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农业之功效-《孟子学案》

农业之功效-《孟子学案》

【摘要】:兹将其提倡农业之功效,略为述出。第一项实行爱国主义孟子提倡农业,恢复井田制,即系间接实行爱国主义。此诗之意,即代表人民之心目中,将公事作为前提。孟子提倡井田者,可见人非自力,不许得食,此食力主义,为农业行政上最大之一种主义也。第四项提倡服劳主义孟子论民事(即农事)之不可绥,亦引《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施行农业与养老恤寡之事,颇有密切之关系。

孟子之时,井田之制既废,多数人民生活之根基随之以坏;又遭长期战争,加以君主贵族横征暴敛,种种苦痛,急待救济,遂成为社会问题。孟子尝思以解决之,本多数幸福之观念,以同乐主义为方针,以制产养民为急务,行井田之制,辅之以保育之政,又施以教化,使人民得物质上精神上之安慰焉。兹将其提倡农业之功效,略为述出。至其学说与近代思潮关系如何,读者谅能知悉,毋待著者再赘也。

第一项 实行爱国主义

孟子提倡农业,恢复井田制,即系间接实行爱国主义。查井田之制,公田居中心,显出一种爱国思想。因此公田为国用所出,故耕种时,先公后私。《诗》云: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此诗之意,即代表人民之心目中,将公事作为前提。孟子亦曾申述,可知井田制下之农民,诚为爱国之农民也。

第二项 养成社会互助之习惯

前节所引《孟子》云:“八家同井,四井为邑。”有非常互助之精神。孟子主张,对于公田,通力合作,对于私田,互相保卫。《诗》云:

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即谓人民因无彼此疆界之分,故能发见一种文明之常态,陈列于此中夏之上。证诸《汉书·食货志》亦云: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此与孟子所云“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之意相同。

国民的教化齐同,文明自然普及,力役生产,各事其事,断无资本劳动,以及地主佃户种种不平之呼声。古代井田之法,最重是均,唯均故平,唯平故能实行互助耳。但后世不平不均,而高谈互助,焉能济事。是以社会主义之崛起,不过以不均求其均,不平求其平,求真正之互助而已。

第三项 施行食力主义

孟子主张食力主义,《孟子》书屡次言之。汉贾谊亦引伸其说云:“一夫不耕,或受不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此意即不耕不许得食,不织不许得衣。孟子提倡井田者,可见人非自力,不许得食,此食力主义,为农业行政上最大之一种主义也。故其制度人人受田,除非为官与其他执事之人,方能受禄。但此受禄,仍名为代耕。何为代耕?即以此食力代彼食力而已。《诗》亦云: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是诗含有讽意,不稼穑而取禾,不狩猎而悬貆,便是素餐。素餐之人,决非君子。由是可知非食力之人格,反不如食力之农民耳。

第四项 提倡服劳主义

孟子论民事(即农事)之不可绥,亦引《诗》云:

昼尔于茅,宵尔索。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www.chuimin.cn)

《诗》咏成王之劝耕云: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国语》亦云: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是人不可不服劳。如上文所云食力主义,尤其以劳力写重。井田之法,便是鼓励全国人民,于劳力之中,得有相当之幸福。且劳力为吾国立国之基础,吾人之祖宗在古代,已将劳力战胜当时之环境,而得富强文明,便是务农。管子云:

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耞芟。及寒,击菒除田,以待时耕。及耕,深耕而疾耰之,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襫,霑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肢之敏,以从事于田野。

此可代表古代农夫服务之一般情形也。

第五项 促成养老恤寡之风尚

吾国最美之风尚,即养老恤寡,俱由井田制中留遗而来。井田制之养老恤寡,不徒称为一种慈善事业,乃为人民道德上之责任也。《周礼》大司徒职云: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智,仁,圣,义,中,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又《礼记》云:

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悌。民入孝悌,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

此与前节所引《孟子》“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之意相同。

施行农业与养老恤寡之事,颇有密切之关系。《孟子》曰: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梁惠王上》)

《孟子》云:“颁白者不负戴。”《王制上》又云:“斑白者不提挈。”皆是壮者代其劳动,是种习惯之养成殊非易易。至于恤寡,《诗》云: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古代妇女,并无不再嫁之制裁。此寡妇为老而无夫,将收获之余物归之,则其生计亦足以维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