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在80年的奋斗历程中取得的光辉业绩,注定将与所有参与广播的人一起载入史册。纪念人民广播80年,心潮澎湃,感慨万千!——1979年12月,全国第一家集制作、播出、传输为一体的立体声广播电台在广东试播,1980年正式播出。国家广电部在广州召开现场会议,通过了广东电台提出的国家立体声广播五项标准。......
2023-11-22
新疆广播电视台
诞生于1940年12月30日的新中国广播事业,迎来了80华诞,这是值得热烈庆贺的日子,我们会不忘初心,沿着老一辈广播人开拓的事业,继续奋力前进。在这个时刻,我们也想起了新疆广播风雨兼程、岁月如歌的发展历程。
1949年12月21日,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在祖国大西北乌鲁木齐市和平北路122号一间简陋的房子里,发出了“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声呼号。70多年前这个普通的冬日,成为了新疆各族人民自己广播的诞生日。
1957年10月1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迁到乌鲁木齐团结路八户梁新建的5000平方米办公楼。后来,这个地方被叫做“向阳坡”。直到今天,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一直矗立在这道洒满党的阳光的山坡上,这里成为了讴歌新疆历史发展的高地。这里,每天都在演奏着时代的交响,传播着凝聚社会正能量的时代之声。
在许多广播人的相册和手机里,都珍藏着这样两张黑白照片,一张是建台初期,记者骑自行车出去采访,一张是记者当年坐着“六根棍”马车下乡采访。每当看到这两张照片,我们就感慨万端,想起了新疆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创者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感人事迹。我们不会忘记,当年,许多前辈唱着《毕业歌》从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走进了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门;我们不会忘记,老一辈新疆广播人用的是“钢丝录音机”,下乡采访坐的是马车,穿的是羊皮大衣,住的是土坯房;我们不会忘记,为了新疆的广播事业,有的同志落下了终身残疾,有的同志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有一个“带血的样报”的故事一直在感动着新疆广播人。那是20世纪50年代,为了办好广播早新闻,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领导专门派了通讯员每天早上北京时间三四点钟骑自行车到《新疆日报》拿当天的报纸大样,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冬天如遇大雪,就得推车前行,有时还骑着骡子取样报。1959年8月9日早晨,一位叫李树森的通讯员去《新疆日报》取样报,因天黑走得急,从报社印刷厂无护栏的楼梯上摔了下来,鲜血染红了样报。上早班的同志拿着带血的样报,痛心地说:李树森同志过早地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墓碑上,把年仅19岁的生命献给了新疆的广播事业。还有一位叫韩廷贵的通讯员,在往老满城送播出稿的途中遭遇车祸,耳朵被撞掉了,但他忍着剧痛从地上爬起来,坚持把稿件送到播音员手里。后来,他的耳朵虽然被接上了,但听力受到了损伤。今天,新疆广播系统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交通工具十分便捷,职工生活日益改善。但我们不会忘记老一辈广播人艰苦奋斗、勤奋敬业的顽强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拼搏奋斗,勇敢前行,不断谱写新疆广播事业的新篇章。不忘初心,广播永远在路上,是我们神圣的使命和历史责任。
多年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利用广播这个广阔的舞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广播活动,新疆天山南北到处留下了新疆广播人艰辛跋涉的足迹,展现了各族广播工作者奋发努力、勇于开拓、不断创造着新疆广播新辉煌的求实创新精神。
多年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行动。我们牢记使命,听党指挥,勇于担当,与时俱进,创新求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按着党对新闻工作的总要求,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广播办精办活,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和一系列新的品牌节目和品牌活动,让群众产生共鸣,让主流舆论的声音响起来。
我们通过多种广播形式,利用多种广播活动,组织了一场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了各族各界群众的广泛参与,比如“为大山里的孩子捐一双鞋”“爱心捐书包”“为环卫工人送环保口罩”“为贫困妇女献爱心”“新疆优质农产品广播促销大行动”“农业科技下乡”“法律进社区”“创业导师进校园”“交通万里行”等,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当今,传媒产业竞争激烈,媒体孤军奋战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媒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引入新的内容或形式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打造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因此,媒体大型推广活动应运而生。在许多电台,大型广播活动层出不穷,丰富多彩,吸引了人们的耳朵和眼睛,不仅塑造了广播电台的品牌形象,也提高了电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新疆台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5种语言12套广播开展各类广播活动数千场,其中1000多场实现了网络视频播出,有效扩大了新疆广播的影响力、传播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通过广播起到凝聚人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作用,让中华文化的甘泉,流入时代的花园,沁入人们的心田,滋养、浸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许多听众动情地说:“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是我们的终身伴侣。”
我们通过采访挖掘和寻找最美新疆人等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典型人物,并开展了“万朵鲜花送好人”活动,吸引各族各界群众参加。这些先进人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象征,也是新时代精神的再现,是大家学习的标杆和榜样,他们无私无畏、拼搏奋斗的情怀冲击着人们的心扉,引领着人们的言行。宣传这样的典型,对于引领良好社会风尚能发挥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我们在各类重大事件报道中,在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各类节目中,主动发声,贴近民众,扶贫帮困,办有“温度”的广播,把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架起来,一批热线服务类节目已成为群众的“知心线”“热心线”和“连心桥”。比如“新广行风热线”节目已经开办多年,每天接听大量听众热线,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现在群众遇到什么问题常常会说“找新广行风热线去”。(www.chuimin.cn)
