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广播录音新闻和现场报道: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

广播录音新闻和现场报道: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

【摘要】:80年代采制广播录音报道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敏,她的口号就是“不想搞音响的记者不是好广播记者”,特别是她在广播现场报道方面的探索可谓独树一帜。相对于录音新闻,早期一度称为现场口述报道的广播现场报道,其要求显得更加地严苛。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倡导和带动之下,“带响”报道——录音新闻和现场报道成为广播新闻节目的标配。

广播特色新闻文本的建设,离不开“广播要学会自己走路”方针的指引。从20世纪50年代到“文革”之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都在积极探索录音新闻的报道新路子。北京广播学院创建人之一左熒在1958年第1期《新闻战线》上发表的《录音报道的真实性》就谈到,录音报道最突出优点,“就是由于在报道中运用了当时当地的现场音响素材和人们的谈话,因而大大增强了广播报道的吸引力、亲切感和真实性。”他还提出对现场音响的真实性要求做到两点:“1、必须是当时当地的现场录音;2、必须是特定环境里的典型音响。”1953年就进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老编辑李学成曾经在接受访问时谈到,五六十年代,上海电台的录音报道在国内也开展得比较早,考虑到两人或多人的对话性交流往往比单人发音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当时他们还尝试编辑一些谈话类的节目,如《王小妹谈生产》《广播漫谈》等,采取一问一答,增加互动性,拉近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1959年8月中旬,东北和华北各省自治区人民广播电台代表在哈尔滨召开协作会议,研究改进广播文风的问题。会议中,“同志们阅读了各台提供的一些稿件,听了一些录音报道,并且进行了讨论。”会议也对“个别节目流露出为技巧而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有的录音报道的题材并不适于编制录音报道,音响的选择和录制不完全符合反映主题、具有典型性、清晰等基本要求,所配的音乐同内容题材不大和谐”等现象提出了批评。1959年10月,西北、西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重庆、贵州等7个人民广播电台还进行了优秀广播稿件和优秀录音报道的评奖。这些史料记载说明,50年代,广播业界对录音报道采制,以及对其特点和规律的讨论与研究都是比较重视的。

20世纪80年代,“广播要自己走路”指导方针的重新提出,让极具广播特色的录音新闻文本探索呈现蓬勃发展之势。80年代采制广播录音报道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敏,她的口号就是“不想搞音响的记者不是好广播记者”,特别是她在广播现场报道方面的探索可谓独树一帜。刘振敏用音响进行报道的早期探索可以追溯到60年代。1966年10月,刘振敏在人民大会堂采写毛主席会见外宾的消息,当时气氛非常热烈,她感到用文字实在难以表达当时的情景,就马上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张纸条,请示是否能用接见时的实况录音,周总理在她写的纸条上批示“同意”,这一张小纸条,不仅拓展了录音报道的思路,也为人民广播留下了宝贵的史料。1983年起,作为随行记者,刘振敏采访报道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访问亚、非、拉、欧17个国家的新闻,她用略带河南乡音口述制作的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访问记等,经常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间《新闻和报纸摘要》和晚间《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里播出。

相对于录音新闻,早期一度称为现场口述报道的广播现场报道,其要求显得更加地严苛。现场报道的采制原则是采录、采访、解说在现场一次性完成,后期加工仅限于剪辑、修饰,它要求不能空间替换、不能易地录音、不能提前采录或事后补录、不能移花接木。刘振敏的现场报道就是严格按照这样的要求采制的,现场采录、现场解说,后期只做剪辑,不做其他的加工。确实,当时敢于在中央领导同志活动报道等时政新闻领域进行这样的创新,现在看来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为广播界留下了《在火热的水利工地上》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现场报道作品。不过,因为是现场解说、现场采录,新闻事件发展难以预料,记者只好在现场事无巨细先说了再说,导致后期剪辑难以选择,因此,当时的现场报道,时长太长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动辄八九分钟的报道长度,让许多广播记者和编辑望而却步。(www.chuimin.cn)

整个80年代,广播业界的业务研究氛围十分浓厚,广播录音新闻和现场报道作为广播特有的文体也渐趋规范。1985年2月,原中央电视台台长、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的杨伟光在中央电台地方记者站成立2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广播新闻改革要纠正“左”、窄、套、假等问题,重点抓好真、广、深、活。特别是在谈到“形式要生动活泼”的时候,他说:“电波传送、声音为媒是广播传播方式的最大特点,这就决定了广播传播速度快、群众性广、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等优势。为了增强广播节目的可听性,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发挥广播的优势,把形式搞活。……要充分利用新闻事件的音响报道事物,发展记者现场报道、录音报道等形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倡导和带动之下,“带响”报道——录音新闻和现场报道成为广播新闻节目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