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称青云山为“电视台那座山”,只因这里曾是贵州广电事业的摇篮。贵州人民广播事业从此诞生。1951年4月5日,贵阳人民广播电台更名为贵州人民广播电台。1956年11月13日,贵州省广播事业管理处成立,与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在电台街华家阁楼合署办公。......
2023-11-22
赵苗苗 王 俐
“金眸玉爪目悬星,群兽闻知尽骇惊。怒慑熊罴威凛凛,雄驱虎豹气英英。”狮,兽中之王,智慧和力量的化身,最常见的吉祥神兽。自古以来,我国民俗文化中就有用石雕狮子镇宅守院的习俗。
贵阳市瑞金南路149号,贵州广播电视台的大门口就有一对霸气威武的石狮子。它们一雄一雌,鬈毛卷曲、耳大如扇、双目圆睁、口含玉珠、颈挂铜铃、身披锦带、站立翘望。雄狮右前爪按着一只绣球,显露出脚踏环宇的雄壮气势;雌狮左前爪轻抚一只幼狮,寓意传承兴旺,万世昌盛。
岁月更替,往事悠悠。这对石狮子,见证了贵州广电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50余载风雨历程,伴随着一代又一代贵州广电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故事得从贵阳市青云路474号广电大院旧址说起。
贵阳市青云路474号(原272号)——风光秀丽的青云山下,南明河畔,有一片依山傍水的老式建筑。在它的大门口,曾经有一对威武雄壮的石狮子镇守两边,几十年来岿然守候,见证了贵州广电艰苦创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1958年,是这对石狮子来到青云路272号的第一年。彼时,贵阳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现贵阳市工人文化宫)在这个当时被叫做“妙哉坡”的地方进行单位扩建,建造了一座仿苏式的两层办公楼。从办公楼正面沿着三段石阶而下,就到了正大门。
当时的开宫元老陈宝华的一位好友,将家族祠堂门口的一对石狮子作为文化宫新址落成的贺礼,赠予了文化宫。自此,这对两米多高的“石头卫士”便开始屹立在青云路这座大院门口。说起青云路,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曾因其位于南明河南岸而叫“河南路”。道路扩建后,依照路旁的青云山而得名“青云路”。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称青云山为“电视台那座山”,只因这里曾是贵州广电事业的摇篮。
贵州广电事业的发展辉煌基本都是从青云路272号,这个后来被叫做“广电大院”的地方起步的。
贵州的广播事业始于1938年,当年4月,民国政府开始筹建贵州广播电台,于1939年1月1日建成并开播,台址租用电台街华家阁楼。播音对象为本省、全国以及南洋,用国语、英语、马来语和粤语、客家、厦、沪4种地方语共7种语言播音。
在1939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贵州广播电台负有重要的国际宣传任务,运用短波对东南亚地区广播,电波可到达美国东部。在当时的民国政府所辖的11个电台中,贵州广播电台属中上规模的电台,排名在中央、国际、昆明台之后的第4位。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给贵州广播电台的经费减少,管理也有所放松,因此,机件损坏往往无法补充。从播音室到发射台的传音线路已经老化,一遇风吹,播音就中断。到1949年解放前夕,贵州广播电台仅剩下19人。
当时贵州广播电台台长黄天如对电台控制很严。在贵阳解放前夕,电台的大多数员工与黄天如进行护台与毁台的斗争。1949年3月,中共派安粤(安毅夫)到贵阳,指示电台工作人员邓俨在贵阳解放时设法保护电台设备,防止破坏。
1949年10月,解放大军逼近贵州。10月中旬,黄天如在电台开“应变会议”,决定拆卸机器,向重庆逃跑。会上分工黄天如负责与有关单位联系,筹集经费;中管处派来的专员邬义军等人负责交通工具;巫瀚澄负责拆卸机器装箱。
11月10日,巫瀚澄等人到发射台,打电话叫发射台准备装机器。当时解放军已逼近贵阳,国民党很多机关已纷纷外逃。邓俨等人商量决定,采取拖延的办法。当天,外面传来国民党军警逃走的消息,专员邬义军首先就稳不住了,不断催促快走。黄天如顾不上到发射台装运机器,最后他们只是顺手把一些唱片和一部放在台长室的收音机拿走。11月11日,邓俨与共产党地下刊物《解放快报》取得联系,一方面了解解放军进军的情况,一方面及时布置发射台检修机器设备,迎接解放。
11月15日,贵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广播电台实行军事管制,接管电台,并于当天恢复中断两天的播音,呼号为“贵阳人民广播电台”。内容主要是转播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的节目,同时也广播人民解放军贵阳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命令和通令。
12月12日,中共贵州省委决定调张经五任广播电台军事代表,负责电台工作。当时干部很缺乏,解决的办法一是大胆使用贵州广播电台的原有人员,二是招收新人员。根据党的政策,张经五宣布将黄天如等调离广播电台,邓俨等13人留用。(www.chuimin.cn)
与此同时,调来了西进贵州的一批学生和贵阳革命干校的一批学生,接着又在贵阳招收了一些青年学生。从12月20日起,对广播电台所有的广播器材、房产、地产以及唱片、办公用具等造册登记,一一验收。
当时电台工作非常紧张,大家一面接收旧电台,一面筹建人民广播电台。当时除原有人员仍实行薪津制外,其他人员都实行供给制。薪津和供给标准都按米、布、油等实物计算。虽然很艰苦,但大家情绪高涨。编辑人员夜以继日地筹办广播节目,技术人员克服困难积极检修广播设备,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经过10多天的努力,到1949年年底,建立人民广播电台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12月31日,举行了贵阳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大会。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部长申云浦代表省委宣布:《新黔日报》社社长刘子毅兼任贵阳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张经五任副台长兼编辑部主任;确定1950年1月1日为贵阳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成立的日子,开始正式播音。贵州人民广播事业从此诞生。
