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媒体运营: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战略

新媒体运营: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战略

【摘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营销主要有以下八大优势。传统的媒体营销是面向所有受众,采用的是大众传播,而新媒体营销则是面向每一个消费者,采用的是人际传播。新媒体的产生不仅扩大了企业网络营销的渠道,同时也降低了传播成本。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营销的最大特点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

2008年,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2012年,他又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成功连任。奥巴马成功竞选总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比竞争对手更善于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例如利用YouTube、脸书和Myspace等社交工具进行宣传,购买谷歌关键字,提高搜索频率,在博客上建立个人档案,并大量投放网络广告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发生了变化。以电视、报纸、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博客、手机短信等渠道逐渐被淘汰,而以即时通信为特点的新媒体开始崭露头角,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用户获取信息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降低了用户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性,消费者由被动接收信息转为主动获取信息,同时使用户的需求逐渐得到细化。而伴随着新媒体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更加享受新媒体所带来的便利。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新媒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取代传统营销模式,成为企业网络营销的主要渠道。因此,企业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革新,利用新媒体营销。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营销主要有以下八大优势。

公元前361年,商鞅秦国变法。为了获得百姓的信任,商鞅在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宣称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的人,就奖励他50两黄金。商鞅通过南门立木取得了百姓的信任,从而为变法奠定了基础,而秦国也由政治、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当时的强国。

在新媒体时代,企业进行网络营销也是相同的道理,要让消费者参与进来,就需要主动传播产品的信息,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传统的媒体营销是面向所有受众,采用的是大众传播,而新媒体营销则是面向每一个消费者,采用的是人际传播。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企业网络营销要重视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要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营销中来,以此扩大产品的营销范围。

如果企业在营销中没有让消费者参与进来,那么即使企业投入再多的成本以及精力也无法达到设定的目标,反而是事倍功半。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难度。为了实现科学决策,精准营销,企业必须获取大量的信息,而让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网络营销中来,既可以降低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又可以保证精准决策。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不断调整产品的研发方向。在新媒体时代,用户成为市场的中心,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着市场的导向,同时消费者也更容易体验到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在新媒体时代,企业有了更多的营销渠道,可以更加充分地传播企业的产品信息,树立品牌形象。在传统媒体时代,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建立网站,并且还要定期更新内容,雇用专业人员维护,耗费的时间和成本极大。而随着新媒体的产生,企业可以利用一些免费的平台进行营销,例如,在豆瓣建立小组,定期推出话题活动;在微博上发布产品信息,与用户实时沟通;在微信上建立微信公众号;在百度上建立词条等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赠送奖品或者促销活动来加强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

新媒体的产生不仅扩大了企业网络营销的渠道,同时也降低了传播成本。在传统媒体时代,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去建立网站,营销企业产品。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的网络营销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只要企业发布的内容富有新意,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他们就会主动传播。例如,企业发布了一条产品信息,引起了某个消费者的注意,他便会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传播这条信息,从而引起其他好友的关注转发,以幂次增长速度传播,在短时间内就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新媒体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企业可以低成本投入实现有较大影响力的传播。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出多样化的营销形式,如病毒营销、数据库营销、社区营销、互动体验、焦点渗透、口碑传播、反向沟通、精准营销、事件营销等。在新媒体时代,消费者更加注重广告的内容,尤其是创意,富有新意的广告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促使他们主动传播。创意能使广告产生巨大的威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企业策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获取多方面的信息,不断完善广告方案,为网络营销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元素,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扩大传播范围。

随着新媒体的产生,用户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也可以更便捷地参与产品的设计,既是产品的制造者又是产品的消费者。例如,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在设计之初,苹果公司通过互联网广泛征集用户意见,苹果后台负责销售和下载用户编写的程序。如果用户编写的程序成功出售,那么会得到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奖励。苹果公司的这套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消费者的积极性,同时又减轻了苹果公司的工作负担。截至2011年,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已经有近20万个应用程序,总下载次数高达15亿次,其中平均每个应用程序价值2.85万美元。让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能够激发用户的创造力和活力,挖掘他们的潜力,而奖励对公司发展有贡献的用户还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并形成用户黏性和忠诚度。

企业通过这些忠实的用户不断扩大产品的营销范围,树立品牌形象。由于参与企业产品设计的用户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到自己的创意,因而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企业宣传产品信息,让更多的用户来体验。用户的这种行为直接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粉丝,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新媒体的产生为用户参与产品设计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将产品人格化,而这些带有情感特征的产品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从而成为企业的忠实顾客。从苹果公司App Store的应用程序设计中就可以看出,企业与用户共享利润能够激发用户的自主能动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营销的最大特点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门户网站中设置广告按钮搜索引擎也出现关键词广告,所有的媒体都开始精确定位客户,满足消费者的长尾需求。例如,用户在自己的社交圈中谈论买足球的事,后台系统获取这一信息后便预测该用户有这个需求,那么在其后一段时间内,即使该用户不再谈论足球,系统也会定期向他推送足球的相关用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喜爱能够凸显其个性的产品,市场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调整营销策略,而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商家获取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了便利,使其能够精准定位用户。例如,定制手机高端套餐的人大多是成功的商务人士;而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穿衣心得、美妆经验的人,一定是比较时尚且经济收入较好的人……通过准确获取用户的信息,企业可以科学决策,实现精准营销。

新媒体的发展扩大了企业获取用户信息的渠道。在日常生活中,用户通过社交平台进行交流互动,其用户信息就会被企业通过多元化的手段获得。当今时代,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获取用户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且可以通过分析预测出用户的消费趋向,进而吸引潜在用户。通常,用户在社交平台注册时会详细填写个人信息,如昵称、年龄、职业、兴趣爱好、地址等,从而吸引来自相同地区或者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并且用户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跟自己有关的事情,用户这些无意识的行为便成为了企业竞相争夺的资源。脸书在全球有着6亿的注册用户,这意味着脸书能够精准获取大量的用户信息,并将这些潜在的用户变成自己的粉丝。目前,脸书要做的已不是如何盈利,而是如何像苹果一样给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体验。

