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人民广播80年:创新与回响

人民广播80年:创新与回响

【摘要】:人民广播的类型化改版改革,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实施的。在类型化广播的改版改革中,人民广播大胆创新,用数字化系统对节目进行精确控制,将综合性的生产方式改变成为类型化的生产方式。技术创新是人民广播革命性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类型化电台生存和发展的支撑点,以数字化技术为特征的新技术的运用大大加强了类型化电台的发展进程,从而为类型化电台创造了新的平台和空间。

人民广播的类型化改版改革,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实施的。良好的内部外部环境,给勇于创新又脚踏实地的广播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播人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建构类型化电台,创新不断。

(一)突破理论认知局限,创新广播管理模式。人民广播在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综合性的管理模式,不但节目是综合性的,体制机制也是综合性的,业界、学界有专家认为,世界上的类型化电台,主要是民营企业,且内容细分,在我国难以推进,也不宜推进。有的专家抱着综合性的理念不放,认为在中国不宜搞类型化。同时还有一种认知,就是我国频率资源分配不同于西方,搞类型化缺乏频率资源。我国广播界在类型化改版改革中,从转变观念入手,加大了对类型化理论的研究,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这种理论就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化电台,并由此建立受众需求、市场需求的管理模式、节目模式和技术保障模式。中央电台大胆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扩大部处和中心(室)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范围,完善竞争上岗制度,推行目标量化考核,健全考核体系和制度;推行定岗定薪和全员聘用制度;使频率逐步细分,创办了音乐之声、经济之声、中国之声等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分类电台,深受听众喜爱,其“管理频率化”的改革目标胜利完成。

管理既是一种形象,又是一种流程,更是一种战略。在类型化改版改革中,所有的类型化电台都推行了新的管理模式,“改变了电台过去机关式、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电台职能部门、技术部门建立起了为类型化电台服务的运营机制,包括能力本位的分配激励机制,降低了人、财、物的消耗,成本与效益在经营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推进数字化发展,建立新的技术保障模式。广播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技术驱动的历史、技术升级的历史、技术需求的历史。从1906年广播诞生以来,广播每一轮变革,都有技术的深刻影响。而生产方式的落后,必然妨碍广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人民广播也不例外。在类型化广播的改版改革中,人民广播大胆创新,用数字化系统对节目进行精确控制,将综合性的生产方式改变成为类型化的生产方式。

一个类型化电台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受众,往往有度身打造的技术系统做支持。如全国的交通广播,都有交通部门的路况大视频作匹配,而交警摄像头的配合运用,也丰富了交通广播的节目。在实施类型化过程中,各级人民广播改建了数字化播控系统。如中央电台、北京电台、上海电台、广东电台的数字化播控系统就比较先进。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电台投入4500多万元改建数字化播控区,设立管理资讯系统、新闻广播数字化播出系统、节目制作数字化播出系统、广告管理数字化系统、节目曲库、新闻滚动编播室、舆论监督大型透明直播室、主控机房数字化系统、直播室数字化系统、大型录音棚、小型录音棚等。采用广告管理工具系统,使广告经营、管理做到了数据化、科学化、规范化。采用声音媒介的自动化系统,使新闻、民族语、越南语、旅游、交通、生活、少儿节目标准化、程序化;采用声音媒介的资产管理系统,使经典音乐节目更加科学和规范。数字技术的全面运用,改变了传统广播综合性的生产方式。大容量录制、全方位检索、自动编排生存、定时播出、方便快捷的管理,成为类型化自动播出和系统软件的基本功能元素。

技术创新是人民广播革命性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类型化电台生存和发展的支撑点,以数字化技术为特征的新技术的运用大大加强了类型化电台的发展进程,从而为类型化电台创造了新的平台和空间。

(三)拓展广播想象空间,扩大类型内容主体。对于创建类型化电台来讲,想要不断扩大内容生产,有序增加类型,吸引更多的听众,就必须突破其想象空间,争取以多元、丰富的体量满足用户需求,匹配用户,并适应互联网传播趋势。我国的类型化电台改版改革,一是构建同类系列,如新闻类型,就产生了全新闻电台、新闻/专题电台、新闻/深度电台,交通类型有交通资讯、交通/音乐、私家车电台等;二是打深井,如听书、故事广播则挑选最受听众喜爱的经典内容,并在呼号、间奏乐、时段分配等方面精耕细作,使听众获得满足感;三是一步一步朝互联网转型,通过延伸、变革,将时间编排转向空间编排,突破广播声音单一局限,采取短视频带动,使互联网广播类型逐步受到听众喜爱。

注释

①洪贤智:《现代广播学》,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31页,2003年9月版。

②[美]雪莉·贝尔吉著:《媒介与冲击——大众媒介概论》(第四版),赵敬松主译,第132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③陆晔:《出售听众——美国商业音乐电台对流行文化的控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1期。

④胡正荣:《竞争、整合、发展——当代美国广播电视业考察》,《世界广播电视参考》,2000年第2期。

⑤区念中:《美国电台的广告经营分析》,《中国记者》,2001年第3期。

⑥林晖:《类型化——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新闻记者》,2001年第9期。(www.chuimin.cn)

⑦刘晓龙:《以“窄播”实现“广播”》,《中国广播》,2004年第1期。

⑧覃信刚:《频率类型化:广播改革的必由之路》,《中国广播》,2005年第1期。

⑨路军:《从东广新闻台看类型化电台在我国的探索实践》,《中国广播》,2005年第3期。

⑩杨叶青:《类型音乐电台研究——从运营理念和操作模式谈起》,《现代传播》,2006年第5期。

⑪王丽:《类型化电台与广播改革》,《新闻前哨》,2007年第1期。

⑫王梦洁:《我国内地类型化广播的发展瓶颈及对策》,《中国广播》,2007年第7期。

⑬张彩:《美国老年广播的“非老年化”呈现》,《中国记者》,2007年第9期。

⑭覃信刚:《类型化电台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年7月版。

⑮覃信刚:《全新闻电台的节目编排与运营》,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⑯王丽:《类型化音乐广播的知与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9月版。

⑰李欣:《类型化广播的中国道路》,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⑱⑲覃信刚:《类型化电台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原云南广播电视台台长、高级记者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