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孟子学案:诸侯攻伐与富国强兵的背景

孟子学案:诸侯攻伐与富国强兵的背景

【摘要】:孟子时代之背景,亦可见一斑。当时既以攻伐为贤,诸侯争伐,愈加厉害。欲使孟子示以富国强兵之法,而孟子痛恨攻伐,故詈其无仁心也。诸侯之与人战,除武士外,尚重权谋之士,黄金美女,博其欢心。当是时,秦用商鞅,齐用田忌,魏用李悝,所谋不外富国强兵,战胜弱敌,而张仪、苏秦之徒,专游说诸侯,使相攻伐为职志。

周行封建,王纲弗振,故内有诸侯争雄,外有异族入寇,干戈弗息,民无宁日。且中央政府无权以治天下,故诸侯互相争霸,由争霸而用兵,由兴兵而需饷;以致横行暴敛,取诸民而不义。故孟子曰:

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御也。(《万章下》)

此与老子所云:“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又何以异?况孟子之时代后老孔百余年,而春秋时代所有军阀侵略,豪强兼并,罪恶之模型,至战国更加扩充;人民之痛苦,与其生活之不安,较春秋时代为尤甚。孟子曰:

狗彘食人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梁惠王上》)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梁惠王上》)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离娄上》)(www.chuimin.cn)

其痛骂比起马克斯克鲁泡特金诸辈之口调,未见得哪个激烈些。孟子时代之背景,亦可见一斑。当时既以攻伐为贤,诸侯争伐,愈加厉害。梁惠王因好战之故,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既受如此惨祸,应须自悔。岂意彼不惟不悔,而首次晤孟子,即问:“何以利吾国?”欲使孟子示以富国强兵之法,而孟子痛恨攻伐,故詈其无仁心也。齐宣王亦然,欲开土地,朝秦楚,莅中国,抚四夷。所以孟子谓之曰:欲得此欲望,是诚缘木而求鱼也。滕一小国焉,介乎齐楚两大国之间,竭力以事大国,终无补于害,由是可见强凌弱,众暴寡,甚至强与强争,弱与弱战,此诚当时之景象也。

诸侯之与人战,除武士外,尚重权谋之士,黄金美女,博其欢心。当是时,秦用商鞅,齐用田忌,魏用李悝,所谋不外富国强兵,战胜弱敌,而张仪、苏秦之徒,专游说诸侯,使相攻伐为职志。孟子曰:

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告子下》)

人民助桀为虐,甘为民贼,当时权诈之风,亦可见一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