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之性善论,不徒影响于彼之人生观政治观,并且大有影响于彼之教育哲学。盖孟子既认为一切善端为我性所固有,而不能免为恶者,由于不能尽其才也。(乙)放其良心孟子有由本之喻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孟子既道性善,故彼之教育方针,即主张消极地存养此性,而反对改造,积极地扩充此性,而不认增加。故教育首当求放心,其次存心,而养心,而由心及物,此孟子教育程序之大概也。......
2023-11-22
大凡一家哲学之发生,或系由于社会环境之影响,或系由于他家哲学之激动,必有原因,决非凭空而来。孟子之政治哲学之发生,亦不外此数因。
前章所述孟子之时代背景,与彼时代所发生之思潮。孟子视彼时代之状况及彼时思潮之影响,故其思想,全为彼时代之产物,亦全为彼时代之反动。观孟子对于当时政治评判之云:
狗彘食人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梁惠王上》)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梁惠王上》)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离娄上》)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梁惠王上》)
此四段俱系甚激烈之议论,读者试将《伐檀》《硕鼠》两篇诗及老子云“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记于脑中,便知孟子所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之言,乃为当时社会之实情也。更回想《苕之华》诗“知我如此,不如无生”及老子云“民不畏死”“民之轻死,以其求之厚,是以轻死”之言,便知孟子所言“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之语,亦系当时之实情。人孰不求生,孰不以养父母,到了“知我如此,不如无生”之时,束手安分亦系死,造反作乱亦系死,故自然轻生而不畏死矣。
孟子政治论,本有唯心主义的倾向,故曰:(www.chuimin.cn)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公孙丑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公孙丑上》)
试观当时不忍人之政如何?如曰:
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告子下》)
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万章下》)
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离娄上》)
暴政横行,民生困苦,欲爱民保民,则非实施仁政不为功也。
有关孟子学案的文章
孟子之性善论,不徒影响于彼之人生观政治观,并且大有影响于彼之教育哲学。盖孟子既认为一切善端为我性所固有,而不能免为恶者,由于不能尽其才也。(乙)放其良心孟子有由本之喻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孟子既道性善,故彼之教育方针,即主张消极地存养此性,而反对改造,积极地扩充此性,而不认增加。故教育首当求放心,其次存心,而养心,而由心及物,此孟子教育程序之大概也。......
2023-11-22
吾人既明孟子人生哲学根据于其性善论,兹再叙其方法论。第一项扩充固有良知良能良知良能,为人类所固有。著者于前章曾云:孟子所谓良知良能者,即是大人不失赤子之心。由性善而扩充之为尧舜之徒,达则行先王之政,穷则守先王之道。又清代陈澧对于孟子所言“扩充”之义,论之甚精,其言曰:孟子道性善,又言扩充。此外扩充之义,触处皆是。亲亲敬长达之天下,扩充也。......
2023-11-22
殊不知在吾国二千余年前之孟子,已有发明,且其见解,实超彼辈之上。第一项自动的教育活动者,即以活动视为人类之本性,基于自己内部之原因,为独立的活动,而不受外界之影响者也。第三项标准的教育教育虽是自动的,却不可无标准。此标准的教育法,在孟子以为是教育之捷径。此与孟子意志教育不谋而合,可证古今圣哲所见略同也。儒家认教育为万能,即在此点,而孟子之教育哲学,尤斤斤于此。......
2023-11-22
孟子政治哲学上尚有一重要问题,即统一主义,因统一后方能保民,方能施行仁政。统一则不免征伐,征伐则不免扰民,而孟子欲免除此祸患,故毅然立一完善之目标,即“不嗜杀人”一语。至孟子之倡统一,亦因当时之国势所使然,后来秦虽能统一中国,而仍纷乱,推厥原因,皆嗜杀人,是孟子之言验矣。此孟子见天下之势,而知其必至于此,非以术数谶纬而知之也。但秦犹嗜杀人,故虽一而不能定,至汉后定也。......
2023-11-22
孔子之有教无类,亦含有性善之意,要自孟子而其说始大明,故孟子为性善论之宗也。孟子之主性善也审矣。然孟子之言性善,其主旨仅曰:性可以为善,初不在凡性皆善或必善。故孟子性善有三种之解释,如圣人之性是纯全善者,寻常人之性是皆有善者,恶人之性是皆仍有善者。二三岁之孩提知爱其母、敬其兄,普通常人又皆有同情心,在孟子观之,认为性善之绝对铁案,无疑义矣。......
2023-11-22
而孟子甘于淡泊,守道乐贫,更周游而救世。兹将孟子历游齐、梁、宋、滕诸国,略为考定:孟子游梁之时,当在惠王后元十五年。则孟子至梁,当在是年。史公未考惠王有改元之事,故不得不系孟子至梁于三十五年,致种种不合。《通鉴》既从《竹书》以正其失,而仍从史至魏之年,直至襄王即位,载孟子见梁襄王说,竟似孟子在梁十八年之久,则犹未免袭误耳。至孟子游历之程序,有清一代学者有所考证。......
2023-11-22
吾国古代圣贤,素爱和平,志在仁民,故有非战之议、废兵之举,古书胪列,在在可考。然古代诸圣贤中反对兵家者,以孟子为尤激烈。关于此类之文句,在《孟子》书中屡见不一见。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之禁攻寝兵,发挥淋漓尽致。今日世界已成战争之场,使彼战争之邦,得开孟子非战之说,以戢其相攻之野心,而使其有仁爱之同情,则不难一举战争之场,而变为和平世界。......
2023-11-22
诸圣贤中,为孟子最崇拜者,首推文王。其倡性善,谈仁义,言王政,莫不出自文王。实则文王之行学,至孟子始发挥而光大之。《孟子》书讲道统多述文王之德,此明证也。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以此知孟子所言王政,皆文王之政,所谓师文王者在此也。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