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是人民广播创办类型化电台的一贯做法。西方的类型化电台大多数以市场为导向,以赚钱为目的,只有少量的公共类型化电台以公共广播文化服务为主,如美国几万家电台只有一千多家是公共广播,绝大部分是商业电台,可以出售,可以买卖,这与我国的类型化电台也不相同。我国类型化电台的发展,既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又考虑地方听众收听的平衡。......
2023-11-22
人民广播的类型化改版改革,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实施的。良好的内部外部环境,给勇于创新又脚踏实地的广播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播人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建构类型化电台,创新不断。
(一)突破理论认知局限,创新广播管理模式。人民广播在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综合性的管理模式,不但节目是综合性的,体制机制也是综合性的,业界、学界有专家认为,世界上的类型化电台,主要是民营企业,且内容细分,在我国难以推进,也不宜推进。有的专家抱着综合性的理念不放,认为在中国不宜搞类型化。同时还有一种认知,就是我国频率资源分配不同于西方,搞类型化缺乏频率资源。我国广播界在类型化改版改革中,从转变观念入手,加大了对类型化理论的研究,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这种理论就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化电台,并由此建立受众需求、市场需求的管理模式、节目模式和技术保障模式。中央电台大胆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扩大部处和中心(室)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范围,完善竞争上岗制度,推行目标量化考核,健全考核体系和制度;推行定岗定薪和全员聘用制度;使频率逐步细分,创办了音乐之声、经济之声、中国之声等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分类电台,深受听众喜爱,其“管理频率化”的改革目标胜利完成。
管理既是一种形象,又是一种流程,更是一种战略。在类型化改版改革中,所有的类型化电台都推行了新的管理模式,“改变了电台过去机关式、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电台职能部门、技术部门建立起了为类型化电台服务的运营机制,包括能力本位的分配激励机制,降低了人、财、物的消耗,成本与效益在经营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⑱
(二)推进数字化发展,建立新的技术保障模式。广播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技术驱动的历史、技术升级的历史、技术需求的历史。从1906年广播诞生以来,广播每一轮变革,都有技术的深刻影响。而生产方式的落后,必然妨碍广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人民广播也不例外。在类型化广播的改版改革中,人民广播大胆创新,用数字化系统对节目进行精确控制,将综合性的生产方式改变成为类型化的生产方式。
一个类型化电台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受众,往往有度身打造的技术系统做支持。如全国的交通广播,都有交通部门的路况大视频作匹配,而交警摄像头的配合运用,也丰富了交通广播的节目。在实施类型化过程中,各级人民广播改建了数字化播控系统。如中央电台、北京电台、上海电台、广东电台的数字化播控系统就比较先进。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电台投入4500多万元改建数字化播控区,设立管理资讯系统、新闻广播数字化播出系统、节目制作数字化播出系统、广告管理数字化系统、节目曲库、新闻滚动编播室、舆论监督大型透明直播室、主控机房数字化系统、直播室数字化系统、大型录音棚、小型录音棚等。采用广告管理工具系统,使广告经营、管理做到了数据化、科学化、规范化。采用声音媒介的自动化系统,使新闻、民族语、越南语、旅游、交通、生活、少儿节目标准化、程序化;采用声音媒介的资产管理系统,使经典音乐节目更加科学和规范。数字技术的全面运用,改变了传统广播综合性的生产方式。大容量录制、全方位检索、自动编排生存、定时播出、方便快捷的管理,成为类型化自动播出和系统软件的基本功能元素。
技术创新是人民广播革命性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类型化电台生存和发展的支撑点,以数字化技术为特征的新技术的运用大大加强了类型化电台的发展进程,从而为类型化电台创造了新的平台和空间。⑲
(三)拓展广播想象空间,扩大类型内容主体。对于创建类型化电台来讲,想要不断扩大内容生产,有序增加类型,吸引更多的听众,就必须突破其想象空间,争取以多元、丰富的体量满足用户需求,匹配用户,并适应互联网传播趋势。我国的类型化电台改版改革,一是构建同类系列,如新闻类型,就产生了全新闻电台、新闻/专题电台、新闻/深度电台,交通类型有交通资讯、交通/音乐、私家车电台等;二是打深井,如听书、故事广播则挑选最受听众喜爱的经典内容,并在呼号、间奏乐、时段分配等方面精耕细作,使听众获得满足感;三是一步一步朝互联网转型,通过延伸、变革,将时间编排转向空间编排,突破广播声音单一局限,采取短视频带动,使互联网广播类型逐步受到听众喜爱。
注释
①洪贤智:《现代广播学》,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31页,2003年9月版。
②[美]雪莉·贝尔吉著:《媒介与冲击——大众媒介概论》(第四版),赵敬松主译,第132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③陆晔:《出售听众——美国商业音乐电台对流行文化的控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1期。
④胡正荣:《竞争、整合、发展——当代美国广播电视业考察》,《世界广播电视参考》,2000年第2期。
⑤区念中:《美国电台的广告经营分析》,《中国记者》,2001年第3期。
⑥林晖:《类型化——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新闻记者》,2001年第9期。(www.chuimin.cn)
⑦刘晓龙:《以“窄播”实现“广播”》,《中国广播》,2004年第1期。
⑧覃信刚:《频率类型化:广播改革的必由之路》,《中国广播》,2005年第1期。
