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贵州人民广播事业改革发展路线图

贵州人民广播事业改革发展路线图

【摘要】:“文化大革命”中,贵州广播工作受到错误路线的严重干扰,于1967年停播了所有自办节目,1971年5月,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恢复自办新闻节目,但节目内容受到严格控制。1989年10月1日,贵州省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实现卫星模拟广播电视播出,全省各地只要有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有稳定电源,都可以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广播。从1998年起,贵州省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纳入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统筹安排建设。

文化大革命”中,贵州广播工作受到错误路线的严重干扰,于1967年停播了所有自办节目,1971年5月,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恢复自办新闻节目,但节目内容受到严格控制。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播宣传工作逐渐回到正确的新闻路线上来,全省广播工作拨乱反正,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新闻真实性,讲求新闻时效性,扩大新闻报道面,改进新闻节目,重新开办评论节目和深受听众欢迎的知识性、服务性节目,办出特色,办出亮点,增加新闻条数,增大信息量。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大潮的涌现,贵州广播事业也开始飞速发展,“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以宣传“四化”建设为重点,将经济建设宣传提到突出位置,把农业宣传放在突出地位,除报道党、政、军重大活动外,侧重报道农业,加强工交、财贸、科技、文教、体育、卫生等方面的报道;适应农村改革需要,大力宣传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对贵州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典型——关岭县顶云公社的经验进行反复报道,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勤劳致富,对贵州农村经济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艺节目逐渐丰富,记者深入农村,采制了许多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文艺节目;开办了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节目;在服务类节目中增加了新的专栏和内容,扩大了听众的范围。广播的内容不断丰富,新闻性、教育性、文艺性和服务性4大类节目栏目不断增加,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和第三套节目分别于1986年4月和1989年1月开办,每天3套节目共计播音1960分钟(含转播中央台节目540分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

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以下简称“四级办”)发展广播电视的方针后,贵州省确定大力发展调频广播,普遍建立小型卫星地面收转站,整顿、提高、发展有线广播网,坚持从贵州实际出发,走无线与有线相结合的路子,县级发展小调频,解决从县到乡镇的信号问题,乡(镇)以下搞一村、一寨式的小片联网,发动群众自筹、自建、自管、自用,并开始逐步设立市(州、地)、县(市)广播电台,贵州人民广播事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www.chuimin.cn)

1989年10月1日,贵州省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实现卫星模拟广播电视播出,全省各地只要有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有稳定电源,都可以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广播。卫星地球站的建成使用,为卫星地面站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199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从1992年起,用3到4年的时间,在全省有稳定电源的乡(镇)基本建成卫星地面站,提高全省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经过努力,到1996年,完成了有稳定电源乡(镇)建设卫星地面站的任务。1997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到贵州省调研广播电视,对贵州省从实际出发,大力建设农村卫星地面站,加快扩大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率和实际入户率,予以充分肯定,1998年在贵州省召开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现场会,学习推广贵州省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做法和经验。从1998年起,贵州省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纳入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统筹安排建设。1998~2002年,完成了全省行政村的卫星地面站建设。2003~2005年完成了计划内建设的农村卫星地面站的“模改数”。2004~2008年,完成了自然村(寨)卫星地面站的建设任务。2006~2010年完成了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2009~2010年完成了全省直播卫星接收站建设。2014年~2018年完成了全省21个数字广播发射站建设任务。随着这些工程的实施,党和国家的声音传进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