新媒体的产生为广告设计融入了大量的创新元素,提高了广告传播的效果,使得企业主可以根据广告效果收取费用。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技术相对落后,广告还无法准确有效地传播企业品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新媒体的运用,并且,随着互联网广告以效果付费模式的推出,更是吸引了众多的企业主。在新媒体时代,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查看广告的传播效果,如点击量、展示程度、粉丝数、电话数、销售量等,再决定是否付费。

消费者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会产生不同于他人的需求,因而,企业在为消费者服务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个别消费者不满意的情况,并且在新媒体时代信息趋向碎片化,舆论难以控制,这些都对企业形成了新的挑战。因此,企业需要学会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地面对公关危机。企业需要明白,舆论的作用既是巨大的,也是很难控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应置身事外,听之任之。企业需要在危机产生的初期就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缓解控制。新媒体是有效处理公关问题的一个渠道。公关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处理企业内外部的各种关系,包括员工与员工、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而良好的公共关系能够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因此,企业正面或负面的形象都可能传播。对此,企业应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完善公关模式,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

2012年底,罗振宇和独立新媒体创始人申音合作打造了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并迅速获得了巨大成功。作为一次自媒体尝试,罗辑思维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具知名度的互联网社群品牌,并被视作国内社群经济模式的典范,为社群经济视角下的自媒体营销提供了极大借鉴和启发。

互联网社群是指,基于共同的兴趣、情感、价值或利益,围绕某个具体的话题或品牌,通过网络平台聚集在一起、有着紧密交流和互动的人群,具有高聚合度、高互动性的特点。PC时代的社群主要是高校BBS论坛、百度贴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影响力有限。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普及,不仅重塑了信息的传播模式,也为社群的形成提供了便利。伴随自媒体的发展,社群迅速崛起,社群经济也成为新的商业形态。具体而言,借助自媒体聚众传播和个性化传播的特点,网络社群得以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迅速构建。

(1)聚众传播效应

自媒体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其为以往缺乏表达渠道的人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因而很容易吸引到大量的用户。聚众传播,就是自媒体将网络中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和用户聚集起来,在实现内容表达和信息传播的同时,让同质性的用户能够发现彼此,形成互动。进而通过自媒体平台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社群。简单来讲,就是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自媒体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或产品,以及具有同样需求的其他人群。自媒体则借助内容生产、多渠道传播等方式把这群人变成自己的用户,以此实现同质性人群的聚集与互动,从而形成社群。

(2)分众传播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被不断更新的信息分散。碎片化的场景选择对于信息传播越来越重要。分众传播,就是细化目标受众的场景需求,不断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内容或产品,以吸引更多流量,提高用户黏性。具体而言,作为互联网时代产物的自媒体,在内容生产、信息传播等方面具有交互式、去中心化的特点,注重自身的开放性与互动性。用户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到自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信息扩散过程中。这又反过来督促自媒体不断变革更新,通过分众传播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

自媒体的持续成长离不开稳定而又高度互动的用户群体。因此,自媒体必须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围绕品牌构建互联网社群,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社群经济效益。例如,最开始提到的罗辑思维就是当前影响力最大的知识型社群;与此类似的还有豆瓣、知乎等网络社群也受到很多“爱智求真”的年轻群体的青睐。社群并不等于社群经济,自媒体要想获得经济效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成长,还需要采取适宜的营销策略,将社群用户“标签化”,以增强成员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提升用户的社群黏性。“标签化”就是自媒体通过内容生产、价值塑造、理念传达等方式,将社群成员与其他人群明确区分开来,使成员形成明确的社群身份意识并且高度认同这种身份。

互联网的出现对各种传统行业的发展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尤其对于营销来说更是一种颠覆性的存在。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越发成熟,互联网营销已经成为现代营销的主流,其本身具有的互动、精准和可监测等特性为企业带来了极具诱惑力的机遇,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一拥而上,将之奉为自身发展的有力条件。

然而,在当前“移动化、碎片化、场景化”的营销环境中,企业如何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大潮中拔得头筹,赢得受众关注就成为重点和难点。这是因为营销环境的嬗变为企业带来全新营销策略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企业若想抢得互联网营销的一席之地也并非易事,大多企业发出的信息都如泥牛入海般没了下文。究其根本,这些企业落得如此下场完全是因为没有把好互联网营销的“脉搏”,也就无法“对症下药”——提供正确的信息。

具体而言,就是企业没有真正地理解与消化“沟通元”与“协同创意”这两个概念,也就没能正确地进行运用,所以导致互联网营销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能力与影响。2014年,腾讯的掌门人马化腾指出,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能够连接一切,颠覆所有行业。而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今天,消费者再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媒体平台也成功变身为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对企业来说,它们面临着营销领域里新的风起云涌,一向以品牌传播主打的传统营销传播渐渐没落。

对于传统的营销广告来说,它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流程,而且整个流程下来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无论是营销、传播等策略的制定,还是创意的提出与执行,乃至后期的市场发布,都是广告从业人员的单向创作,消费者并不会参与进来。所以,能否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在得到市场反馈之前都是个未知数。

然而,到了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的介入,传统的营销方式被颠覆了,尽管策略的制定、创意的提出是不变的,但其过程却被互联网玩出了新花样。能够连接一切的互联网将消费者也纳入了营销流程之中,使他们能够和创作者一起进行策划与创意的研究,并随时进行互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如此一来,创作者就更容易掌握消费者的喜好以及市场的走向,创作出更能被大众所接受的作品方案。这是因为,营销传播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大环境下,传统的营销传播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时代的品牌传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拥抱互联网,形成全新的营销策略与媒介。

