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广播80年:多元化发展时代(1978-2012)

中国广播80年:多元化发展时代(1978-2012)

【摘要】:1980年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各省、区、市台联合举办《建国以来优秀广播剧展播》,甘肃台制作的广播剧《沙海魂》被评为全国最优秀的5部广播剧之一。2008 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舟曲泥石流这两场灾难中,广播的快速播报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无论是汶川地震中的第一信息发布平台还是舟曲泥石流沟通灾区与外界的广播信息桥梁,广播都在信息传播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是共和国新的春天,新闻媒体新的春天,也是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新的春天。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省的广播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最明显的标志是:广播长期被忽视的社会服务功能、文化娱乐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得到了全面复苏和发展;以中波和调频覆盖的网络逐步形成,甘肃人民广播电台事业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办广播的新局面。

自1979年开始,甘肃人民广播解放思想、不断革新,新办和恢复传统的受听众欢迎的教育性、知识性、文艺性、服务性节目,充分体现了广播特色和甘肃特色,广播多元化功能得到了有效释放。

在宣传形式上,电台陆续开办了一批主持人节目,一批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板块节目,群众直接参与广播节目的热情日益高涨。播音风格也由过去的单向宣讲式逐步向亲切的双向交流式转变。长期以来以说教为主的专题节目开始对接听众需求,理论节目、知识性节目、服务性节目变得丰富起来。特别是广播剧的制作进入了繁荣阶段。1980年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各省、区、市台联合举办《建国以来优秀广播剧展播》,甘肃台制作的广播剧《沙海魂》被评为全国最优秀的5部广播剧之一。北京广播学院把《沙海魂》列为广播剧的授课教材。《沙海魂》表现了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的画工,为了保护中华民族艺术珍品而展开的一场英勇斗争。

1984年以后,甘肃全省广播电视网基本形成,广播电视技术有了较大提高,节目传送手段由过去以中、短波为主,发展到调频、微波和卫星转播等多种方式传送。同时,广播队伍得到了壮大,制作节目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www.chuimin.cn)

甘肃是“花儿”的故乡,多年来,电台为“花儿”的整理、编发付出了巨大精力。专门制作了系列节目《听众来信与花儿音乐欣赏》,为甘肃民间传统戏曲的收集、整理、传承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1986 年创办的广东珠江经济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经济广播频率,由它推动创造的“珠江模式”改变了传统广播的编播生态。在“珠江模式”的引领下,全国各地一批新闻广播、交通广播、音乐广播、教育广播纷纷创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听众的新要求,1996年2月1日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都市调频广播开始播音,1996年8月28日交通广播开始播音,2000年元旦经济广播开始播音,2005年1月1日甘肃青少广播开始播音,2007年元旦甘肃农村广播开始播音,频率多元化、专业化的设置,使得广播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凝聚更固定的受众群体。这种专业化的频率设置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为广播抢占了分众市场,同时也为甘肃人民广播事业开辟了新的天地。

2008 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舟曲泥石流这两场灾难中,广播的快速播报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无论是汶川地震中的第一信息发布平台还是舟曲泥石流沟通灾区与外界的广播信息桥梁,广播都在信息传播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这一时间段,甘肃人民广播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广播传播既强调宣传引领,又重视信息服务,将宣传教育寓于信息传播之中,寓于服务受众、服务社会之中,人民广播的不断改革创新,彰显了人民广播事业不断焕发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