从此,人民广播强大的信号无论白天黑夜,不管风雨雷电,永不停歇地将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精神和重大新闻传向贵州的城市乡村;将贵州的好声音、好故事源源不断地传向全国和世界各地。
1951年4月5日,贵阳人民广播电台更名为贵州人民广播电台。
1956年11月13日,贵州省广播事业管理处成立,与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在电台街华家阁楼合署办公。1963年,省委批拨13万元专款对年久失修的华家阁楼进行全面修复。
1981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将华家阁楼定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6日,省人民政府将华家阁楼定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5年,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全部从电台街华家阁楼搬迁至青云路272号,这个大院从此就成了广电大院,一直镇守在大院门口的那对石狮子也随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广电卫士”,默默守望着贵州广电事业风雨兼程数十载,其斑驳的狮身记录着每一位广电人在此奋斗的日日夜夜。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经历了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峥嵘岁月。两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激励全体广电人不断奋进,守正创新,顽强拼搏,凝聚起了全省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011年11月25日,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和要求,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与贵州电视台两台正式合并重组成贵州广播电视台,并从青云路272号广电大院陆续搬迁至瑞金南路149号新的贵州广播电视大楼。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随着省广播电视局局机关搬迁,人民大道建设的推进,青云路474号(原272号)广电大院也完成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而大门口那对镌刻了50余载贵州广电烙印的石狮子,早已成为贵州广电的文脉,成了贵州广电人不可忘却的心灵记忆。
2019年4月1日,这对石狮子也和广电人一起搬进了新家,来到了瑞金南路149号贵州广播电视大楼大门口。
“顽石如今皆泽润,猛狮至此亦从容。”这对威武之狮将一如既往,继续见证贵州广播事业乘风破浪、蓬勃发展,继续肩负着守护贵州广播事业不断走向辉煌的神圣使命。
(作者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台)
有关声音的回响: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的文章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称青云山为“电视台那座山”,只因这里曾是贵州广电事业的摇篮。贵州人民广播事业从此诞生。1951年4月5日,贵阳人民广播电台更名为贵州人民广播电台。1956年11月13日,贵州省广播事业管理处成立,与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在电台街华家阁楼合署办公。......
2023-11-22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在80年的奋斗历程中取得的光辉业绩,注定将与所有参与广播的人一起载入史册。纪念人民广播80年,心潮澎湃,感慨万千!——1979年12月,全国第一家集制作、播出、传输为一体的立体声广播电台在广东试播,1980年正式播出。国家广电部在广州召开现场会议,通过了广东电台提出的国家立体声广播五项标准。......
2023-11-22
广院“灰楼时代”开创了“中国广播高等教育之先河”①,被誉为“培养广电和传媒人才的摇篮”,为中国广电教育事业做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贡献。这些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和办学方式体现了广院初创期“灰楼时代”办学特点:“小而活,小而美,小而人本”。......
2023-11-22
20世纪90年代,随着广播直播化的普遍推广,广播新闻文本开始向更显快捷的连线报道发展。而电视的电话连线报道则基本上等同于广播的连线报道。10多年来,随着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级广播电台直播的常态化,广播新闻文本逐渐向着连线报道和记者口述录音报道两种形态并重的方向发展。相对于连线报道,如果时效不是特别紧张,记者口述录音报道更能兼顾音响和采访录音的使用。......
2023-11-22
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在召开大会时,用无线电对全国工农群众发出通电。1933年12月10日,红色中华新闻台为“二苏”大会期间组织广播宣传活动向苏区中央局宣传部呈报了一份报告。如果能够消除分歧争议,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历史将追溯到20世纪1931年,而我们今天要纪念的可能就不是80周年了。......
2023-11-22
在日语组,蕙贞是第五位加入的成员。为防止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在人事科报道时她改名“真”。那一年,“文革”尚未结束,扣压在陈真和父亲头上的帽子尚未摘除。两人的父亲为同一所大学任教的同事,所以常有机会聚在一起。......
2023-11-22
《年鉴》在对优秀节目进行记录时,将广播与电视分开,每年均记录上百个优秀或具有年度特色的广播新闻节目、专题节目、综艺节目、广播剧等。30多年来,《年鉴》始终重视对重大事件报道、优秀节目制作、经营管理做法等的经验积累,努力做到“总结经验、服务当前、记录历史、启示后人”。......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