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玉莹信箱》平安播报:声音的回响

《玉莹信箱》平安播报:声音的回响

【摘要】:《玉莹信箱》栏目始办于1983年10月,是越南语部首次以播音员名字命名的栏目。这些来信急切希望通过“信箱”节目,向家人报告平安或寻找失去联系的亲人。1986年,《玉莹信箱》被国际台评为名牌栏目。《玉莹信箱》开设时,中越关系尚处于非正常时期,栏目把针对性作为主攻方向,以巧妙独特的服务方式,寓政治于服务之中,赢得数以万计越南听众的欢迎,也为越南语部日后的听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玉莹信箱》栏目始办于1983年10月,是越南语部首次以播音员名字命名的栏目。

越南语部原来是国际台的来信大户,在中越两国关系友好的20世纪60年代,曾创下一年收到数万封来信的纪录,但当时并没有开办定期的“信箱”栏目。70年代末,中越关系恶化,越南听众与我台的联系逐渐减少以至中断。越南出现船民潮,大量难民从海上、陆上逃离越南,有的与家人失散。越南语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办《玉莹信箱》栏目的。我们及时把握许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越南家庭的悲惨遭遇,通过“信箱”节目,开展对越听众工作。

“信箱”节目播出不久,我们开始陆续收到越南船民的少量来信,如获至宝。这些来信急切希望通过“信箱”节目,向家人报告平安或寻找失去联系的亲人。我们根据这一特殊情况,决定了栏目的主要内容是为越南船民与其仍在越南国内的亲人传递平安信息并帮助他们重新取得联系。(www.chuimin.cn)

为了使“信箱”栏目更具接近性、亲切性,越南语部特地以我的播音名“玉莹”命名栏目,并由我本人固定主持。我曾有过逃离越南的经历,又亲历过越南抗美战争,特别能够体会逃离过程中与亲人失去联系时的急切心情,因此只要收到这类来信,我都会尽快处理,并用深切的同情和亲切的情感在节目中播报每一封来之不易的船民来信。记得1985年,越南语部记者前往侵柬越军战俘营进行采访,多名侵柬越军战俘委托记者,把写好的家书带去北京,希望通过《玉莹信箱》向其家人报平安,诉说思乡、思亲和厌战的心情。有的信笺还沾有侵柬越军的血迹。本着人道主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封侵柬越军的家书,用笨重的打字机将信重新打出来,配以怀乡思亲的越南歌曲在节目中播出,引起越南听众强烈的反响。一些流落到欧美的越南船民纷纷给我们来信,许多辗转我沿海地区外逃的越南船民也逐渐消除顾虑,主动给我们寄来信件或录音带,希望通过《玉莹信箱》转达他们的思亲之情。到1986年初,难民的来信越来越多,节目越办越火,每周一期的“信箱”已经不能满足听众希望及时获知亲人消息的迫切要求了,于是我们又增设《玉莹信箱》的姐妹栏目“难民音讯”,也是由我来负责,同样受到越南听众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到1988年底,这两档栏目共播报听众平安家信4000多封,在越南听众中产生广泛影响。1986年,《玉莹信箱》被国际台评为名牌栏目。

《玉莹信箱》开设时,中越关系尚处于非正常时期,栏目把针对性作为主攻方向,以巧妙独特的服务方式,寓政治于服务之中,赢得数以万计越南听众的欢迎,也为越南语部日后的听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