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声音的回响:听众故事与真情共生

声音的回响:听众故事与真情共生

【摘要】:笔者虽未曾有缘与伊藤先生谋面,但多年后,翻看2006年由日本听众投稿结集成书的《我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仍为这一段生死相随的往事所深深打动——一个人如若愿不惜生命来维系一份情缘,这定不是一般的真情。若不是疫情影响,今年10月,他和两个女儿仍会如约来北京看望他的中国孩子和友人。北京放送和听众的真情互动,就像大海里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数也数不完。

北京西郊的万安公墓里,长眠着一位日语广播的老朋友——伊藤彰一,每年清明,日语部都要前往这里扫墓。1999年8月,时任日中交流俱乐部代表干事伊藤率团访华之际,不幸在下榻的酒店突然离世,年仅50岁,他的父母决定将其一半的骨灰带回日本,另一半就安葬在他深爱的中国。

笔者虽未曾有缘与伊藤先生谋面,但多年后,翻看2006年由日本听众投稿结集成书的《我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仍为这一段生死相随的往事所深深打动——一个人如若愿不惜生命来维系一份情缘,这定不是一般的真情。70多年来,听众和“北京放送”的真情互动中,留下了很多很多的故事,因篇幅限制,仅仅列举其中极少的一部分:

山梨县甲府市的神宫寺敬先生,生于1920年2月生,是一位长寿健康的老人。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坚持收听北京放送的广播。二战末期,在通信公司任职的他被迫应征入伍,成为侵华日军的一名通信兵,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战斗,但他深深反省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发誓要用毕生的力量呵护两国的和平与友好。1986年,他得知电台很多年轻播音员并没有去过日本,就主动牵线搭桥,开辟了当地电视台接受我台播音员赴日培训的渠道,延续至今。老人家携家人一道,恪守承诺。若不是疫情影响,今年10月,他和两个女儿仍会如约来北京看望他的中国孩子和友人。期待明年能在金秋的北京再次恭候老人家的到访。

同样于20世纪50年代就收听广播至今的是日本“国铁”(国家铁路,后私营化,今JR前身)时代就从事工人运动的岩田博先生(岐阜县美浓加茂市),1978年10月,他第一次到访了中国,所到之处受到接待方和一般民众的热情迎接,回国后他按捺不住兴奋之情,提笔给北京放送写下了第一封信,由此开始了他和北京放送延续至今的友谊。岩田至今仍珍藏着当年的信件和节目录音,他还收藏、保管了大量与国际台信件往来的记录以及日本国内听众组织编纂的报纸等珍贵资料,并于2011年国际广播开播70周年之际,亲自来台捐给了台档案室。

为“北京放送”所吸引的听众,并非都是成年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掀起了无线电热,其中既有私人电台的爱好者、也有不少人是通过短波收听国外电台对日广播的BCL听众,现在在东京都北区经营一家眼镜店的大井直行就是其中的一员。60年代末,还是小学生的他,就曾收听过北京放送,但当时的广播用词生僻、内容也听不懂就没有坚持下来,1973年以后,大井斥5万日元巨资买回了一台三波段短波收音机,此后他一直坚持收听北京放送至今。1988年3月,首次访华的大井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请他在北京的笔友带自己去复兴门外的北京电台去看一看,负责来信接待工作的李健一热情地欢迎了他。在日语部,他说“看到在电波里架设桥梁的这些声音的真人,就站在自己眼前,我感觉无比高兴,这是我人生中永远都无法忘记的一幕”。大井在东京坚持义务献血,每次到访北京,也都不忘去设在王府井或西单的义务献血车,他说只要自己还健康,今后都会继续与中国朋友分享他的“元气”。(www.chuimin.cn)

千叶县馆山市的原田桂子女士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到了晚上,她喜欢边做手工或是边练习书法,边收听广播,1980年她因太极拳对中国产生了兴趣,又因偶然之间听到“这里是北京放送局”的呼号,“信号清晰,内容也很有趣”,从而成为一名忠实听众。她先是从广播里听到“希望工程”的简介,继而又在电台寄来的日语月刊杂志《人民中国》上读到了详细报道,她和先生商量后,立即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将母亲赠予自己的100万日元捐给中国的希望工程,因为她“希望这笔意外之财能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时任东京支局长张富生收下这笔善款并带回了国内。而这只是原田援助事业的第一步,回家之后,她和身边的朋友约定——每天捐出300日元(一杯茶点),每个月定期存下1万日元。15年过去了,原田手捧200万日元的存款,再次来到北京,在电台的协助下,她用这笔钱购置了电脑、取暖设备,送往了河北省丰宁县六道沟小学,她说,“虽然我只是一个靠退休金度日的老人,但能用这笔钱为有着美好前途的孩子们做出些许贡献,是我无上的荣幸。”

……

北京放送和听众的真情互动,就像大海里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数也数不完。岁月流逝,不少老听众化作了天上的繁星,很多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保持着和电台的互动和联系。他们中,既有昔日的老兵、也有老兵们的子女,或是在日本殖民时代的东北度过青春岁月或儿时时光的人、抑或是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吸引——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喜爱中国、希望日本与中国一直友好相处下去——正是前辈们全身心投入打造而成的听得见、摸得着的北京放送,给了他们的思绪一个安放的平台。

在日语广播的老人中,也有很多人珍视这份来自日本民间的真情,在个人赴日探亲、旅游期间,前往探望病榻上的老朋友,虽然见面了也只是握紧他们的手,只是微笑地看看她们,然后是伤感的作别,谁也无法改变生命的无奈,但这份情感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