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电波传情谊: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

电波传情谊: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

【摘要】: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部工作,负责采访、主持意大利语广播节目,终于将我最热爱的外语专业和广播事业完美地合二为一。近年来,随着对意传播的逐步深耕,对外广播也从最初单一的短波、中波广播,逐步转变为本土电台、网络音频节目,更有与意大利广播同仁联合制作的各类广播节目落地本土。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以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被传递给对象国听众,而我,也有幸成为这一切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金 京

想来,我从小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广播迷。从记事时,家里的桌上、枕边,总有一个小小的便携式收音机陪伴着我,我对这种可以传递故事和情感的声音近乎痴迷,当时太多的资讯和音乐都是从这个小小的广播中获取而来。那个年代的通讯远没有现在发达,而广播于我的感觉,就像机器猫口袋里的任意门,打开它,我就可以通向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无比神奇。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部工作,负责采访、主持意大利语广播节目,终于将我最热爱的外语专业和广播事业完美地合二为一。都说如果你的工作恰好是你的爱好,就是最大的幸福。第一次坐在录音间的麦克前,用外语把自己的声音传递给彼岸的意大利听众,第一次听自己的节目,第一次收到听众的来信和肯定……那种感觉是终生难忘的。

在负责广播节目的10余年里,由我负责策划、采访、主持、制作的节目有数百期。由于小语言的各种局限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我们的广播节目从采编播译和制作播出,基本都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很多时候,为了做一期让自己满意的广播节目,利用各种手段寻找被采访对象,为了10分钟的节目要录出10个小时的声音素材,对配乐反复的推敲,对成品节目反复的雕琢。但也正是这样,广播将我锻炼成了一名多面手,从最初的广播小白,到熟练掌握对外广播节目的选材、策划、采访、整理、制作及创作过程,到成功采访无数中意两国政要、名人和各界人士,到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彩虹奖等数十次大奖,广播,将我逐步历练为一名合格的记者、编辑、主持人、播音员。体验了太多难以忘怀的经历,交到了太多各行各业的朋友。(www.chuimin.cn)

近年来,随着对意传播的逐步深耕,对外广播也从最初单一的短波、中波广播,逐步转变为本土电台、网络音频节目,更有与意大利广播同仁联合制作的各类广播节目落地本土。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以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被传递给对象国听众,而我,也有幸成为这一切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总是有一些特殊的经历和感人的瞬间让我终生难忘。每个节目背后,都包含了太多我与被采访对象、与听众的故事和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