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人民广播80年:初心澎湃,声音回响

中国人民广播80年:初心澎湃,声音回响

【摘要】:经过上下努力,日夜奋战,1949年11月7日,在湖南和平解放3个月之后,新中国的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发声。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记录下了时代的印记,也记录了湖南广播创业的初心澎湃和筚路蓝缕,勇往直前和出声不凡。

人类历史潮流奔腾向前、生生不息,其中重要动力,是一次次科技革命。广播技术的发明,让声音与现代科技结缘,人类进入了从口口相传到电子化传播的新历史阶段。在影响人类世界的100项科技进步中,收音机的发明排在了很靠前的位置,仅次于火的使用,车轮与印刷技术对人类的推动。

没有技术就没有广播,而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湖南广播。

1949年8月5日,湖南宣告和平解放,国民党长沙广播电台被接管。白崇禧的军队拆毁了所有设备,致使广播无法发声。广播是当时最现代的媒体,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政权急需广播发声代言,担当起宣传党的主张、揭露敌对势力阴谋、维护人民利益的初心使命。因此,新成立的湖南省委、省政府把广播开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出了“开播就是胜利”的部署。这表明,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的电台的“开播与不开播”,不是一个广播媒体存亡的简单问题,而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反动派、新生人民政权与旧中国腐败政府在舆论主阵地的一场较量,一场硬战。时任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亲自指挥督办,为广播发声调集设备,到海外采购机器,从南下队伍中抽调播音人员。经过上下努力,日夜奋战,1949年11月7日,在湖南和平解放3个月之后,新中国的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发声。

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任女播音员、南下干部袁有芳,在去年湖南人民广播电台70周年纪念活动时深情地回忆说,湖南的解放没有硝烟,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的创立却“硝烟弥漫”,历经波折,面对敌人破坏,在没有任何技术设备、人才和基本办公场地的情况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第一代湖南广播人没有退却,开始了建台大业,克服一切困难,发出了新生人民政权自己的声音,由此,湖南广播开启了与新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同行的光辉历程。(www.chuimin.cn)

新生的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尽管简陋,却不遗余力地担当起了党的舆论主阵地的使命。每天早间和晚间共播音4个小时,由于没有录音设备,节目都是大会讲话式的广播直播,参加节目的嘉宾,无论是省委书记,还是普通百姓,都要排队候播,于是,一则“省委书记在电台坐冷板凳”的善意调侃也因此流传多年。由于播音室是普通、不隔音的民房时任湖南省委秘书长刘型专门给电台写信,要求播音室要把门关紧一点,别让走廊里的说笑声、呼喊打开水的声音都出现在广播里。

1951年4月26日,开播一半年的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号召,组织了一次全省范围的广播大会,动员全省人民支援抗美援朝。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历史上首场大型广播实况直播。当天晚上7点,广播大会正式开始。中心会场设在省政府大礼堂,11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两位播音员首先报道了抗美援朝的战况形势,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随后作局势分析和动员,会场实况通过广播同步传遍全省。会场后台十几部为听众设立的互动电话响成一片,收集听众的意见,大会秘书长黎体贤立即把听众意见整理成文,送到前台播出。整个会场和会外听众激情沸腾,当场募捐32亿旧币,推动湖南掀起了抗美援朝的捐款热潮,全省共计捐款1720亿旧币。当年国庆节,由捐款购买的15架战斗机送往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部,被命名为“毛泽东故乡号”。

在湖南广播70周年台史陈列里,展示有技术员自己动手、改装发射机的照片,记录了1951年1月湖南广播发射功率从几百瓦扩大到3千瓦的场景;摆放有一台钢丝录音机,这是湖南省委、省政府为湖南广播专门采购的,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自己的第一部录音机;有雷锋、袁隆平、黄永玉等一批三湘骄子珍贵的声音档案;有《浏阳河》《党啊,亲爱的妈妈》等在湖南人民广播电台首录首播的经典歌曲。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记录下了时代的印记,也记录了湖南广播创业的初心澎湃和筚路蓝缕,勇往直前和出声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