沟通元是网络时代里的一种自觉传播工具。所谓沟通元,指的是一种共同的基本价值要素,有着可复制性,是根据语境的不同而进行扩散和变异的文化基因。在文化背景和价值认同方面,很多人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人们会对具有复制性的某种元素进行再传播。而因为传播的个体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性,在传播扩散过程中会发生“变异”,所以沟通元的扩散有着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010年,著名的“凡客体”广告风靡一时,韩寒与王珞丹的广告海报一夜之间出现在了全国各大中城市,上面两句极具80后口吻的广告语也被提炼成“爱……爱……不是……不是……我是……”的基本句式,瞬间占据了网络高地,随即出现了大批以此句式为主进行填空的恶搞语,各种版本开始疯传,芙蓉姐姐、小沈阳、成龙、郑大世、贝克汉姆、余秋雨等都“躺着中了枪”,甚至连动画形象哆啦A梦都没能幸免。

诚然,创作者在创作之初并未想到此广告语会如此火爆,但细加分析会发现“凡客体”就是沟通元,在网民的热情参与下进行了分享与再创造,使之成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而凡客在无意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网络营销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从本质来看,沟通元就是一种文化基因,基于文化却又超越文化。一旦出现一种符合人们认知与期待的文化符号,人们就会将之保留、分享传播,希望更多的人去关注并接受它。所以,沟通元在互联网传播中的扩散变异是需要品牌与消费者共同合作的。也就是说,沟通元是始终存在的,只要被关注到就可能被引爆。

如上文所说,沟通元是需要品牌与消费者共同合作的,而双方价值协商的过程是需要不断磨合的,在这一过程中,双方之间的价值认知并不会完全等同,有差异的部分正好可以使得消费者对品牌有自我感知,这是极具个性化的。而这个异同的创造就是前文提到的协同创意。从这个意义上说,协同创意拥有与传统广告创意不同的魅力,具备网络互动的特性,因为消费者对品牌的体验和包容性正是它极为重视的方面。重视沟通与融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协同的时代,根植于此的网络营销更不会是例外,“协同”仿佛一柄利刃,为之开辟新的疆土。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更好地协同呢?其关键就在于对沟通元的把控,只有管理好沟通元,才能使得消费者与企业协同作战,创造品牌价值。

联想曾推出了一款Y450电脑,主要目标受众为年轻大学生,在联想的所有产品中,中高端配置的Y系列的笔记本一向标榜追求性价比。联想集团为了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广这一产品,在各大高校组织了在校大学生的创意营销大赛。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之后,“彪悍的小Y”脱颖而出,成为此款产品的代名词。随后又推出了“彪悍的小Y不只是传说”的口号并发动了“寻找生活中的小Y”的活动,一时间刮起了一阵“彪悍”的旋风。此活动仅上线3周就已经收到了1万余件小Y签名,近2000个小Y故事。在这个案例中,联想集团就很好地运用了沟通元这柄利器,赋予了产品“彪悍”的个性,引起了目标群体的关注,进而分享与传播。

但是,互联网传播本就带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对于品牌营销来说,品牌信息何时何地被筛选到并进行传播及再次传播都是未知的。再加上网络时代数字技术发展的成熟,传播平台多元化的发展,无论是信息发布还是接收都变得更加不可预期,那么也就无法控制信息能否到达目标群体。虽说环境如此,但并不代表企业就对此束手无策,毕竟进行消费者洞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很多企业都进行了各种尝试,其中Social Plus公司洞察白酒消费者的做法就比较成功。

首先,它选择了微博这一自媒体传播平台,分别从饮用情境和消费趋势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活跃在这一平台上的白酒饮用人群区别于传统的饮用人群这一结论。并根据数据获得了一系列相关信息,比如饮用人群的变化、白酒盛行的场所、第一次喝白酒的际遇等,这些信息为白酒企业进行互联网营销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在当前所举案例中,沟通元的基本文化基因多为流行文化,但并不代表着每一个流行文化热点都适合构成沟通元,因为某些热点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所以,至关重要的消费者洞察就成为企业选择合适的流行文化的关键点,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选对与品牌契合的热点文化,正确地匹配沟通元。

在营销领域,网络整合营销遵循经典的4I原则,即Interesting、Interests、Interaction、Individuality,为传统的营销方式向网络营销的挺进做出了指引。而协同创意作为互联网营销的一柄利刃,有其自身策略的规律,也可以将之定义为4I原则,分别是Incidental、Imbalanced、Interactive、Integrated。

(1)Incidental

即偶发性,顾名思义是偶然发生的,并没有一定的模式与规则可循,所以企业必须有十分灵活的反应力及非常迅速的执行力才能抓住这一原则所带来的机遇。这样,即便遭遇危机也可以转危为安,否则企业可能就会受到沉重的打击。2012年,央视在“3·15”晚会上曝光了一系列企业,麦当劳位于北京三里屯的餐厅就在其中。央视的受众群体非常庞大,如若不能及时对此做出反应,麦当劳的声誉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麦当劳仅用了一个半小时就通过微博发布了道歉声明,承诺立即调查并严肃处理。该微博一经发布就受到了诸多网友的关注,短时间内转发上万、评论者众多,尽管声明中的用词受到了大众的调侃,但其闪电般的危机公关却获得了广大受众的认可。

(2)Imbalanced

即不平衡性,如哲学中所讲的那样,事物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同样如此,正是因为这一关系是动态发展着的,所以充满了不稳定与不平衡性。一般来说,在营销过程中,品牌是占据着主动性的,所以在双方的关系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然而消费者也并不处于弱势,因为品牌再怎么高高在上,也是需要消费者的主动参与,从而赢得认可的。高洁丝品牌就很注重消费者的参与性,因其受众群体为广大女性,所以他们研究了较有影响力的50位女性意见领袖的兴趣,并根据结论制作了相关的商品放入礼盒中。然后吸引受众积极参与进来,只要转发这些礼盒的图片,就有可能获得礼盒,而这50位意见领袖也会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去传播品牌口碑。

