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人民广播80年:经验与思考,稳步推进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广播80年:经验与思考,稳步推进创新发展

【摘要】:(一)加大思想解放力度,勇探创新发展之路。云南民族广播“是省委省政府向社会特定人群提供的公共服务”,即对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和信息服务,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媒体融合汹涌波涛,云南民族广播必须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保持与新时代社会发展进步相一致,勇立潮头,奋勇向前,打造多语种、多渠道、多媒体融合发展平台。

(一)加大思想解放力度,勇探创新发展之路。云南民族广播“是省委省政府向社会特定人群提供的公共服务”,即对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和信息服务,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天,互联网正在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对传统媒体形成严峻挑战,云南民族广播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学习贯彻好中央和省委要求,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需求,理清思路,从传播技术手段、节目内容、方式方法、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打造一个多语种宣传服务、多渠道传播覆盖、多媒体融合发展、多元文化相生共荣,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民族广播,成为党的重要宣传阵地”。

(二)把握时代脉搏,做党的好“喉舌”,当群众的好“朋友”。云南民族广播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勇于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媒体融合发展道路,根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媒体生态变化,走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媒体运营机制,生产出能满足边疆少数民族群众需求的内容产品,通过群众广泛使用的渠道、平台,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传达给群众,从而引导好、服务好少数民族群众。面对全新的媒体生态,新一代广播人要继承好老一辈民族广播人用半个多世纪所铸就“感恩奋进、团结互助、艰苦奋斗、认真履职”的职业精神,大胆创新,勇敢探索,不畏艰辛,坚定媒体融合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铸就“守正创新、勇立潮头、精益求精”的云南民族广播新精神。

(三)着眼长远,打造一个多语种宣传服务、多渠道传播覆盖、多媒体融合发展平台。树立服务意识,根据受众细分,有针对性生产高品质音频、视频、文字、图片或融合内容产品,精准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不断加强广播、互联网线上线下互动,提高用户对频率的黏度,建立良性的信息传播生态。目前,广播节目和通过移动终端服务受众的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客户端都是云南民族广播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实现目标定位的平台。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构建有效传播平台矩阵,是云南民族广播保持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不变方向。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志(卷七十八,广播电视志),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纂,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www.chuimin.cn)

2.金桥银路——纪念云南台民族广播创办五十周年,帕安福主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

3.中国拉祜语广播创新研究,李建波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

4.中国西双版纳傣语广播创新研究,岩甩冬、岩庄丙、玉恩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9年。

5.声频漫步——景颇语广播三十年回顾,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景颇语组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

(作者分别为云南广播电视台民族频率总监、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