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近40年来,我多次参与高端采访,主持过多档节目、现场直播,演播过20多部长篇小说,在越南本土出版3部译著,还为多个访华的越南党政高级代表团做随团翻译等。然而,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让我倾注更多时间和心血的,却是《玉莹信箱》栏目,她一直伴随着我,不离不弃。在此,我就谈谈我与《玉莹信箱》近40载的那些故事。......
2023-11-22
2009年7月,在学习了四年希伯来语之后,我有幸进入刚刚成立的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希伯来语部工作,成为学生时代向往的国际传播工作者中的一员。当时,基于对媒体发展趋势的判断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条件限制,希伯来语部并没有走传统广播的道路,而是选择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平台,以新媒体产品作为主营业务。其后三年间,我们几个“新手”尽心打造了专注中国文化和旅游的国际在线希伯来文网,并使其成为以色列来华旅游的“攻略宝典”。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2013年,时刻关注主流外媒和以色列当地媒体等竞争对手动向的我,嗅到了社交平台快速崛起的气息,年轻人的冲劲和好奇心促使我策划了首个视频节目——《说希伯来语的中国人》,在Youtube和Facebook平台播出。该视频第一次打出“中国小溪”的“网红”招牌,新鲜的亚洲面孔和地道的希伯来语在“小溪”身上的新奇融合,让以色列受众先是眼前一亮,继而深受触动。有以色列网友看到视频后留下了这样的评论:“在遥远的中国,有一位年轻人如此热爱我们的国家,操着比我还熟练的希伯来语介绍中国文化,这是我见过最魔幻又最感人的景象。”在之后的工作生涯中,我收获了数不清的友好评论,这些支持和鼓舞源源不断地注入我的心间,滋养着我作为一名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国“网红”的初心。
《说希伯来语的中国人》视频引发大量以色列社交账号转发,并成功吸引了以色列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其中,以色列电视台10频道王牌栏目《夜间新闻》迅速联系到我,采制了时长5分钟的电视节目在以色列首播,反响热烈。以色列国家电台也第一时间采访我,我抓住时机,在节目中深度介绍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职责和希伯来语部的具体情况,突出我们作为中以交流桥梁的作用,淡化对象国受众心中固有的“宣传”形象。同年年底,我趁热打铁,利用个人假期赴以色列参与录制多档电视节目,其中包括以色列经典访谈类栏目《L&K》,并与10频道当家主持人共同主持“2013年度视频节目盛典”等。自此,我走出了对以色列“网红传播”的第一步,以“网红”为抓手,在新媒体和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之间自由切换,融合发展。
而这一发展路径也在此后的几年内进一步拓展,形成了一种“新媒体——电视媒体——广播电台——平面媒体”的逆向发展模式。2013年至2016年间,我带领团队年均制作原创新媒体节目70期,并与以色列电视、广播媒体合作报道中国相关主题200余次。其中,拳头产品《小溪说中国》与10频道《夜间新闻》栏目进行常态化合作,双方平台同步播出逾百期。(www.chuimin.cn)
2015年,网络剧萌芽,我感觉这会是一个进一步夯实“网红”形象的好契机,遂利用先前积累的与以色列网络媒体的合作资源,带领团队策划摄制13集网络剧《玩转中国》,于2016年下半年陆续在希伯来语部社交平台和以色列最大门户网站Walla网同步播出,该剧集在向以色列受众介绍西藏、云南、陕西、四川、黑龙江等中国旅游胜地的同时,进一步塑造了小溪“亲切、真实、可信赖”的“网红”形象。剧集播出后,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向我部发来表扬信,称我们适时推出各种新媒体产品,“为以色列民众了解中国打开了新窗口,为两国关系发展夯实了民意基础,也是对我馆公共外交工作的有力支持”。2017年,《玩转中国之成都》获优秀原创网络视听节目推选活动优秀网络科教/人文节目奖。
如果说“网红传播”是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有效载体,那么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力的迅速提升才是国际传播的“硬通货”,以色列受众对中国的兴趣已从以往的纯文化,转移到更务实的科技、经贸合作等方向。2017年,为纪念中以建交25周年,中国驻以色列使馆联合希伯来语部与以色列电视台2频道合作拍摄了5集聚焦中国发展的系列纪录片《中国制造》。作为以色列首部介绍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大型纪录片,11月5日至9日,《中国制造》在以色列电视台晚间黄金档《新闻联播》栏目,以“中国周”为专题名称连续播出5天,最高收视率达25.6%。我作为节目中方主持人与以色列《新闻联播》两名王牌主持一起,在9天的摄制时间内采访40个企业及个人,内容涵盖我国基建、教育、电商、制造业、对外贸易等领域。以色列电视台2频道在成功播出后向我部发来感谢信,称纪录片“赢得了杰出的收视效果,更引发了以色列全国人民对于中国相关主题的广泛讨论,让以色列受众得以了解到一个开放、自信、真实的中国”。