(3)Interactive

即交互性,是互联网的最大优势之一,属于比较活跃的因素。在自媒体时代,交互性指的是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使得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在自媒体传播平台上,一切关系都可以是交互关系,这种关系会因为不同的触发因素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样一来品牌的整体关系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博主在推特上有4000左右的粉丝,他开玩笑说:SawabirdhadcrappedonaSmartcar.Totaledit.意思是说“看到了一只鸟在Smart车上拉屎,击沉了这辆车”,这本是一句嘲讽Smart车的玩笑话,却获得了大量的转发和评论。Smart车官方推特反应迅速,紧紧抓住这一营销灵感积极地参与进来。为了证明这句玩笑话的错误,他们展开了大量的计算工作,最终得出了结论:需要450万只鸽子才能够做到将Smart车击沉。Smart官方推特回应的图片被社交平台大量转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Smart车的车体结构,赢得了诸多消费者的赞誉。

(4)Integrated

即整合性,就是指将零散的东西彼此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在传播领域里,对营销传播进行整合是当前企业的战略发展策略,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广。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整合性策略有了进一步的内涵,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积极的传播主体,其参与性为品牌传播带来了巨大的传播力量,有着极大的影响。

移动应用程序广告又称为App广告,主要是指将包含产品信息的广告投放到移动智能终端的广告方式。通过在App中植入广告以此来营销推广企业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以其便捷性、简洁性等特征取代了传统的浏览器,成为广告主纷纷抢夺的新平台。

(1)带体温的精准传播,缔造经典营销案例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而作为移动互联网的衍生物,手机以“随时随身在线”为特征渗透到了用户的生活中。此外,手机不同于计算机,可以自行设置,有较好的隐私性,更容易激发消费者的好感。而广泛应用于手机上的App软件,以其广告唯一、创意空间大、精准性强等优势,在同类产品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例如,德国汉莎航空(Lufthansa)曾推出手机闹钟App应用,每天都会为用户播放不同的音乐,如果用户在1分钟内猜出所播放的音乐与哪个城市有关,那么就可以获得汉莎航空免费提供的机票。汉莎航空的这项创举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参与热情,同时也提高了汉莎航空的品牌知名度。

(2)个性化的内容定制,强化传授双方互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社交平台发布信息,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的垄断者,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发布者。与此同时,消费者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可以平等地交流沟通,双向互动的时代已经到来。App广告依附于手机传播,具有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特点,可以细分消费全体,满足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为其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趋向碎片化,这意味着广告无时无处不在向人们的生活渗透。

(3)低成本运营高收益,App广告传播优势凸显

App软件的运营成本低,企业只需向第三方软件公司购买已经制作好的软件即可,无须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据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已有5.94亿手机网民。这意味着App广告将有大量的受众。此外,App广告中还附有购买产品的链接,用户只需点击感兴趣的产品链接即可,十分方便快捷。用户在体验到优质的服务后,还会主动向朋友传播,又扩大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2012年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移动广告市场迅速崛起,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分支力量。美国和西欧的企业在移动广告上投入的资金大大超过移动网页,其中手机App广告的发展更迅猛,已占移动流量份额的80%,移动广告份额的73%。

科技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其任务之一就是要打破传统束缚。传统在发展中会积累形成干预创新的障碍,这种障碍使得同类产品难以有突破性发展,消费变革阻力增大。而类比到多屏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阻碍也就成了多终端设备想要冲破的屏障。当这种障碍被打破,移动互联网逐渐演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时,人们就感受到了来自多屏时代的召唤。普通电视已然发展为数字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层出不穷,户外屏、LED屏也随处可见,这些大屏小屏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接收平台。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极速发展的多屏时代。在多屏时代,人们可以同时利用PC端、智能手机、iPad等多种智能终端上网,但是这会带来注意力分散、媒体边界模糊等弊端,消费者无法长时间聚焦某一款智能设备,这使移动互联网营销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整个营销过程必须实现多屏体验感的融合,进行多屏整合,使消费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各种媒介的极致体验。

智能手机可以说是多屏时代中率先冲破障碍的终端力量,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超过10亿部。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以其丰富的发展资源成为多屏时代的发展主元素。移动互联网风潮的兴起带来了移动营销这一全新的概念。

说到移动营销,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智能手机。商家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任意开展营销活动,消费者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购物、支付等各项活动,智能手机已然成为移动营销的代言人,甚至有人认为智能手机就是移动营销的营销阵地。但在多屏时代,要想成功打造移动营销阵地仅靠智能手机是不可能完成的。如今,PC端与智能手机、iPad的结合已经成为主流的移动营销方向。

然而,若想要扩大整体移动营销阵地,还是要进行多屏整合,即将智能手机、数字智能电视、iPad、笔记本、台式机以及电子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结合起来,根据消费者的习惯进行多屏的有效合一,使移动营销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App广告的传播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新媒体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并且App广告也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大多数企业对App广告持观望态度,只投入较少的资金。同时,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大多数App广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不断完善,而优质的App为了保证自身的品牌,也不敢贸然植入广告,以免引起用户的反感。从总体上来说,App广告市场还存在着大量的空白,亟待企业挖掘其发展潜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海量的信息向人们涌来,但其中存在着大量重复性的信息,因此用户选择将大部分信息屏蔽,只关注一两个相对感兴趣的信息。对此,企业需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个性化特征,以其差异化的内容吸引消费者。由于目前App设计的技术还不成熟,大多数产品还是以推送产品信息为主,这就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目前,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产生的App广告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因此,在市场中难免存在行业规则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而我国相关部门也没有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管理方案。法律的缺失致使在App广告市场中还存在虚假广告、侵犯隐私、不正当竞争等行为,既扰乱了市场秩序又危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对企业形象的树立、品牌的传播造成不良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App广告能够借助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等获取用户的信息,对其进行划分定位,预测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需求。企业通过App广告实现精准营销,从而形成用户黏性和忠诚度。企业在通过网络广告宣传产品信息时,应重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消费者自身的特点为其定制内容,同时也采用UGC模式,让用户参与内容的定制,增强其体验感,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富媒体不是具体的网络传播形式,而是指包括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载体的信息传播方法。富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它能以多种形式传递信息,可以从视觉、听觉上打动消费者。因此,相比其他的媒介,富媒体更适合以App应用的形式传播。(www.chuimin.cn)

