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人民广播80年:继往开来,展望辉煌未来!

中国人民广播80年:继往开来,展望辉煌未来!

【摘要】:展望未来,我深切地认识到:继往不易,开来更难。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全球传播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⑥刘继南、周积华、段鹏等:《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国际关系的新视角》,第88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在过去的70多年期间,几代国际广播人以同样的精神,为完成各自年代赋予的使命,奉献着青春年华、聪明才智。这支队伍中包括我们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参与过上山下乡,投身于改革开放,受益于改革开放的50后群体。

回顾历史,我们虽然没能赶上对外广播创业和大发展的辉煌,但我们在建设现代国际广播体系中贡献了我们的青春、智慧和力量,也分享了总台创新拓展全球传播成果的喜悦。展望未来,我深切地认识到:继往不易,开来更难。我们不能片面地否定和切断历史,否则就会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我们更不能因循守旧和停滞不前,否则就会坐失推动发展的机遇。没有历史的事业会因缺乏文化的积淀而无传统可承,没有发展的事业会因缺乏美好的前景而后继无人。

继往,就是要准确理解历史,继承优良传统。作为继承者,一定要牢记,虽然我们现在面对节目的形式多样化、生产的方式多媒体化、传播的手段多元化、媒介的形态综合化等新变化和新局面,但我们肩负的使命没变,仍然从事着跨国界、跨文化和跨意识形态的国际传播;传播的宗旨没变,仍然是传达中国的声音、表达中国的立场;传播的目标没变,仍然是服务各国受众、增进理解和友谊;传播的基本原则也没变,仍然是增强传播的吸引力、感染力,提升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我们仍需坚持几十年来形成的、经实践反复证明是有效的做法。

开来,就是要准确认识使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传承者,必须在履行基本职责、继承基本原则和遵循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技术和新需求,创新发展思路、创新运行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才能建立起与我国日益增长的国家实力、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

我认为,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广播人的使命,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自觉强化三个意识。

一是政治意识:政治是做好工作的导向和根本。讲政治,就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尽心尽责尽力,出现问题,主动承担责任,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信任。抓宣传业务时,以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和树立良好中国形象为标准,严把口径关;抓行政管理时,以促进事业发展和体现党的执政能力为尺度,严把政策关;抓队伍建设时,以坚定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在全球传播工作中,站稳中国立场为基本要求。

二是学习意识: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讲学习,就是要坚持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新知识、了解新技术,跟上新形势。坚持学习是我们加强道德修养、增强业务素质,提升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了解基本政策、掌握基本情况、熟悉基本数据,为开展工作积累知识的必然手段。此外,还需善于总结,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更要总结失败的教训。他人成功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开拓工作的思路,他人失败的教训可以告诫我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就像交通规则,只要你自觉遵守,警察和处罚自然远离你。

三是协调意识:协调就是协作、调和、促成合力。讲协调,就是要从全局出发,明确职责,摆正位置,增强信任,补位不越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建设现代综合新型国际传播媒体需要打造融媒体传播的业务群体,没有协调意识,则将一事无成。

总而言之,要做到抓政治、促业务、懂感情。政治作为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业务作为一个载体、一个平台;感情作为一条纽带、一种文化,形成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成为激励我们投身事业的理想,成为我们展示才能的舞台,成为我们维系团队的抓手。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全球传播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注释

①此前,国民党政府先后在南京(1936年~1937年)和重庆(1938年~1949年)开办过针对在华外国人的英文广播节目(号称国际广播电台)。为了便于区别,史料把延安播出的日语广播作为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的开始。(www.chuimin.cn)

②笔者注:“灯下亮”工程是指改革开放后,中央外宣办为了解决在华外籍人士看不懂中文电视、听不懂中文广播、看不懂中文报纸的窘况,做好针对“送上门”来的外国人的外宣而策划的外宣项目,其目标是对“来到中国内地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进行充分、有效的信息覆盖”。

③笔者注:同时期还提出过与之类似的表述是:入耳、入脑、入心。

④郭可:《当代对外传播》,第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⑤沈苏儒:《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第7页,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

⑥刘继南、周积华、段鹏等:《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国际关系的新视角》,第88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⑦刘继南、周积华、段鹏等:《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国际关系的新视角》,第88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⑧孙立英:《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24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⑨球域化覆盖指向全球化受众报道区域化话题以及向区域化受众报道全球化话题。

(作者系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译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