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酶促作用的影响同抑制作用相反,许多酶促反应必须有其他适当物质存在时才能表现酶的催化活性或加强其催化效力,这种作用称为酶的激活作用,引起激活作用的物质称为激活剂。至于无机阴离子对酶的激活作用,在实践中也是常见的现象。若酶原被具有活力的同种酶所激活,则称为酶的自身激活作用。而酶的活性部位往往只能作用于底物的一种解离状态。当温度超过酶的最适温度时,酶蛋白就会逐渐产生变性作用而减弱甚至丧失其催化活性。......
2023-11-22
按照米氏理论,酶促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是有一个极限的。当底物浓度过高时反应速度又重新下降,这是高浓度底物对反应起了抑制作用。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酶促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水在反应中有利于分子的扩散和运动。当底物浓度过高时就使水的有效浓度降低,使反应速度下降;
(2)过量的底物与酶的激活剂(如某些金属离子)结合,降低了激活剂的有效浓度而使反应速度下降;
(3)一定的底物与酶分子中一定的活性部位结合,并形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过量的底物分子聚集在酶分子上就可能生成无活性的中间产物,因此,这个中间产物不能再分解为反应产物。其反应式如下:
式中 nS——过量的底物分子;
ES1 +n——无活性的中间产物。
酶促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有的化学物质能对它起促进作用,但也有许多物质可以减弱、抑制甚至破坏酶的作用,后者称为酶的抑制剂,由于抑制而引起的作用称为抑制作用。
酶的抑制剂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如Ag+、Hg2 +、Cu2 +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氢酸、氟化物、有机阳离子(如生物碱、染料等)、碘代乙酸、对氯汞苯甲酸、二异丙基氟磷酸、乙二胺四乙酸以及表面活性剂等。
有的抑制作用可通过加入其他物质或用其他方法解除,使酶活力恢复,这种抑制称为可逆性抑制。例如,抗坏血酸(维生素C)对于酵母蔗糖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加入半胱氨酸后这种抑制即解除。相反,有的抑制作用不能因加入某种物质或其他方法而解除,这种抑制称为不可逆抑制。例如,某些磷化合物对胆碱酯酶的作用和氰化物对黄素酶的作用等。
研究抑制作用的机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某些物质使生物体引起中毒现象,往往是由于酶或酶系被损害。例如,杀虫剂和消毒防腐剂的应用就是由于它们对昆虫和微生物酶的抑制作用。同时,这个研究还有助于阐明酶的催化本质和机制。因为,抑制作用可以是由于某种抑制剂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阻碍了中间产物的形成或分解,或由于酶的变性作用等所造成。这种抑制作用有特异性,但因变性作用而引起的抑制作用无特异性。现就对酶的活性有特异性抑制的抑制剂讨论如下。
根据抑制剂与酶结合的情况,又可以分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和混合抑制等。
(一)酶的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剂同底物对酶分子的竞相结合而引起的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强度取决于抑制剂和底物对酶分子的亲和力,如图5-11所示。
这种抑制作用,有两个生化反应竞相进行:
其中:I为抑制剂,[EI]为抑制剂与酶结合的无活性中间产物,Ki为E I的解离常数,[E0]为酶的总浓度。根据质量作用定律:
图5-11 竞争性抑制
解出[ES]并消去[EI]
由于vi=K[ES](实际反应速度),而无抑制时的最大速度Vm与[E0]成比例。
因此:
或
由式(5-37)与米氏方程式比较,式(5-37)仅多出。因此,在竞争性抑制中Km值增加了。
从式(5-37)可知,如果,则vi便接近于或等于Vm;若Ki值小而[I]值大,则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决定于[S]。正如米氏方程一样,式(5-37)也可用直线来表示。
这里,斜率不是,而是,即斜率增大了。但截距并未增加(图5-12)。称为抑制因子。
图5-12 竞争性抑制(www.chuimin.cn)
A-无抑制剂 B-有抑制剂
这种抑制的特点是底物浓度增加时,则抑制作用减小,即抑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抑制剂的浓度与底物浓度之比。例如,一些金属离子所引起的抑制及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即是如此,此类抑制剂往往具有与底物分子相似的化学结构。
(二)非竞争性抑制(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非竞争性抑制与竞争性抑制有区别,它不受底物浓度[S]的影响,而取决于酶浓度、抑制剂浓度和Ki的大小。抑制剂也不必具有与底物相似的化学结构,因为酶分子的结合基团或部位不是原来与底物结合基团(图5-13)。
图5-13 非竞争性抑制
在非竞争性抑制中,根据质量作用定律,从式(5-34)可得:
或
设:vm为无抑制剂时最大反应速度
vi为有抑制剂时的反应速度
因vm与[E0]成正比,vi与([E0]-[I])成正比,
即:
故
由式(5-39)可知,有抑制剂时,反应速度受Ki和[I]的影响,而与[S]无关。当[I]很小时,则接近1,即vi≈vm。
将式(5-39)写成:
代入米氏方程式的倒数式则得:
以对作图得图5-14。由图5-14可知,其斜率和截距都增大了,即各乘以一个抑制因子。
(三)反竞争性抑制(uncompetitive inhibition)
反竞争性的抑制剂I能与酶-底物复合物ES结合,而不与游离酶E结合,其特征是反应的最大速度比未加抑制剂时反应的最大速度低,当以速度的倒数相对底物浓度的倒数作图,所得图线与未被抑制反应的图线平行,如图5-15所示。
图5-14 非竞争性抑制
A-无抑制剂 B-有抑制剂
图5-15 反竞争性抑制
(四)混合抑制
如果抑制剂与酶的结合具有上述抑制作用中的两种以上的抑制,即为混合抑制。
有关食品酶学导论的文章
对酶促作用的影响同抑制作用相反,许多酶促反应必须有其他适当物质存在时才能表现酶的催化活性或加强其催化效力,这种作用称为酶的激活作用,引起激活作用的物质称为激活剂。至于无机阴离子对酶的激活作用,在实践中也是常见的现象。若酶原被具有活力的同种酶所激活,则称为酶的自身激活作用。而酶的活性部位往往只能作用于底物的一种解离状态。当温度超过酶的最适温度时,酶蛋白就会逐渐产生变性作用而减弱甚至丧失其催化活性。......