例如,一些游戏会通过富媒体来提醒玩家升级游戏等级、获取道具等。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富媒体将与App广告深度融合,为用户带来更极致的体验。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企业也应充分利用其他先进技术,如位置签到、二维码、AR、LBS定位等,以吸引消费者,形成用户黏性和忠诚度。2011年,渣打银行设计了“Breeze Living”App应用,其中就运用了AR和LBS技术,消费者通过手机摄像头可以获取虚拟优惠券,从而在实际购物中享受折扣待遇。渣打银行的这一举措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成为App广告营销的典型案例。

如何衡量App广告的效果是目前所有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企业在前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自然会关心广告所带来的效益。因此,急需一套完善的效果评估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广告的投放效果,从而帮助企业进行精准决策。目前,市场上已逐渐开始出现监测系统,帮助企业有效监督广告投放效果。随着新媒体的发展,App广告市场的发展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广告法》《消费者杈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继出台,为App广告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

除此之外,监督部门也应担负起相应的职责,加强监督,充分发挥行业监督、群众监督与国际联动监督的作用,处罚违法违纪行为。同时,市场活动的参与者也应自律,并通过消费者举报、投诉等来规范市场行为,树正面的企业形象,维护消费者权益。随着新媒体的产生,App广告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支撑力量,并得到各个行业的认可。在未来,App广告必将爆发出更大的能量,驱动行业发展。

层出不穷的App应用也是移动互联网风潮的产物,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家也看到了移动App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使其变成广告的主要投入载体。目前,这种智能化的移动平台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品牌营销未来走向的重要因素。在这场激烈的移动营销阵地争夺战中,本土企业品牌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这就需要品牌根据移动时代的商业规则做出适当调整,在准确把握移动时代传播要领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型变革。

金创景文化传媒就是颇具代表性的案例。金创景文化传媒是河南领先的移动营销方案提供商,之所以能够成就今天的领先地位,与其顺应移动营销浪潮是分不开的。金创景文化传媒敏锐地感觉到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重大变化,抢先建立了App移动广告平台,其所提供的高效便捷服务、个性化移动广告解决方案,使众多的本土企业抢占到了移动营销传播的先机,也使金创景文化传媒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金创景文化传媒率先建立移动广告自助交易平台——In Apps,以满足广告主们渴望得到全方位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营销指导以及品牌推广服务的愿望。除此之外,为满足不同企业的多方面需求,金创景文化传媒还建立了包括新闻、游戏、网络浏览、阅读、即时聊天、在线购物等多种类型在内的精品App媒体资源库。这一国内最大的精品App群具有“40000+”款高品质应用,其媒体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亿万级的曝光率的确为本土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鉴于不同企业的品牌文化和产品信息具有明显差异,广告投放诉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为充分满足各类企业的广告诉求,In Apps开发了包括全屏广告、视频广告、互动广告、横幅广告等在内的多样化的广告展示方式。这些创意展示方式使本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更好地传播产品信息与品牌文化,并最终实现产品销售的提升。

广告主们都期望自己的品牌广告能够以精准的定位把握消费者的购物袋,实现定向营销,这对于广告主来说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但对于建了App广告平台的金创景文化传媒来说却相对简单一些。金创景文化传媒从消费者使用习惯、手机型号、操作系统、联网方式、媒体属性等多个维度创立了领先的投放模式,借助该模式其他企业就可以对自己想要的广告进行多维度定向,由此广告主们就可以获得更加精准的个性化广告内容,既高效便捷,又减少了资金浪费,实现了投放和收益的平衡。

金创景文化传媒的App广告平台将“精准、定向、高效”视为其运作理念,公司所提供的移动营销方案也都遵循这一原则奏响三部曲:金创景文化传媒在接受广告主委托之后会首先对企业的背景和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对传播的目标人群进行系统定位;明确受众之后,在App广告平台上选取符合目标用户的App资源进行定向投放;最后就是借助App广告平台所提供的监控传播路径的工具对营销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还可以对广告投放的误差进行及时调整,既保证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又实现了营销效果的优化。

毫无疑问,App广告平台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引擎,借助App平台进行广告投放已经成为未来企业营销的发展趋势,这将会带来一场激烈的移动营销争夺战,而这场战争输赢的关键则是App平台背后所隐藏的消费者。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以及高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以及移动可穿戴设备等多屏模式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期,同时也引发了众多市场营销从业人士对多屏的探讨。在几年前人们谈论的焦点还在“多屏整合”营销上,而近两年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以及深入发展,“跨屏”开始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概念,营销人员也正在积极寻求打通技术壁垒,推动跨屏的实现。对于市场营销人员而言,怎样通过数据挖掘打通各个屏幕,将多个屏幕连接起来,这才是他们的目标。

如今,“屏”已经深深嵌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且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早晨是手机闹钟将你叫醒,当你关闭闹钟的时候你还会趁着起床之前的零碎时间刷一下朋友圈;上班进到办公室打开计算机办公,偶尔趁休息时间看看手机;中午休息时间玩平板电脑;晚上下班在公交车上用手机玩游戏或听歌;晚上回家吃饭的时候打开电视机,同时玩玩平板电脑;睡觉前浏览一下手机。

