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K0远小于K-1,则米氏常数Km的含义:Km是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其数值为一个常数,但可在严格规定条件下测定,通常以mo l/L表示。实质上Km是酶与底物亲和力的量度,Km值大表明K1小,E和S的亲和力小。例如,酵母菌脱羧酶的反应,经过实验求得表5-2所列的数据。并求出该酶的Km及vm。......
2023-11-22
酶的催化反应按其底物数可分为单底物和多底物的催化作用,两者反应系统的动力学规律不完全相同。一个底物分解成两个产物,而其逆反应也可称为双底物,但是不能适用于米氏方程。
所谓多底物催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底物参与反应,其动力学方程相当复杂,数学推导也十分烦琐。
1963年国际生物化学联合会(IUB)酶学委员会(EC)按照底物数,规定划分为三大类酶促反应。
(1)单底物酶促反应 又可分为:
单底物约占酶总数的5%
单向单底物约占酶总数的12%
假单底物约占酶总数的26%
(2)双底物酶促反应 可分为:
①氧化还原酶类:
②基团转移酶类:
③三底物酶促反应:
多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比单底物酶促反应复杂得多,为了统一和简化表示其反应历程,1967年Cleland推荐一种命名和反应历程的表示法则,有如下5条:
(1)符号表示A、B、C、D……表示酶结合的底物顺序符号;P、Q、R、S……表示形成产物的顺序符号。
(2)用E代表游离酶形式,而F、G……等代表酶的其他稳定形式。
(3)酶与底物结合或酶与产物结合形式的中间复合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各种底物(或产物)全部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后的中间复合体(central complex);另一种是没有和各种底物(或产物)全部结合的中间复合体,称为非中心复合体。
例如,苹果酸脱氢酶中或
是中间复合体,而ENAD或ENADH为非中心复合体。为区别两者,前者加括号,即用(EAB或EPQ)等代表,后者则不加括号,用EA、EB或EP、EQ等表示。
(4)动力学上有意义的底物或产物(不包括水及H+)的数目用Uni(单底物)、Bi(双底物)、BiBi(双底物双产物)、TerTer(三底物三产物)、QuadQuad(四底物四产物)等表示。在顺序机制中仅出现一次底物数和一次产物数;而乒乓机制,因为属于双取代反应,可出现两次底物或两次产物数。
(5)除随机机制外,酶促反应的历程用一条水平基线表示,线上向下的箭头表示与酶结合的底物,向上的箭头表示从酶释出的产物,而酶在结合底物或释出产物前后的形式则列于线下。
多底物酶促反应历程复杂,包括连续性机制和非连续性机制。(www.chuimin.cn)
1.连续性机制
连续性机制又可分为有次序机制和随机性机制两种:
(1)有次序机制(ordered mechanism)底物和产物按严格次序与酶缩合,如脱氢酶Ordered BiBi机制(图5-6)。
图5-6 有次序机制
(2)随机性机制(random BiBi机制)
如图5-7所示,当释放出产物P时,G基团有可能保留在酶分子上形成EG,这种复合物实质上为修饰过的酶。
上述有次序机制以稳定态法处理,其酶促反应速度方程式为:
图5-7 随机性机制
双倒数作图得:
或
上两式均为直线方程,其作图后形成式如图5-8(1)、图5-8(2)所示。
2.非连续性机制(乒乓机制,ping pong mechanism)
这种机制是酶一次只结合一个底物,当一个产物自酶离开后,酶再与第二个底物结合。反应过程形成四种二元复合物,而不形成三元复合物。例如转氨酶催化历程(图5-9)。
图5-8 有次序机制
图5-9 转氨酶催化历程
根据乒乓机制的反应历程及恒态学说,可推导出酶促反应速度方程为:
将分别对
和
作图,如图5-10(1)和图5-10(2)。
图5-10 乒乓机制
有关食品酶学导论的文章
,如果K0远小于K-1,则米氏常数Km的含义:Km是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其数值为一个常数,但可在严格规定条件下测定,通常以mo l/L表示。实质上Km是酶与底物亲和力的量度,Km值大表明K1小,E和S的亲和力小。例如,酵母菌脱羧酶的反应,经过实验求得表5-2所列的数据。并求出该酶的Km及vm。......
2023-11-22
酶促反应速度和普通化学反应一样,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增加量来表示。反应速度即图中曲线的斜率。酶反应速度,是对初速度而言。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称为酶活力。由于反应底物或产物可显示不同吸收光谱,光吸收与浓度成正比,光吸收改变的速率与酶活力也成正比,因而可用分光光度计来进行测定酶反应的情况。......
2023-11-22
酶是在活细胞中合成并在胞内或胞外介质中存在的。胞内酶在细胞内存在部位和结合状态比较复杂,因而抽提难度较大。酶的抽提目的是将尽可能多的酶或尽可能少的杂质从原料组织和细胞中引入溶液,以利于酶的纯化。但此法用于酶的大量提取有一定局限性。经丙酮处理的细胞干粉称为丙酮粉。丙酮还能除去细胞膜部分脂肪,更有利于酶的提取。根据酶在细胞内结合状态以及其溶解程度,酶的抽提可分为水溶法和有机溶剂法两种。......
2023-11-22
因而,各种各样的发酵酿造食品均与酶的应用紧密相关。在生产中采用黑曲糖化酶、真菌β-淀粉酶和脱支酶等。目前此法仍在试验阶段,采用的设备为固定床和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在酒精生产中,淀粉质原料的蒸煮是一个关键工序。在酿造生产中此酶适用于蒸煮前的调浆工序,其最适温度为90~105℃,pH为5.5~7.0。酶法应用于白酒、黄酒、食醋和酱油的生产中,主要在加曲糖化过程中采用外加糖化酶,可加速糖化工序,便于缩短生产周期。......
2023-11-22
对酶促作用的影响同抑制作用相反,许多酶促反应必须有其他适当物质存在时才能表现酶的催化活性或加强其催化效力,这种作用称为酶的激活作用,引起激活作用的物质称为激活剂。至于无机阴离子对酶的激活作用,在实践中也是常见的现象。若酶原被具有活力的同种酶所激活,则称为酶的自身激活作用。而酶的活性部位往往只能作用于底物的一种解离状态。当温度超过酶的最适温度时,酶蛋白就会逐渐产生变性作用而减弱甚至丧失其催化活性。......
2023-11-22
20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DNA重组技术,极大地推动着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也促使酶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代食品酶学发展有如下几个新的突破:1.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开发应用作为一种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自身不发生变化,可以反复使用。酶及产酶细胞的固定化技术从酶学理论到生产实践得到迅速的发展,引起食品、发酵工业一场大变革。......
2023-11-22
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酶都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获得,而且微生物容易变异,可以通过菌种改良,进一步提高酶的产量。因此,工业酶制剂几乎都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大规模制造的。产酶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霉菌和放线霉等。......
2023-11-22
酶的分离、纯化属生物工程的下游过程。酶的产量是以活力单位表示的,在整个分离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进行比活力和总活力的检测、比较。只有这样才能确定酶的分离、纯化程度。要了解酶的实际纯度,尚需采用电泳等测定方法。一般试剂级及药用级用酶纯度要求高,则采取提纯倍数高的方法。而食品级酶在整个分离、纯化工程中要注意卫生,防止污染,各方面均需综合考虑。......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