⑨路军:《从东广新闻台看类型化电台在我国的探索实践》,《中国广播》,2005年第3期。
⑩杨叶青:《类型音乐电台研究——从运营理念和操作模式谈起》,《现代传播》,2006年第5期。
⑪王丽:《类型化电台与广播改革》,《新闻前哨》,2007年第1期。
⑫王梦洁:《我国内地类型化广播的发展瓶颈及对策》,《中国广播》,2007年第7期。
⑬张彩:《美国老年广播的“非老年化”呈现》,《中国记者》,2007年第9期。
⑭覃信刚:《类型化电台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年7月版。
⑮覃信刚:《全新闻电台的节目编排与运营》,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⑯王丽:《类型化音乐广播的知与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9月版。
⑰李欣:《类型化广播的中国道路》,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⑱⑲覃信刚:《类型化电台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原云南广播电视台台长、高级记者二级)
有关声音的回响: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的文章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是人民广播创办类型化电台的一贯做法。西方的类型化电台大多数以市场为导向,以赚钱为目的,只有少量的公共类型化电台以公共广播文化服务为主,如美国几万家电台只有一千多家是公共广播,绝大部分是商业电台,可以出售,可以买卖,这与我国的类型化电台也不相同。我国类型化电台的发展,既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又考虑地方听众收听的平衡。......
2023-11-22
中国广播电视在业务、组织、管理、观念、体制等各个层面开展的融合创新,使得广播新闻的面貌也因此焕然一新。在2008年汶川地震、国庆60和70周年庆祝活动、党的十八大及十九大会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国家重大活动和事件中,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广播新闻均有突出表现,实现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话语权”的新闻报道和及时深入的新闻解读,充分发挥了国家主流媒体的功能作用。......
2023-11-22
在对话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语汇与农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教儿更比养儿难”有机地勾连了起来。为此,参与了制造“勤俭嫂”的广播从业者许而权详细阐释了何以“勤俭嫂”能够声入人心。“阿富根”“勤俭嫂”展现的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农民的形象——积极参与政治、乐于接受新事物、勇于表达、勤奋善良、有集体主义意识、乐于帮助他人等,广播的声音“再现”制造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形象。......
2023-11-22
20世纪90年代,随着广播直播化的普遍推广,广播新闻文本开始向更显快捷的连线报道发展。而电视的电话连线报道则基本上等同于广播的连线报道。10多年来,随着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级广播电台直播的常态化,广播新闻文本逐渐向着连线报道和记者口述录音报道两种形态并重的方向发展。相对于连线报道,如果时效不是特别紧张,记者口述录音报道更能兼顾音响和采访录音的使用。......
2023-11-2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创的对农广播事业,曾经多次得到过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国务院总理为一个广播频率开播致贺信,在中国广播事业史上也是第一次。1955年4月1日,中央台开播《对农村广播》节目,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对农广播事业的开端。中国乡村之声是国家对农广播频率,全天24小时播音,她的诞生,标志中国对农广播事业进入了新时代。......
2023-11-22
2000年7月,我被派到以色列记者站担任驻外记者,这也是我新闻生涯的一个新起点。驻外记者事业的发展,使国际台有了来自一线记者的原创报道,提升了国际台的报道水平和影响力。从2000年7月到2014年9月,我在以色列记者站度过了4年又2个月,这是一段令人激情荡漾、难以忘怀的时光。这期间,正好赶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爆发新一轮暴力冲突,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2023-11-22
广院新闻系的老前辈言传身教,引领我逐步进入对广播声音传播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从对传统声音广播的理念、形态、规律的梳理,到对21世纪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转型的探索,面对媒介融合的时代传统广播媒介变与不变的“元问题”,我不断感悟着广播媒介声音传播不朽的人本内涵。对广播声音传播感染力的“元认知”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左荧为新闻系学生开设的“录音报道”课。②广播声音传播与人相对接的是听觉感官器官——耳朵。......
2023-11-22
80年来广播受众的变迁,是中国广播不断发展的缩影,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正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具象。当然,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受众需求,广播人必须时刻保持敏锐,主动把握住时代变革的脉络。从中国广播80年来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近40年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技术水平的提升对广播受众以及广播媒体自身带来了怎样的巨变。......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