这些场景的再现也就意味着用户会交叉使用多个移动设备来工作、生活或者是享受休闲时光。在全球70多亿人口中,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用户已经达到了45亿,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在全球范围内,各种电子设备产品的销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美国有超过1/3的消费者拥有1台以上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来购物和消费。

对品牌广告主来说,在时代发展中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脉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将电视以及个人计算机当作消费者了解产品以及服务的最好途径。然而事实上电视以及个人计算机并不是消费者了解产品或服务的唯一途径,品牌广告主也不应该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些上面。多屏现在已经成为商业营销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选择,而互联网与多屏的结合为广告主创造了更多的新机遇。

IAB(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在2012年发布了一份报告,这一报告的目的是揭秘多屏是如何对消费者的产品认知习惯产生影响的。受访者在调查的过程中被要求写下在关注或者搜索产品时所使用的途径以及方式,同时还包括是通过哪种方式与商家保持联系以及进行互动的,并就这些途径以及方式根据线上线下进行分类。

(1)消费者通过何种途径关注一个新产品或新服务

消费者对一个新的产品或服务形成最初的印象以及认知往往是通过形象记忆,因此,发现以及关注一个新产品或服务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线下,与他们手中智能设备的数量没有多大关系。而在拥有四块屏幕以上的用户中,通过社交平台、在线服务以及门户网站等方式来了解产品或服务的用户人数在不断增加。

(2)消费者更乐于通过什么方式探究新产品或新服务

通过何种方式来更好地了解新产品属于消费者的偏好问题,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更多的消费者更倾向通过在线形式了解产品更全面的信息。即使是只拥有两块屏幕的调查者也同样更乐于通过在线形式,而且他们也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线下渠道一般是通过朋友或者家人的个人体验来更深入地了解产品信息。而线上渠道则主要是通过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

(3)消费者如何与品牌保持联系

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在购买了产品之后,还继续与品牌广告主保持联系的方式比较少,而促销传单以及邮件就变成了与线下客户维持长久联系的一种最主要的方式。在多屏时代,品牌广告主可以通过一种更加便捷的方式经营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如社交平台、电子邮件等,这种关系维系方式不仅更加方便,而且可以为品牌带来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

站在营销者的立场上我们就可以发现,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者希望能在不同的设备中获得相同的体验,并且将App、品牌网站零售店以及广告视为一体,如果不同设备间的体验差异较大,就会影响他们对品牌的选择,因此营销人员应该找到一种比较高效的跨屏营销策略,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相同的品牌体验,从而提高广告投放的ROI。而之前热烈探讨的“多屏整合”就是一种过渡策略,对各个不同屏幕的用户使用习惯进行总结以及深入分析,从而对各个屏幕的体验效果进行预估,根据效果对各种不同屏幕进行有效整合。

跨屏营销策略不仅整合了多个屏幕的营销、充分发挥了各个屏幕的优势,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更极致的用户体验。然而,开展跨屏广告却并非易事。从最基础的层面上来说,许多营销人员仍然不能熟练掌握各个平台的操作,这也就使得各个屏幕的营销活动呈现出了各自独立的状态,而不能对用户数据进行追踪和分析,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对广告主而言,如果广告以及受众群体能实现完美匹配的话,这就等于跨屏营销已经实现了一半。然而眼下的问题是广告主仍然无法对用户进行精确的识别:今天使用智能手机看到广告的用户无法与明天在计算机上购买产品的用户对上号,而这也是阻碍跨屏营销走向成功的一大拦路虎。

所谓跨屏追踪,就是指广告平台、媒体发行方或者是广告技术公司希望能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之间精确识别每一个独立的互联网用户,从而提高广告主广告投放的精准性。在移动端,如果没有跨屏追踪技术,就无法对用户进行准确定向,也就无法实现精准营销。定向功能的实现可以让广告主识别网站上的消费者,从而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向其推送产品信息,而且不管消费者浏览哪个网站,广告主都能追踪用户,实现持续的广告投放。不过,随着Cookie在移动设备上应用的失效,对消费者行为的追踪变得更加遥不可及,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移动设备层出不穷,再加上广告平台、媒体发行方等方面的问题,更是加大了跨屏追踪实现的难度。

在积极寻求跨屏营销策略的同时,广告主也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跨屏变革。如今,跨屏变革已经是大势所趋,如果不能适应变革,将很难在未来的跨屏营销中分得一杯羹。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广告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将目光聚焦在数字广告,并将数亿元的广告预算放在数字广告上。对于广告主来说,都希望能够获得一种比较踏实的安全感。比如,这些钱到底花在了哪些地方?这些投入的广告预算能够带来怎样的效果?我了解我所面向的用户吗?然而对于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明确答案的。在影响以及阻碍数字广告的发展因素上,大多数广告主以及代理商们都一致认为是薄弱的归因分析能力、欠缺的消费者洞察能力以及低转化率导致的,并且他们也认识到真正的跨屏营销并没有实现和落实。那么,对于处在现阶段的广告主来说,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推动跨屏的实现?

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发布的2014年9月调查报告显示,与2013年相比,全球的数字广告预算增长了17%,所有能够与互联网实现链接的设备都可以作为数字广告的媒介,比如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预计2015年全球数字广告的总花费将达到17 085亿美元,并且还将呈现持续递增的趋势。随着消费者生活和行为的日趋数字化,数字媒体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且移动端在数字广告上所占的份额也在不断攀升。

2013年,美国成年人在数字媒体上花费的时间第一次超越电视,其中移动设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50%以上的数字广告都是通过移动设备传递给消费者的。并且这一增长趋势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得到保持,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获取信息以及生活消费的重要方式。对于广告主来说,用户在哪儿,就应该将广告投放在哪儿,因此各个移动平台就应该成为广告主开展营销战略的核心和重点,而移动营销与桌面营销以及线下营销的结合也成为一种大的趋势。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对PC端用户进行精准定位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Cookie的应用已经对用户实现了追踪。然而,要实现跨屏营销关键还在于其他“屏”,打破各个屏幕之间的界限,实现互联互通,才能够实现跨屏营销,因此移动设备就成了跨屏营销的核心。对于移动设备来说,实现用户与移动设备的完美匹配可以进行更精准的广告推送以及开展营销活动。全球数字营销机构Vizury认为,要实现用户与移动设备的匹配,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解决好Android用户推广ID的问题

