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少儿广播:探索与发展

中国少儿广播:探索与发展

【摘要】:各地电台在中央台少儿节目的影响下,纷纷开办了各类青少年节目。中央台的《星星火炬》和《小喇叭》便成为领航儿童广播的旗舰。因此,中央台少儿部义不容辞的联合全国各家电台,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少儿广播的联合体,来一起研究和探讨中国少儿广播的发展与未来。这是中国少儿广播界的一项重大的举措,受到了国家广播电视部、教育部、全国妇联和团中央少工委等领导机构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相继参加了启动仪式,并发表了贺词。

李晓冰

1984年12月,全国少儿广播研究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作为发起单位,主办了研究会隆重的启动仪式和首届年会。

那年,我正好大学毕业分配到少儿部《小喇叭》组。为全国少儿广播研究会首届年会做服务,应该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件具体而又重大的任务。

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我没有赶上前期的筹备工作,也不知道成立这个研究会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只知道这是一个联系着全国少儿广播栏目的新机构。在这个机构里,我认识了许多和我一样热爱少儿广播的同道朋友,更有机和大家一起畅聊少儿广播的各种设想、制作经验,甚至还制定出联合制作节目的“君子协定”,创作出许多至今值得回忆的优秀作品。当然,这都是后来在研究会里获得的业务上的巨大成果。

那时候,我的具体任务是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人员,收集登记他们带来的参加交流的节目样带。这项任务对我后来的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要对节目分类造册,我不仅要登记好项目明细,还要实际听验每一个节目,以防出错。因此,我有了一次得天独厚的极好的学习机会。对各地电台制作的优秀少儿节目有了非常具体的了解。那些对象性极强的采访,有别于成人节目中的你问我答。闭上眼睛听童话广播剧,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就像看电影似的。生动形象的讲故事和亲切自然的主持,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少儿广播的美和博大精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有历史故事、传说故事,今有革命故事、童话故事,未来还有科幻故事等等,都是少儿节目所涉猎的主题。

因为我是《小喇叭》栏目的编辑,所以私下里对低幼节目特别关注。我发现除了《小喇叭》以外,全国还有《小百灵》《小号角》《小红花》《小螺号》《小花朵》《小星星》等一大批“小”字头的伙伴,节目内容也都是以讲故事为主,而且主持人的故事讲得也特别精彩。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些主持人都曾或长或短的在中央台少儿部进行过业务交流,大多都受到过孙敬修、曹灿、康瑛、徐文燕,以及王羽等老师们的亲自指导。作为业务交流,他们也会跟随著名的儿童节目导演钟晓冬、李正华、尹纪芸、万里彬进入机房观摩制作节目和全过程。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愿意长时间“泡”在《小喇叭》编辑部,一边翻阅大量的稿子,一边和编辑们共同创作新节目。他们与《小喇叭》有着极深的渊源,可以说是《小喇叭》设在各地的分支,也是为《小喇叭》输送优秀节目的园地。

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让中国广播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高速发展的时期,少儿广播也在这个阶段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各地电台在中央台少儿节目的影响下,纷纷开办了各类青少年节目。中央台的《星星火炬》和《小喇叭》便成为领航儿童广播的旗舰。因此,中央台少儿部义不容辞的联合全国各家电台,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少儿广播的联合体,来一起研究和探讨中国少儿广播的发展与未来。这是中国少儿广播界的一项重大的举措,受到了国家广播电视部、教育部、全国妇联和团中央少工委等领导机构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相继参加了启动仪式,并发表了贺词。参加会议的代表近70人,会员单位达40多家。在首届年会上确立的由中央台作为会长单位的决议,一直延续至今。

在中央台少儿部的组织和带领下,全国少儿广播研究会轰轰烈烈的活跃了整整20年。虽然会长从刘涵、贾玉芝换成了易杏英、郝尚勤,少儿部的历届主任不仅为中央台少儿节目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少儿广播事业付出了极大心血。《星星火炬》和《小喇叭》也成为全国少儿广播的标杆和旗帜。

在这期间,《小喇叭》节目依托研究会,开展了很多极有影响力的大活动。其中包括,开拓性的组织全国幼儿园的孩子们,参加“全国幼儿讲讲故事比赛”,让4至6岁的小朋友,讲他们自己喜欢的故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幻想力,同时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豪华的才艺展示平台。首届活动的优胜者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展演,受到国家领导同志的接见。另外,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全国幼儿教师讲故事比赛”,为长年给孩子们讲故事的老师们,开辟了展示才艺的大舞台。全国近千名幼儿教师参加了比赛。甚至有获奖者因为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走进了广播电视人主持人行列,成为当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

无论是孩子们的讲故事比赛,还是老师们的讲故事比赛,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儿童语言艺术的发展进程,提高了幼儿园语言表演艺术的水准,并由此使“讲故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从业者学习和研修的一门艺术课程,以至于后世效仿者,将此类活动发展成为让孩子进军艺术领域的第一个台阶。

然而,“讲故事”的最高殿堂,依然是《小喇叭》。因为《小喇叭》不仅是中国的故事宝库,同时也是中国故事家的摇篮。

2004年,随着中央台大规模的节目调整,中央台少儿部被撤销了。在静默了一年多之后,全国少儿广播研究会改名为“青少节目研委会(广播)”,和其他专业委员会一起,纳入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统一管理的序列之中。会长台仍由中央台担任,会长则直接由副台长挂帅,我也由“服务生”荣升为秘书长,具体负责委员会的各项事务

