥哥是怎样牺牲的。去想、去讲这件事是十分痛苦的。大家对万尼亚要关心、体贴,不要使他再遭到任何心灵的创伤。”

万尼亚的父亲从哈萨克斯坦回来以后告诉我,新垦区国有农场居民区的一条街道以他长子的名字命名。我把万尼亚父亲的话又讲给孩子们听。那些天,我们班正准备参加少先队。孩子们在考虑,以谁的名字来命名我们的中队和三个小队。于是,他们自己讲出了我预期他们会讲的话:让万尼亚所在的小队就用他哥哥的名字——牺牲在战斗岗位上的廖尼亚来命名吧。万尼亚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我又向孩子们建议:我们挑一本画册,每人在上面都画一点关于学校的情况。当然,孩子们都渴望着画一点与廖尼亚以及与他的学生时代有关的东西。高年级的学生把廖尼亚在三年级读书时种的苹果树指给我们看。在物理教室里我们找到了廖尼亚和他的同学一起做的起重机模型。廖尼亚喜欢鸟,学校里常常回忆他和他的少先队一起为鸽子做笼子的事。

孩子们把这一切都画在画册里。我画上了廖尼亚的肖像。我们把这本画册献给了母亲,这对她是非常宝贵的。使她高兴的是,学校的集体没有忘记他的儿子。我们也为将要以廖尼亚的名字命名的小队,做了同样的一本画册。

十分重要的是,不要把善良的感情和所做的好事变成一种宣扬的“手段”。尽量少谈论做过的好事,不要为做好事给予任何夸奖——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的原则。最有害的是,孩子在思想上把人道的行为看成是自己的功劳,几乎认为是一种了不起的行为。这经常是学校的过错。一个学生拾到别人丢的十个戈比,交到班里,整个班集体一下子都知道了这件事。

记得在一所邻近的学校里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个女孩子拾到五个戈比,交到了班里,老师大大夸奖了她一番……第二天课间休息时,三个女孩和一个男孩跑来找老师,原来他们几个都拾到了同学们丢的钱,有的捡到一个戈比,有的两个。孩子们都盼着得到夸奖。老师感到有问题,发起脾气来,孩子们就是这样学会了端出“桩桩好事”,如果不为此表扬他们,他们就不满意。

好心应该像思维一样,成为人们的正常现象。它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教育集体力图使好心的、诚挚的、热忱的行为给孩子们带来极大的满足。

童年时代对别人精神上的深切关怀,是在教师语言的影响和集体情绪的感染下产生的。十分重要的是,要唤起所有孩子热诚关切他人的激情,愿为别人做好事。这种激情只有成为个人的行动的时候,才能使他的心变得高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