虽然中国的许多智能手机都在应用谷歌的安卓系统,但是由于该系统在中国的不完整性,使得谷歌在安卓设备上的标识符——即AAID(Android Advertising ID)缺失,导致广告主不能对用户、设备和广告进行准确定位,国内有97%以上的安卓设备都不支持数字广告的投放。

(2)帮助IOS推广代码通过App Store的审核

在IOS设备的App中,加入广告推广SDK要经过App Store的审核,如果SDK不具可视性,很可能会被定义为非法代码,从而影响App的运行。

(3)实现非用户登录模式多设备定位

目前,操作可行的跨屏方式是通过用户的登录模式,而要实现通过非用户登录模式对用户进行定位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凭借Cookie以及账号登录无法对大范围使用移动设备的用户进行识别和定位,因此,怎样让广告设备对同一个用户使用的多个设备进行识别是广告主应该攻克的难题之一。

要想成功实现跨屏追踪,关键在于成功识别每一个“屏”的用户,并实现精准的用户匹配,为精准的广告投放以及跨屏营销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对于广告主而言,要提高广告的ROI就应该确保广告投放的对象是对自己的产品有需求的用户,从而让每一份广告投放以及预算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进行跨屏追踪是要将广告投放的对象落实到每一个真实的个体,了解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进行有目的的广告投放。例如,广告主如果投放有关婴幼儿产品广告的话,可以锁定在移动端浏览母婴类网站的用户,并在用户使用计算机浏览电商网站的时候向其推送相关的产品信息。

此外,对于已经在计算机上完成消费的用户,广告主也要学会识别他们,适当减少广告的推送,以防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困扰,进而影响其对品牌的认知。同时,广告主还应该避免广告的“过度曝光”,如果广告主对追踪的Cookie进行投放,就会发现其实这些都同时指向同一个用户。从用户产生购买欲望到完成购买的整个过程中,会有多种营销渠道影响他们做出购买选择,到底哪一种营销手段发挥的作用更大,就需要建立归因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

在跨屏上,用户可能在手机上就看到了广告,之后又在浏览平板电脑的时候又看到了广告,最后通过计算机完成订单,可以说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户对产品形成了印象并刺激了其购买欲的产生,而最后计算机将这种影响转化成实际的购买行为。从广告主的归因分析角度来讲,不管是最终点击模型(将所有的转化价值给予转化之前的最后一次接触渠道)还是首次点击模型(将订单完全归因于转化路径上最初的接触点),都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不同屏幕对于最终转化率的意义。根据渠道的不同作用以及效果进行权重分配才是比较合理的预算分配方案,因此,广告主对于用户了解广告可能会通过的“屏”应该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如果不能实现精准的跨屏定位,也就意味着没有真正的跨屏,统计工具可以帮助广告主识别屏幕背后的用户,因此即便在某一渠道中增加预算,也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实现跨屏营销的关键就在于跨屏追踪,而跨屏追踪的核心就在于能够对用户进行精准识别。

一旦实现了跨屏追踪,离跨屏营销的目标也就不远了。目前在市场上有两种比较可行的跨屏追踪方法:一是精准匹配;二是预估匹配。

(1)精准匹配

精准匹配就是通过多种渠道共有的ID,将多种设备上同一用户的行为连接起来,实现这一点主要是靠用户的跨设备登录账号或者是互联网平台上提供的ID识别的支持。实现精准匹配的短板就在于这种方法对于账号生态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通常来说只有像百度、谷歌、脸书、腾讯等大型的互联网平台才能依靠拥有的账号数据对大范围的用户进行匹配,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用户匹配度较高,用户的平台账号不会经常变更。

(2)预估匹配

使用这种方法需要用到数据模型进行推测,也就是使用运算的方法对多个渠道下的用户进行识别。只要是同一个用户,在不同平台上遗留下来的行为轨迹都有一些识别特征,如行为标签、技术参数、来自第一方的加密行为数据等。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用依靠用户的登录账号,扩大了跨屏技术应用的范围,并最大限度地将互联网生态中的所有用户囊括进去,为广告主挖掘了更多的潜在客户。但是这一技术的实现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如果要对用户进行识别合并,就需要参考已经明确为同一用户的行为数据对算法进行校验,而且不管算法模型有多精准,都始终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也就影响了预估匹配的精确度。

跨屏营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对于广告主来说,跨屏营销又像是个遥不可及的梦。跨屏的实现就已经遭遇了艰难的抉择,不管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成本,而如果要放弃的话,未来可能会失去的机会也是广告主难以预估的。跨屏营销时代即将来临,广告主应该随时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而它的到来也将帮助广告主实现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将正确的广告在正确的时间投放给正确的用户。让每一分广告预算都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让每一次广告投放都能带来有效的产品转化。

移动营销(Mobile Marketing),是指企业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向目标受众推送更为精准化的营销内容,并通过与用户的交互沟通实现市场营销的目标。就本质而言,移动营销是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多屏技术,基于消费者不同的碎片化场景而进行的更大范围的营销整合。因此,移动营销并不只是简单的App广告、全屏广告或者内容植入广告等,而是包括了一切碎片化移动场景中与消费者的交互沟通方式。就当前来看,除了以往的App推送等方式,移动营销还包括下面几种新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人们在看电视时,也会同时利用手机进行社交互动(微信、微博、即时通信等)和查阅浏览信息。相关研究也指出,当前高达86.3%的网民会将智能手机作为电视的跨屏搭配,从而在传统的“看电视”场景中获得更多的价值体验。对于广告商来说,充分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这种多屏化连接特质,将传统的电视广告营销与日益流行的移动App融合起来,有利于吸引用户参与互动,获得更多的深度营销价值。

