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生态恶化引发生物多样性锐减:河道管理的关键

水生态恶化引发生物多样性锐减:河道管理的关键

【摘要】: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模式,生产与生活造成的水污染等,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淡水生态系统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最快的生态系统,众多珍稀的水生生物数量锐减,如长江流域的白鳍豚、江豚、鲥鱼、胭脂鱼、银鱼等。《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指出,由于围垦建坝、水运繁忙、环境污染等导致长江水生态不断退化,生物多样性明显丧失。伴随人口的大量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河流域水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模式,生产与生活造成的水污染等,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淡水生态系统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最快的生态系统,众多珍稀的水生生物数量锐减,如长江流域的白鳍豚、江豚、鲥鱼、胭脂鱼、银鱼等。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指出,由于围垦建坝、水运繁忙、环境污染等导致长江水生态不断退化,生物多样性明显丧失。长江原有鱼类400多种,居中国各水系之首,如闻名中外的长江鲥鱼,1974年捕捞量高达157万kg,现在已经难觅踪迹,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等也已稀少罕见。繁忙的航运、日益增多的挖沙、严重的污染,众多已经建成和将要建成的大型水电工程,威胁着白鳍豚、江豚等野生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其生物链顶端生物——白鳍豚——被宣告生态学意义上的灭绝,相对于长江经济带如虹贯日的迅猛发展,其生态资源正不断恶化。2006年长江豚类6国科考队,在来回近3400公里的长江干流上,在近6周内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豚类是淡水水体污染物的‘放大镜’,它们在长江中的日渐濒危预示着被称为‘母亲河’的长江将渐渐失去生命的气息。”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王丁研究员指出,“这可以看成是长江整个生态系统正在不断恶化的一个标志。”(www.chuimin.cn)

海河流域是全国七大流域之一,流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及辽宁八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伴随人口的大量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河流域水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据《海河流域水生态恢复研究(初步报告)》,由于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入海水量减少、河口淤积,渤海湾的大黄鱼等优良鱼种已基本消失,依存于河口并在咸淡水混合区产卵的蟹类生物已经绝迹,河口区生态遭到破坏。入海水量的减少,使流域生态系统由开放型逐渐向封闭式和内陆式方向转化,河流生物物种转向低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