至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希伯来语部共与以色列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各类形态的主流媒体合作报道中国近500次,制作原创视频500余个,新媒体平台累计视频观看总量3000余万(以色列Facebook注册用户约500万),创小语种“网红”国际传播之先河,有效扩大了我国在以色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我也成了以色列人熟悉的中国面孔,走在中国大街上完全“路人甲”的我,在以色列即使墨镜出街都会被粉丝认出。以色列兄弟媒体还多次邀请我参加真人秀等综艺节目,间或也有电视剧导演找我试镜。在这些肯定的背后,我更看到自己肩负的重任,那就是作为一名说希伯来语的中国“网红”,牢记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有关声音的回响: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的文章
工作近40年来,我多次参与高端采访,主持过多档节目、现场直播,演播过20多部长篇小说,在越南本土出版3部译著,还为多个访华的越南党政高级代表团做随团翻译等。然而,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让我倾注更多时间和心血的,却是《玉莹信箱》栏目,她一直伴随着我,不离不弃。在此,我就谈谈我与《玉莹信箱》近40载的那些故事。......
2023-11-22
新疆广播电视台诞生于1940年12月30日的新中国广播事业,迎来了80华诞,这是值得热烈庆贺的日子,我们会不忘初心,沿着老一辈广播人开拓的事业,继续奋力前进。直到今天,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一直矗立在这道洒满党的阳光的山坡上,这里成为了讴歌新疆历史发展的高地。不忘初心,广播永远在路上,是我们神圣的使命和历史责任。多年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行动。......
2023-11-22
20世纪90年代,随着广播直播化的普遍推广,广播新闻文本开始向更显快捷的连线报道发展。而电视的电话连线报道则基本上等同于广播的连线报道。10多年来,随着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级广播电台直播的常态化,广播新闻文本逐渐向着连线报道和记者口述录音报道两种形态并重的方向发展。相对于连线报道,如果时效不是特别紧张,记者口述录音报道更能兼顾音响和采访录音的使用。......
2023-11-22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称青云山为“电视台那座山”,只因这里曾是贵州广电事业的摇篮。贵州人民广播事业从此诞生。1951年4月5日,贵阳人民广播电台更名为贵州人民广播电台。1956年11月13日,贵州省广播事业管理处成立,与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在电台街华家阁楼合署办公。......
2023-11-22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在80年的奋斗历程中取得的光辉业绩,注定将与所有参与广播的人一起载入史册。纪念人民广播80年,心潮澎湃,感慨万千!——1979年12月,全国第一家集制作、播出、传输为一体的立体声广播电台在广东试播,1980年正式播出。国家广电部在广州召开现场会议,通过了广东电台提出的国家立体声广播五项标准。......
2023-11-22
“我们的世界本身就是庞大的听觉空间,大自然的风声细语、虫鸣鸟叫,人类的吃喝呐喊、管弦丝竹。”黑格尔将视觉和听觉称为认识性的感官。⑨这意味着,与“看”不同,听觉传播是非排他性注意,听觉印象降临我们而从不需要自觉的关注,⑩被动多于主动,听觉对声音的反应时常隐而不显,除非受到过强的音量刺激。因此,重建主体的“听知觉”和“声音文化能力”,对于矫正日渐“数字化”和“图像化”的当代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3-11-22
广播特色不丢,疫情期间第一时间转型“战地广播”。第一时间启动战时应急报道机制。赛立信调查显示,疫情期间湖北之声在武汉地区市场占有率超过15%,环比涨幅超过35%,武汉与湖北地区市场占有率排名均第一。湖北之声在聚合音频直播平台的点击量也有不俗表现,日点击量20万,点击量和升幅均为湖北广播电视台各广播频率最高。经此一役,湖北广电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核心竞争力得以刷新和彰显。......
2023-11-22
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在召开大会时,用无线电对全国工农群众发出通电。1933年12月10日,红色中华新闻台为“二苏”大会期间组织广播宣传活动向苏区中央局宣传部呈报了一份报告。如果能够消除分歧争议,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历史将追溯到20世纪1931年,而我们今天要纪念的可能就不是80周年了。......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