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孟子学案:孟子的游历情况及考证

孟子学案:孟子的游历情况及考证

【摘要】:而孟子甘于淡泊,守道乐贫,更周游而救世。兹将孟子历游齐、梁、宋、滕诸国,略为考定:孟子游梁之时,当在惠王后元十五年。则孟子至梁,当在是年。史公未考惠王有改元之事,故不得不系孟子至梁于三十五年,致种种不合。《通鉴》既从《竹书》以正其失,而仍从史至魏之年,直至襄王即位,载孟子见梁襄王说,竟似孟子在梁十八年之久,则犹未免袭误耳。至孟子游历之程序,有清一代学者有所考证。

周室日衰,王纲弗振,诸侯互相并吞,尚权谋,故自命为智者,均去游说诸侯,以取卿大夫之位,苏秦张仪之徒为尤著者。而孟子甘于淡泊,守道乐贫,更周游而救世。所述尧舜之道,所言仁义之理,所发民贵之义,当时各国君民多有受其感化者,而道终不能行,良可惜也。兹将孟子历游齐、梁、宋、滕诸国,略为考定:

孟子游梁之时,当在惠王后元十五年。

史记·魏世家》云:“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而孟轲至梁。”林春溥云:“《魏世家》称惠王三十七年孟子至梁,今以《七篇》证之,殊误。孟子时年三十七,而惠王称之曰叟,不合一也。惠王未称王,而孟子称之曰王,不合二也。时梁未南辱于楚,即丧地亦未至七百里之多,不合三也。”按《竹书纪年》:“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自是又十七年乃薨。”据此则襄王九年献上郡十五县以谢秦者,实惠王之后元八年,所谓丧地七百里是也。襄王十四年楚破魏襄陵,得八邑,实惠王之后元十三年,所谓南辱于楚是也。其明年秦复伐魏,取曲沃平周,而新论载攻,梁惠王谓孟轲曰:“先生不远千里,幸辱敝邑,今秦攻梁,先生何以御乎?”则孟子至梁,当在是年。时公孙衍、张仪俱在魏,二人互相倾轧,故有对景大夫语,亦一证也。又二年,惠王卒,襄王立,而孟子去梁,此其确然可证者也。史公未考惠王有改元之事,故不得不系孟子至梁于三十五年,致种种不合。《通鉴》既从《竹书》以正其失,而仍从史至魏之年,直至襄王即位,载孟子见梁襄王说,竟似孟子在梁十八年之久,则犹未免袭误耳。(《闲道集·年表注》)(www.chuimin.cn)

陈凤石云:“孟子至梁,当在是年(后元十五年),以此时孟子年已五十二矣。故王称孟子曰叟。赵注,叟,长老之称,犹父也。若以三十三年乙酉计之,孟子年仅三十七,惠王年长以倍,而父之乎?”

至孟子游历之程序,有清一代学者有所考证。阎若璩云:“盖生为邹人,晚始游梁,继仕齐,为卿久之,归邹,又入宋,以乐正子故,至鲁,终至鲁……”(《孟子生卒年月考》)又任启运云:“显王……四十六年戊戌,齐封其弟婴于薛,十月齐城薛。……此所谓齐人将筑薛者也。据此而推,则孟子少居邹,有邹与鲁哄,孟子对穆公语。自邹如宋,有滕文公见孟子道性善说。自宋归邹,有滕文公使然友来问丧语。文公礼聘孟子,孟子之滕,有论井地及辟许行并耕语。慎靓王二年,孟子在梁反于邹(按此有误)。……齐置稷下馆,广招贤者,孟子至齐,见王于崇,退至于平陆。……王命孟子为宾师,馆于雪宫。孟子母卒,归葬于鲁,反至于嬴。……慎靓王六年孟子去齐居休(反邹疑在此际)。……休地属颍川,当在宋境,或闻其将行王政,故往观之,见其行暴,故去之,由薛反鲁也。有答万章、陈臻说。”(《孟子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