例如,为了更好地达成沙滩电视广告的营销效果,可口可乐公司就推出了一款移动App“CHOCK”。当沙滩电视广告画面中出现“可口可乐”瓶盖时,打开App应用的用户可以挥动手机“抓”取电视屏幕中的瓶盖。广告结束后,公司会在参与互动的用户中进行抽奖,给予汽车等极具吸引力的奖励,并将结果公布在App中。通过电视广告与智能手机的双屏互动,可口可乐公司在传统的电视广告场景中为消费者创造出了全新的价值体验,有效吸引了用户的关注参与,实现了营销效果的最大化。

在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新颖化和多元化的今天,单纯的文本信息已经无法有效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因此,移动营销需要借助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内容展现形式,实现与消费者之间的全息化交互,达成移动营销的目标。例如,作为国内首家以声音为媒介的新媒体广告服务提供商,声盟以其强大的专业技术覆盖了国内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和几万个App,每天的广告播放次数过亿,成为了移动营销行业的标杆之一。

在用户使用移动App时,声盟会将广告商的信息和品牌内容以声音的形式推送到用户手中,从而实现App应用与广告信息的有效融合连接。这种新颖的声音传递模式能够降低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吸引用户的接收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移动营销目标。再如,作为一家专门从事语音识别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研发的公司,Nuance推出了一款名为“Nuance voice ads”的新产品。该App允许用户借助语音对话的形式参与到广告互动中,从而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广告体验;同时,用户的积极参与和沟通也有利于商家进行互动式营销,实现移动营销价值的最大化。

总之,在创新求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需要实现移动营销的全息化,即借助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展现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丰富、个性新颖的场景营销内容,从而吸引用户的眼球,激发用户的参与兴趣。

相对于PC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端的界面和内存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实现有效的广告营销就成为很多广告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012年8月上线的英国伦敦初创公司LoopMe一直致力于探索更为有效的移动广告营销服务,目前已和包括本田、亚马逊等知名企业在内的100多家公司进行了移动广告业务合作。针对移动智能终端的营销特点,LoopMe研发了一个专门收纳移动广告的“广告收件箱”按钮。通过这一设计,既避免了移动界面中过多的广告信息对用户体验的干扰,又可以让用户方便快捷地获取更加丰富的广告信息,提高广告内容的点击阅读率。正如LoopMe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史蒂芬·阿普斯通(Stephentone)所言,将移动广告“藏起来”不仅不会降低广告的营销效果,反而会获得更高的点击阅读率。根据相关的追踪调研,被收纳进“广告收件箱”按钮的移动广告的用户点击率是其他横幅广告的10倍,且用户的点击浏览行为也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

商家进行移动广告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塑造品牌形象,扩散影响力,实现产品或服务促销。因此,广告营销效果的评估对商家而言就十分重要,可以大大降低无效的广告费用支出,提高移动营销的精确性和转化率。针对这一需求,互联网搜索领域的巨头Google在YouTube网站的视频广告中推出了队列广告(“True view In Stream ads”)这一新形式,以更好地评估移动广告的实际效果。具体而言,当YouTube中的视频广告播放5秒后,用户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跳过或继续浏览该广告。在付费方面,商家只需支付那些被观看了30秒以上的广告费用。显然,这种队列广告形式既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优化了用户体验,又有效评估了移动广告的真实传播效果,降低了商家的营销支出。

正如《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美国知名互联网技术观察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所指出的,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文化的根基和载体已经由文字和书籍逐渐转向了越来越多元化的智能屏幕。人与屏幕之间的交互沟通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的新特质,也为移动时代的营销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2013年三星公司推出的Galaxy S4智能手机,就能够通过相关的技术设置捕捉到人眼的动作,实现人与屏幕的双向“观看”。另外,其他更为先进的技术实验,如借助智能屏幕捕捉人类情绪、判断用户的兴趣倾向等也日益受到重视,从而实现人与屏幕间真正的双向互动沟通。对于商家来说,这种用户与屏幕的交互沟通有利于对营销受众进行细化分割,精确地把握用户的即时性场景需求和痛点,实现更为精准化的移动场景营销。

在信息无限丰富和不断更新的今天,移动营销需要借助多种方式来有效吸引用户的眼球,实现市场营销的目标。实物奖励能够为用户带来意料之外的价值体验,从而有效地吸引用户关注,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因此成为移动广告中常用的营销手段。例如,2012年创立的上海宾谷网络公司(Pingao)就借助“虚拟成就兑换实物奖励”机制,为游戏和App开发商提供了优质的移动营销方案。具体而言,就是在用户玩游戏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意料之外的价值体验(如知名品牌的限量赠品、免费的赠券等实物奖励),用户只需点击广告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品。

这种基于实物奖励的广告营销实现了多方的平衡共赢:一方面,用户获得了实物奖励,得到了实惠;另一方面,商家借助用户的主动点击行为,提高了营销内容的精准度和转化率。此外,App研发者也能够借此优化用户的应用体验,增强用户的黏性,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据和信息。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普及,为商家和消费者的即时连接融合提供了更为简单直观的方式。用户借助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周边的NFC海报、广告牌等即时获取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信息,从而实现更为便捷的信息交互与沟通。例如,微软旗下的广告公司Razorfish推出的“数字口香糖机”就是典型的利用NFC进行的移动营销尝试。用户只需投入硬币并利用智能手机对着机器挥动一下,就可以即时获取歌曲下载、电子书、优惠券等产品或服务信息。

总体上看,不论移动营销有多少种新玩法,其本质都是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人为中心的特质,通过内容、形式或渠道创新,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体验,从而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和忠诚度,实现粉丝积累和口碑传播,最大化地挖掘移动互联网的营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