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酶开发及应用研究:《食品酶学导论》

新酶开发及应用研究:《食品酶学导论》

【摘要】:端粒酶也是近几年研究发现的一种新酶,应用于保健医药等方面。纳豆是经过固态发酵形成具有特殊风味的传统食品,受到日本和国际市场欢迎。1970年经过分离鉴定,认为制造纳豆的主要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因而便可从该菌株或纳豆的发酵产品中分离提取纳豆激酶,从而对纳豆激酶开展结构、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也将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20世纪末开始,生物化学家从生产实践出发,对极端环境微生物产酶(简称极端酶)进行了研究。已经发现嗜热微生物(thermophiles)能够在250~350℃条件下生长,嗜冷微生物(phychophiles)能够在-10~10℃条件下生长;嗜酸微生物(acidophiles)和嗜碱微生物(alkalophiles)分别在pH2.5、pH11条件下生长,以及在高温(105℃)和高压(400个大气压)条件下生长的嗜热、嗜压微生物(barophiles)等均可开发出相应极端条件下起催化作用的新酶种。例如,从液化地衣芽孢杆菌中分离提取的耐高温 α-淀粉酶已在食品加工中得到应用。为了适应食品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尚有大量极端环境条件下生产的微生物酶种有待于研究开发。

端粒酶也是近几年研究发现的一种新酶,应用于保健医药等方面。端粒酶(telomerase)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完全复制的关键酶。它是由端粒酶蛋白和端粒酶RNA两部分组成,是一种自身携带模板的催化反向转录端粒DNA的合成,能够在缺少DNA模板的情况下延伸端粒寡核苷酸片段。近年来研究认为,端粒长度控制着人和生物体细胞衰老和癌病等问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www.chuimin.cn)

酶在微生物细胞中特别丰富,不仅存在于某些土壤、营养丰富的环境中,而且存在于传统营养健康的发酵食品中。例如,从日本传统发酵食品纳豆中提取出一种能溶解血栓的纳豆激酶。纳豆是经过固态发酵形成具有特殊风味的传统食品,受到日本和国际市场欢迎。1970年经过分离鉴定,认为制造纳豆的主要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tlas subtilis),因而便可从该菌株或纳豆的发酵产品中分离提取纳豆激酶,从而对纳豆激酶开展结构、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也将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