我们坚持开展“走转改”活动,采编播人员一次次接地气的行走,留下了无数难忘的脚印。我们始终感悟:“话筒上沾有多少风尘,心灵就拥有多少共鸣。只有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才能写出散发泥土芳香、饱含质朴情感并与时代共鸣的好新闻,才能挖掘出反映社会主流价值的先进典型。”
我们坚持精品创优。多年来,一批新闻佳作和广播剧等文艺精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五个一工程奖”和广播影视大奖;一大批金牌频率、金牌节目、金牌活动脱颖而出,引领和提升各语言广播节目的质量。
我们不断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互融互通,新疆广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扩大和延伸。
多年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更加完备,职工福利不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各族干部职工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展示了新时期广播人的时代风采。
一位哲人说过,纪念节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还没有完成的事业上。回顾以往,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总结过去,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在前面。今天,我们的广播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依然在路上,我们依然要行动。
用声音纪录历史,用创新开拓未来,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这是我们广播人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当前,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无数的新事物、新技术、新理念以及难以预测的新局面向我们扑面而来,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发扬广播人勇于拼搏创新的顽强精神,在新的形势下勇开新局,夺取新疆广播事业的新胜利。
回眸往事,我们不忘初心,面对挑战,我们坚如天山,永不停步。
广播永远在路上。
有关声音的回响: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的文章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在80年的奋斗历程中取得的光辉业绩,注定将与所有参与广播的人一起载入史册。纪念人民广播80年,心潮澎湃,感慨万千!——1979年12月,全国第一家集制作、播出、传输为一体的立体声广播电台在广东试播,1980年正式播出。国家广电部在广州召开现场会议,通过了广东电台提出的国家立体声广播五项标准。......
2023-11-22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称青云山为“电视台那座山”,只因这里曾是贵州广电事业的摇篮。贵州人民广播事业从此诞生。1951年4月5日,贵阳人民广播电台更名为贵州人民广播电台。1956年11月13日,贵州省广播事业管理处成立,与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在电台街华家阁楼合署办公。......
2023-11-22
广播特色不丢,疫情期间第一时间转型“战地广播”。第一时间启动战时应急报道机制。赛立信调查显示,疫情期间湖北之声在武汉地区市场占有率超过15%,环比涨幅超过35%,武汉与湖北地区市场占有率排名均第一。湖北之声在聚合音频直播平台的点击量也有不俗表现,日点击量20万,点击量和升幅均为湖北广播电视台各广播频率最高。经此一役,湖北广电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核心竞争力得以刷新和彰显。......
2023-11-22
工作近40年来,我多次参与高端采访,主持过多档节目、现场直播,演播过20多部长篇小说,在越南本土出版3部译著,还为多个访华的越南党政高级代表团做随团翻译等。然而,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让我倾注更多时间和心血的,却是《玉莹信箱》栏目,她一直伴随着我,不离不弃。在此,我就谈谈我与《玉莹信箱》近40载的那些故事。......
2023-11-22
广院“灰楼时代”开创了“中国广播高等教育之先河”①,被誉为“培养广电和传媒人才的摇篮”,为中国广电教育事业做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贡献。这些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和办学方式体现了广院初创期“灰楼时代”办学特点:“小而活,小而美,小而人本”。......
2023-11-22
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在召开大会时,用无线电对全国工农群众发出通电。1933年12月10日,红色中华新闻台为“二苏”大会期间组织广播宣传活动向苏区中央局宣传部呈报了一份报告。如果能够消除分歧争议,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历史将追溯到20世纪1931年,而我们今天要纪念的可能就不是80周年了。......
2023-11-22
广播真正走出单一的政治功能框架,走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在改革开放后。1983年的一项大型社会调查表明,广播成了中国百姓获知新闻的第一渠道,占受调查人数的53%,报纸占34%,电视仅占13%。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横空出世。1991年9月30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设立交通信息台,成为国内首家交通广播频率。到1999年底,中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已有15家交通广播电台,西部地区也相继出现了5家。......
2023-11-22
自此,我走出了对以色列“网红传播”的第一步,以“网红”为抓手,在新媒体和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之间自由切换,融合发展。2013年至2016年间,我带领团队年均制作原创新媒体节目70期,并与以色列电视、广播媒体合作报道中国相关主题200余次。剧集播出后,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向我部发来表扬信,称我们适时推出各种新媒体产品,“为以色列民众了解中国打开了新窗口,为两国关系发展夯实了民意基础,也是对我馆公共外交工作的有力支持”。......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