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人民广播80年:融媒体传播的颠覆与推动!

中国人民广播80年:融媒体传播的颠覆与推动!

【摘要】:但面对你们应该做最有新闻广播特色的新媒体的观点,我个人并不赞同。这样的内容,一点也不“新闻广播特色”,这样的形态,似乎一点也不新媒体。那么中国之声新媒体就是发挥声音特色的新媒体吗?我们只有打破传统媒体的格局,拓宽思路,采用符合产品特性的传播形式,才能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中国之声新媒体部的所有成员于2019年合并至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员工被分散到中心不同部门的各个小组,我依然在做新媒体的事情。

中国之声新媒体扎根于广播电台,如何为自己的性质下定义?到如今依然没有定论。但面对你们应该做最有新闻广播特色的新媒体的观点,我个人并不赞同。3年前,我们开启了新媒体日更专栏《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邀请中国之声及台内优秀播音员,朗读80、90年代语文课本上的精彩篇目。内容发出之后,包括知识付费类app“得到”及“喜马拉雅”等音频app平台多次商谈与我们合作推出相关内容的可能,教育部官微“微言教育”多次转发我们的专栏节目。而我个人参与的工作,则主要是在网络旧书市场里寻找品相较好的旧课本,并通过扫描仪和图像处理软件,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做数字化处理并永久保存,随后打印出来,找播音员老师们录制。这样的内容,一点也不“新闻广播特色”,这样的形态,似乎一点也不新媒体。但这些内容恰恰是如今新手爸妈们童年的回忆,这些声音温暖了他们疲惫的夜晚时光。还有一些学校的老师,也将其作为课间的伴随音频,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声音是最标准的诵读教材。

那么中国之声新媒体就是发挥声音特色的新媒体吗?前述《央广女主播朋友圈》却是一个视频交互类H5;2018年《穿越改革开放40年》,则是一组受到广泛转发的手绘海报;2019年推出的《定制你的声音读两会》,其实是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用户音库的小程序……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案例中,我们既可以是声音特色、也可以有短视频、AI新技术等任何值得探索的形态。这样的探索还在继续进行中,并可能一直继续下去。不要因为是广播电台,其新媒体业务就仅做声音的内容。新媒体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发展,就该遵循互联网传播的规律,从制作力、传播力等角度提升自有品牌影响,而不是先给自己设限,逼迫自己只能做“老本行”的新媒体。今年总台新闻新媒体与李佳琦共同网上直播带货助力湖北;人民日报联名李子柒推出螺蛳粉,都在力图让自己的新媒体品牌深植更多用户。

新媒体的探索充满了不确定性,学习、探索、失败、胜利都是新媒体人必须日常面对的现实。我们只有打破传统媒体的格局,拓宽思路,采用符合产品特性的传播形式,才能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www.chuimin.cn)

中国之声新媒体部的所有成员于2019年合并至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员工被分散到中心不同部门的各个小组,我依然在做新媒体的事情。回想自己的经历,这些年在新媒体岗位做过编辑、摄影摄像、技术开发、美编等各种任务,以至于每次写年终总结时都在纠结对自己的岗位描述到底怎样才能精确。我不再害怕陌生与变化,希望自己能保持“不断学习”与“为用户着想”的习惯,继续迎接新媒体深度融合时期的未知挑战。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新媒体能够做出与“140字”的微博、“摇一摇红包”的微信一样,百姓提到就能想到总台品牌的产品,假如我能参与其中,那将是我最幸运的事。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