进入21世纪以后,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媒体竞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电视的迅速崛起,使广播变的黯淡了。许多少儿广播栏目也在“为生存而战”的阵地上,逐渐撤离了战场。当中央“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出台时,全国少儿广播栏目的存量已经岌岌可危,甚至一些老牌名牌的少儿栏目也不得已让出了广播时段,许多优秀的少儿广播工作者也只能改行做其他节目去了。

少儿广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幸运的是,几代中国孩子都非常熟悉的《小喇叭》,依然嘹亮的吹奏着“嗒嘀嗒”!(www.chuimin.cn)

2005年11月,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的积极运作下,“青少节目工作研委会(广播)”在绍兴召开了更名后的第一次会议——筹备会。然而,参加会议的仅有十几家台的20多位代表。

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的面前。一是强势的少儿电视节目已经风靡全国,所有地市以上的城市都纷纷开办了少儿频道,开始大量播出声屏并茂的电视节目和海量的动画片。全国近80%的孩子被牢牢地吸引在电视机前,以至于家长产生了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会损伤眼睛的顾虑。二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少儿广播失去了媒体优势,听众日渐减少,经费短缺,专业人才大量流失,节目时段被强行挤占。甚至很多的家庭已经没有了收音机

在强烈的对比之下,少儿广播令人担忧,前景十分渺茫。虽然《小喇叭》还在广播,但也是听众寥寥,反响平平,似乎成为一种标志和令人不忍割舍的情怀。

少儿广播真的已经走到了尽头吗?时代真的不再需要少儿广播了吗?这不只是《小喇叭》的困惑,也是全国少儿广播的困惑。

大家把目光又投向了中央台《小喇叭》。在迷惘中,交通广播的异军突起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这个以服务有车族为主要目的专业广播,随着汽车进入家庭而成为各地电台的热点,创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于是,有研究者提出一个新的观念,以小众化、专业化求发展,加强对象感和服务意识,使广播在夹缝中绝处逢生,走出困境。

与交通广播相比,《小喇叭》的服务对象是4至6岁的孩子,不仅属于“小众”,更是特殊受众。对学龄前儿童广播无疑也是一种对象性极强的专业化广播。但是,如何唤回听众,让孩子们重新爱上广播节目,成了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至此,“青少节目工作委员会(广播)”把全国所剩无几的少儿广播栏目组织在一起,以中央台《小喇叭》为龙头,再次联合行动,用“抱团取暖”的方式,一方面扩大少儿广播的整体影响力,一方面互相依托共同提高节目质量和生产能力。从2007年春节开始,由《小喇叭》牵头,全国少儿广播栏目以“同一主题,统一片头,各具特色,分别制作,联合播出”的方式,推出了《中国娃娃过大年》系列节目。这套节目不仅在中央台《小喇叭》播出,全国各地也同时播出,因此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当不同风格、不同地域、不同特色和各具风采的主持人,带着操各种口音的小朋友们欢天喜地地出现在同一平台上的时候,这道“风景”立刻成为春节期间广播节目的一大亮点,从而紧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节目显现出的整体效应,冲击着媒体市场,因此被许多电台列为春节重点栏目,不仅突破了收听率的新高,也为电台创造了难得的商机。经过几年的打造,《中国娃娃过大年》成为少儿广播的品牌。《小喇叭》也再次发挥出了行业旗舰的巨大作用。

当第八届年会(2015年)在常熟召开的时候,“青少年节目工作委员会(广播)”又一次进行了更名,称为“青少广播节目工作委员会”。会长仍由中央台副台长兼任,我也依然是秘书长。所不同的是,委员会的会员台已达到了近50家,参加这次年会的代表和同时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集体采访“红色教育基地——沙家浜”活动的记者,有60人之多。

2016年,中国少儿广播的联合舰队再次挂起风帆,全速启航,共同为“纪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开播六十周年”开展了“中国家庭故事大赛”活动。经过三个多月的评比,最终有80多个由地方电台选送的优胜家庭来到北京,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厅进行了现场录制和展示,他们表演的作品都在《小喇叭》节目中圆满播出。这次活动不仅唤起了爷爷奶奶对《小喇叭》的回忆,也让当今的孩子知道了《小喇叭》,并且走进了《小喇叭》。而更多的家庭正期待着参加“第二届”家庭故事大赛,一展全家的集体才艺。60年的广播名牌栏目又换发新的光彩。

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小喇叭》走过强盛,也走过迷茫;有过欢乐,也有过失落。我有幸在中国少儿广播的旗舰上,见证并经历了以《小喇叭》为代表的中国少儿广播所走过的36年的历程。不管是乘风破浪,还是逆水行舟,中央台始终没有推卸领航的责任和使命,她以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精神,带领着中国少儿广播向前进发。

如今,我终于明白了,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也包括图书和杂志,任何一种“媒体”只不过是一种承载内容的传输工具。因此,《小喇叭》这个极有儿童特色的品牌栏目,在今后的日子里,到底应该通过哪一种工具进行传播,已经并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小喇叭》是一个能给孩子们创造欢乐、启迪智慧和传播正能量的信息源,即使人类研发出更快更便捷的传输工具来替代现在的电视、电脑以及手机,即使收音机、电视机,甚至手机被放进了博物馆里成为文物,只要《小喇叭》保持自己的特色,坚持为孩子们服务理念,为孩子们生产他们乐于接受、渴望接受、期待接受、并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优质的文化产品,《小喇叭》就永远不会消失,永远是孩子们的好伙伴!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小喇叭》节目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