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玉莹信箱:声音回响与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

玉莹信箱:声音回响与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

【摘要】:但由于中越边境冲突,冷战期间,两国人民往来中断10多年,加之越南对中国的敌对宣传和国际上对中国的歪曲报道,许多越南听众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缺乏了解,甚至误解,《玉莹信箱》成为听众了解中国的窗口。在我对越宣传方针转变过程中,《玉莹信箱》作为最接近听众的栏目也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时期《玉莹信箱》栏目已成为集服务性、知识性、欣赏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栏目,解疑释惑,帮助听众了解中国。

1991年,中越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后,从越南本土给我台来信的听众逐年增多。中越两国毗邻,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制度相同。但由于中越边境冲突,冷战期间,两国人民往来中断10多年,加之越南对中国的敌对宣传和国际上对中国的歪曲报道,许多越南听众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缺乏了解,甚至误解,《玉莹信箱》成为听众了解中国的窗口。一些青少年听众来信表达对中国的好奇,渴望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老听众则多是回忆中国在越南抗法、抗美斗争中给予他们的巨大和无私的援助,为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高兴。在我对越宣传方针转变过程中,《玉莹信箱》作为最接近听众的栏目也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时期《玉莹信箱》栏目已成为集服务性、知识性、欣赏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栏目,解疑释惑,帮助听众了解中国。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尚未普及。此时,国际台越南语无线广播是越南听众了解中国的唯一渠道。他们来信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文化、教育、民俗等各个领域。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最感兴趣,比如有的听众问: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谁、中国的汉字是怎样形成的、秦始皇的陵墓有多大规模、曹操墓在哪里等等;他们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也甚为关心,包括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各国解体的看法、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中国改革开放情况、乡镇企业等等,不胜枚举。(www.chuimin.cn)

当时没有互联网,工作效率不高。为编好每一期“信箱”节目,编辑往往要几进几出资料室查找资料,翻阅多种书报。每当遇上难以解答的棘手问题而又没有现成资料可用时,就需要走出去或通过电话向有关单位和人员采访、求教。为更好地满足越南听众对中国过去和现在情况的了解,栏目不仅要怀有为听众服务的满腔热情,还要尽可能多的掌握中国历史和现实情况,只有自己首先了解,才能向听众介绍。由于我出生在越南,对越南的风俗习惯基本了解,为做到节目的针对性,在解答听众问题时,我经常使用越南的语言习惯,深入浅出、平等交流,使不同文化层次的听众听得懂、喜爱听,而不是大段地照念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说教式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