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河道管理:水域占用导致河流空间萎缩

河道管理:水域占用导致河流空间萎缩

【摘要】:我国水域占用大致集中在三个时期。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导致围垦湖泊等占用水域的高潮。如浙江省温岭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已达43%。在这种情况下,占用水域也成为增加建设用地的重要来源。根据《温岭水利志》记载,温岭市在1992年拥有水域总面积10万亩,到1996年只剩下7万亩,四年间水域面积减少了30%。3年时间内,水域面积减少5.18%,平均每年减少1.73%。

我国水域占用大致集中在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传统农业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前)。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导致围垦湖泊等占用水域的高潮。清初顾炎武曾感叹:“上下历代,则田日增,湖日损,至今侵湖者犹日未已。”

第二时期为“以粮为纲”的农业经济时期(20世纪50~7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确立了“以粮为纲”的政策。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围湖造田、围江造田,“与山奋斗,与水奋斗”,水域面积再度减少。

第三时期为城镇化迅速推进的工业经济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是改革开放,经济突飞猛进的时期,伴随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大量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市政等项目,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或节省投资,填占湖滨、河汊、山塘,占用了大面积的水域,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是造成水域大量被占的主要因素。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后,土地资源制约加剧。而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严格,人们对土地的保护意识也较强,而水域保护相对薄弱,制度也不完善,当遇到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供需有矛盾时,人们往往把目光投向水域,有的通过土地整理,把水域变成了土地,然后再开发;有的通过某一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直接开发。如浙江省温岭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已达43%。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该市建设用地指标紧缺,每年可用的指标为800亩,而实际年均用地需4000亩左右。为此,他们一方面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购买指标,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整理获得一定的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占用水域也成为增加建设用地的重要来源。根据《温岭水利志》记载,温岭市在1992年拥有水域总面积10万亩,到1996年只剩下7万亩,四年间水域面积减少了30%。(www.chuimin.cn)

从占用水域的项目来看,这一时期以政府为主体或政府支持的建设项目构成占用水域的主体,这些工程在启动阶段往往以政府出面,政府分管领导还兼任工程指挥部指挥等,而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这些项目时,往往受地方政府的干预而处于劣势,水域管理难度大,水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长江流域湖泊面积减少了40%,天然湿地萎缩了38%,其中围湖造田、城市开发等造成湿地面积锐减最为突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素有“百湖之市”之称的武汉市,到2000年底只剩下27个湖泊。

2002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流域生态恢复研究(初步报告)》称,20世纪50年代,海河流域湿地面积达9000km2,至2002年,湿地面积和水库水面面积总和也只有3852km2。河北平原湿地覆盖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9%减少到80年代的0.2%。流域内194个大型天然湖泊、洼淀,由于上游水库的拦蓄,截断了湿地水源,大多已经干涸。

据对浙江省嘉兴市水域面积的调查发现,嘉兴市在1995年时水域总面积为328.16km2,占全市地域面积的8.32%;到1998年时减少到311.15km2,占地域面积的7.89%。3年时间内,水域面积减少5.18%,平均每年减少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