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人民广播80年:艰苦创业,曲折发展

中国人民广播80年:艰苦创业,曲折发展

【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认真研究并确定开办的广播语种后,1955年6月18日,德宏傣语和西双版纳傣语广播正式播出,1957年10月25日增办了怒江傈僳语广播。传播形式以新闻报道为主,着重于用事实说话;以各民族代表人物的谈话为辅,让他们现身说法并发表评论。此外,还有少量文艺节目。这些文艺节目也是以本民族喜闻乐见的形式播出,如西双版纳傣族的“赞哈”调;德宏傣族的城子调、坝子调;怒江傈僳族的“目括”“摆石”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认真研究并确定开办的广播语种后,1955年6月18日,德宏傣语和西双版纳傣语广播正式播出,1957年10月25日增办了怒江傈僳语广播。3种民族语节目最初每周播出1次,每次30分钟。1959年增加到每周各播出2次,每次60分钟。每次节目根据当时的中心工作选择播出内容,采用了消息、通讯、录音讲话、评论等多种形式。

这个时期的广播节目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主要安排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传播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政策;二是多方面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教育,积极报道国内经济建设大事和民族地区出现的巨大变化;三是进行科技、卫生知识的普及。传播形式以新闻报道为主,着重于用事实说话;以各民族代表人物的谈话为辅,让他们现身说法并发表评论。此外,还有少量文艺节目。这些文艺节目也是以本民族喜闻乐见的形式播出,如西双版纳傣族的“赞哈”调;德宏傣族的城子调、坝子调;怒江傈僳族的“目括”“摆石”等。1960年7月18日,由于国民经济困难等原因,云南电台3种少数民族语广播暂时停办。民族部的9名编播人员有的改做其他工作,有的回到原来民族地区安排工作。(www.chuimin.cn)

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65年7月1日恢复了西双版纳傣语和德宏傣语广播。1966年7月1日恢复了怒江傈僳语广播,接着又于1969年10月1日开办了景颇语广播,1970年1月1日开办了拉祜语广播。节目内容主要有新闻节目、知识专题节目、文艺节目。节目时间也从最初的每周播出一次,每次30分钟,发展到现在的每天播出3次,每个语种每次播出45分钟。节目覆盖云南省西部、西南部、西北部、南部边境地区和缅甸、老挝、越南、泰国、印度等周边邻近国家,国内外听众10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