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人民广播80年:发展阶段简史

中国人民广播80年:发展阶段简史

【摘要】:开启了青海藏语广播的先河。1954年5月30日,又开办了“对农村广播节目”,使用西宁话播音,这个节目一直延续到今天,经过不断的发展、创新,传承下来的《农牧天地》在2015年度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1977年,果洛州发生特大雪灾。在这之前,张二龙被召回省城西宁参加省人代会的宣传报道工作。老一代广播工作者们勤勉敬业、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品质代代相传,一直传承到了今天。

建台初期,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只有一部1千瓦发射机、两部扩大器、两台五灯收音机和一个高音喇叭。设在省政府中山堂内的机房,地板和楼梯木质的,为了保证安全,不允许生炉子,冬天大家只能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环境中工作。播音室只有简单的隔音和吸音处理,没有通风设施,设备也只有几只话筒和手摇录音机。虽然每天只有1个小时的播音时间,但是,由于当时青海电厂装机容量小,还会常常因为超负荷停电,广播节目也常因此而中断。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1952年7月22日,青海电台开办了每周一次的“藏语广播节目”,每次播出20分钟。开启了青海藏语广播的先河。

1954年5月30日,又开办了“对农村广播节目”,使用西宁话播音,这个节目一直延续到今天,经过不断的发展、创新,传承下来的《农牧天地》在2015年度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1976年,老一代记者张二龙参加工作不久就被派到果洛藏族自治州担任驻站记者,当时,遥远的牧区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西宁到果洛的班车夏秋季每周1班,冬春停运。600多公里的路程,最少要走两天。照明电也是时有时无,下乡采访就骑马、骑牦牛、住帐篷。食堂的饭菜单一,极少有新鲜蔬菜。采写1篇稿件后,要通过信件邮寄、发电报或者打长途电话等方式往台里传送,编辑等候在电话边,记者口述一句,他们记录一句。电话线路信号差,传完1篇稿子,记者嗓子都会喊哑。(www.chuimin.cn)

1977年,果洛州发生特大雪灾。在这之前,张二龙被召回省城西宁参加省人代会的宣传报道工作。会议刚结束,台里让他立刻赶回果洛,采访抗灾保畜的工作。当时,客运班车已经停运了,他通过救灾指挥部安排,搭乘了一辆运送救灾面粉的卡车前往灾区,可是原本需要两天的车程,他和司机两个人一边挖雪,一边等推土机推雪保通,一路艰辛冻饿、停停走走,到了第11天的深夜12点才到达。第二天,马上就投入到抗灾保畜的采访工作中去了。老一代广播工作者们勤勉敬业、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品质代代相传,一直传承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