2023-11-22
酶的催化效率高,而且在温和条件下,具有高度专一性和可调节性。例如,人的消化道中如果没有淀粉酶、蛋白酶等起作用,在体温37℃条件下,要消化一日三餐的食物是不可想象的。为了阐明这些特征,必须从酶催化作用本质加以解释。具有足够能量,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超过反应特有的能阈。为了使反应物分子超越反应的能阈变为活化分子,必需从外部供给额外能量,这种能量称为活化能。......
2023-11-22
到目前为止,许多酶的一级结构已经研究清楚,有的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也已阐明。其第4个二硫键所连结的第65号和第72号半胱氨酸以及其间的六个氨基酸则位于螺旋环圈的内侧。大多数酶只由一条肽链组成,有的酶有两条、三条或多条肽链组成,这种由数条相同或相似的肽链组成的酶呈四级结构,其中每一条肽链称为一个亚基。一般而言,绝大多数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蛋白质。此问题涉及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功能关系问题。......
2023-11-22
根据非水介质酶学研究进展,其主要研究有机溶剂为主的微水有机溶剂中和反相胶束中酶结构与性质,催化动力学、催化条件、反应机制及其应用等内容。有大量实验表明,酶悬浮于苯、环己烷等有机溶剂中并不变性,而且还能表现出催化活性,并认为酶的活性部位结构在水中与在有机溶剂中是相同的。......
2023-11-22
从反应工程方面分析,固定化酶反应系统属非均一催化反应。反应产物又从固定化酶活性部位扩散到主体溶液。因此,存在扩散限制,固定化酶不可能得到大环境相同水平的产物。酶固定化后,因载体电荷性质的影响造成酶催化的微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当反应产物为酸性时由于扩散受到限制而积累在固定化酶所处的催化区域内,使得区域pH降低,必须提高周围反应液的pH,才能达到酶所要求的最适pH。......
2023-11-22
如上所述,酶的催化本质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加快反应进行。为了达到减少活化能的目的,酶与底物之间必然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而互相作用,并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酶和底物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过程,称为酶的催化机制。一个良好的电子供体必然是一个良好的亲核催化剂。由于酶分子中可提供一对电子对的基团有His-咪唑基、Ser-OH、Cys-SH等,因此,亲核催化对阐明酶的催化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2023-11-22
酶是在活细胞中合成并在胞内或胞外介质中存在的。胞内酶在细胞内存在部位和结合状态比较复杂,因而抽提难度较大。酶的抽提目的是将尽可能多的酶或尽可能少的杂质从原料组织和细胞中引入溶液,以利于酶的纯化。但此法用于酶的大量提取有一定局限性。经丙酮处理的细胞干粉称为丙酮粉。丙酮还能除去细胞膜部分脂肪,更有利于酶的提取。根据酶在细胞内结合状态以及其溶解程度,酶的抽提可分为水溶法和有机溶剂法两种。......
2023-11-22
因而,各种各样的发酵酿造食品均与酶的应用紧密相关。在生产中采用黑曲糖化酶、真菌β-淀粉酶和脱支酶等。目前此法仍在试验阶段,采用的设备为固定床和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在酒精生产中,淀粉质原料的蒸煮是一个关键工序。在酿造生产中此酶适用于蒸煮前的调浆工序,其最适温度为90~105℃,pH为5.5~7.0。酶法应用于白酒、黄酒、食醋和酱油的生产中,主要在加曲糖化过程中采用外加糖化酶,可加速糖化工序,便于缩短生产周期。......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