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之性善论,不徒影响于彼之人生观政治观,并且大有影响于彼之教育哲学。盖孟子既认为一切善端为我性所固有,而不能免为恶者,由于不能尽其才也。(乙)放其良心孟子有由本之喻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孟子既道性善,故彼之教育方针,即主张消极地存养此性,而反对改造,积极地扩充此性,而不认增加。故教育首当求放心,其次存心,而养心,而由心及物,此孟子教育程序之大概也。......
2023-11-22
孟子少受母教,长受孔家之纯儒术化。孟子行为哲学中之自反说,为其处世最和平之方法。《韩诗外传》载孟子出妻事: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母曰:“何以见之?”曰:“我亲见之。”母曰:“汝乃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可见孟母之粹于道德,而孟子异日在行为哲学中所持之自反说,有由来矣。
孟子在战国时为纯正儒家。孟子自言:“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又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盖不啻开明宣言予为儒教徒也。惟孟子究受业于何人,尚待考证。有谓受业子思者:
赵岐《题辞》曰:“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孔丛子》等书亦有是说。
毛奇龄《四书賸言》曰:“王草堂谓《史记世家》子思年六十二,孔子卒在周敬王四十一年,伯鱼先孔子卒已三年。向使子思生于伯鱼所卒之年,亦止当在威烈王三四年之间,乃孟子实生于烈王四年,其距子思卒时已相去五十年之久。又谓鲁缪公曾尊礼子思,然缪公即位在威烈王十九年,则《史记》所云子思年六十二者或八十二之误,若孟子则断不能亲受业也。”(www.chuimin.cn)
王草堂以孔子、子思、孟子之生卒年岁考之,孟子断不能受业子思。即谓子思年六十二者系八十二之误,则孟子亦在童子之时,未能受业子思。
有谓受业子思之门人者:
《史记列传》云:“受业子思之门人。”《索隐》云:“王劭以人为衍字,则以轲亲受业孔伋之门也,今言门人者乃受业于子思之弟子也。”
是说较为可信。至云子思之门人为谁?则亦无从稽考。然孔门传授分二支派:一为曾子,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一为子夏,子夏传之臂子弓,臂子弓数传而至荀子。曾子资性刚毅,所谓君子儒也。子夏资性敏慧,有近名之习,所谓小人儒也。观孟子严严气象,屡称曾子子思之刚毅,其进退出处大都相类,则固其嫡系也。
善乎韩昌黎之言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偏亲而尽识也,故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未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斯言信不诬也。
有关孟子学案的文章
孟子之性善论,不徒影响于彼之人生观政治观,并且大有影响于彼之教育哲学。盖孟子既认为一切善端为我性所固有,而不能免为恶者,由于不能尽其才也。(乙)放其良心孟子有由本之喻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孟子既道性善,故彼之教育方针,即主张消极地存养此性,而反对改造,积极地扩充此性,而不认增加。故教育首当求放心,其次存心,而养心,而由心及物,此孟子教育程序之大概也。......
2023-11-22
殊不知在吾国二千余年前之孟子,已有发明,且其见解,实超彼辈之上。第一项自动的教育活动者,即以活动视为人类之本性,基于自己内部之原因,为独立的活动,而不受外界之影响者也。第三项标准的教育教育虽是自动的,却不可无标准。此标准的教育法,在孟子以为是教育之捷径。此与孟子意志教育不谋而合,可证古今圣哲所见略同也。儒家认教育为万能,即在此点,而孟子之教育哲学,尤斤斤于此。......
2023-11-22
孟子之行为哲学颇为复杂,兹略举纲要于下。至孟子之伦理学说,注重于普遍之观念,而略于实行之方法。第二项义利孟子定义利为人类行为之反对标准律,一切行为之动机,以义不以利,无许丝毫利己心夹于其间,是即义利分明之说,为孟子行为哲学中之最大特色者也。孟子主性善,故以仁为本质,而道德之法则,即具于其中。第三项对人对己孟子对于处世为人之方法,又示人以对人对己之态度。......
2023-11-22
吾人既明孟子人生哲学根据于其性善论,兹再叙其方法论。第一项扩充固有良知良能良知良能,为人类所固有。著者于前章曾云:孟子所谓良知良能者,即是大人不失赤子之心。由性善而扩充之为尧舜之徒,达则行先王之政,穷则守先王之道。又清代陈澧对于孟子所言“扩充”之义,论之甚精,其言曰:孟子道性善,又言扩充。此外扩充之义,触处皆是。亲亲敬长达之天下,扩充也。......
2023-11-22
孟子农业上之唯一政策,厥唯井田制,至其内容及施行方法已详于前章,阅者可互相参看。关于征收农民之赋税,孟子审查当时之情形,以什一为度。孟子因鉴于当时农民受政府与卿大夫之虐待过甚,故主张行保护政策培养之,一面减少其赋税,一面不许任何人妨害农时。孟子又引尧舜之行政,以证明其所说。然吾人于此,亦可知孟子对于农业教育之注重矣。......
2023-11-22
斯言为后世所公认,然因后人解释此“邹”字之不同,故有所争议。有谓孟子为鲁国人者,据赵岐云:孟子本鲁公族,后徙于邹,遂为邹人。太公孙五世反葬于周,孟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此不过谓孟子为鲁之后,未尝认定为鲁人也。而否认孟子为鲁人者,亦有其人,惟阎若璩主张最为有力,其说亦甚精确。故孟子方有距圣人所居甚近之语。由此观之,孟子或系孟孙氏之后,生于邹国,似属可信。......
2023-11-22
于是,孟子拜孔子的孙子孔伋的门人为师,学习儒家文化。孟子大力宣扬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他提出了“仁、义、礼、智”的德目体系,并且把仁、义、礼、智同人的本性联系起来。孟子声称,人的本性中就含有仁、义、礼、智的萌芽。《孟子》是研究孟子思想的主要材料。在人性善恶的问题上,孟子当时的主要辩论对手是告子。孟子反对告子,主要是因为他对性做了另外的界定。......
2023-11-20
行为文化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与学习生活中对精神文化的实践与传承。学校行为文化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参与和坚持,才能达到文化育人之境界。校长必须带领团队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教职员工的共同行为和思考模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学校的文化就会失去其创造性、继承性。有了这样的文化作为支撑,教育质量、学校声誉、社会评价,一切尽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突破。......
2023-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