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广播站在新时代起点上,张开怀抱拥抱互联网,在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中重塑自我、获得重生。2014年8月,中央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山西广播站在新起点,一定会抓住新机遇、立足新方位、找准新坐标,用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用媒体融合重塑自我,完成由传统广播媒体向“新型区域主流广播媒体”的蜕变。......
2023-11-22
完全用声音去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高超的艺术创造。广播剧人也在尝试更加多元的主题更加多样化的体裁,不断挖掘年轻人喜欢的文学作品,拓宽创作题材。
微广播剧(简称微剧)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新媒体时代广播剧呈现的新样貌,突破了传统广播剧纯音频的局限,成功与图片、视频和动漫相融合。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广播剧走出电台的大门,参与到自媒体的洪流之中,微剧的制作团队并不都是专业的电台广播剧制作人员,有很多是活跃在网络上的广播剧、配音爱好者,社会化制作力量占到了微剧生产单位的三分之一强。他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录制、编辑。由于5分钟左右的微剧容量小,制作相对简单,演播人数少等,能够快速反映热点事件和百姓生活的微型广播剧逐步积累起越来越多的受众,微剧虽然小众但是并不寂寞。
201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率先尝试以新闻事件为线索,制作播出了7集系列新闻微剧《遇见海昏侯》,每集约8分钟。之后又推出了10集系列新闻微剧《生死攸关》(8分钟)。广播剧越来越多地与新闻宣传相结合。风生水起的微剧正在成为广播剧的新的生力军,它很好适应了新媒体时代移动伴随性、故事快节奏、选择多样性,又可回放欣赏的特点,是传统广播剧在新媒体时代迭代出的新型态。
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
2020年2月17日,一部时长14分52秒、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和中国微剧研究会联合出品的抗疫微剧《凡人小林》音频版全网上线,并同步在总台央广及众多地方台播出。2月20日,该剧编导同步配制的视听短剧《凡人小林》在“央视频”APP、@央视新闻微博上线。该作品直击人心的动人情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共鸣,音频视频、线上线下的“同频共振”,产生了强大的传播效果,纷纷点赞转发,并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据统计,该剧全网上线5天,总阅读量超过3235万、1345次观看,转发10万+、创融媒时代广播剧受众到达之最。
为时代放歌,为人民书写,总台由广播和融媒体联手推出的《凡人小林》是一次可贵的创新尝试,不仅开创了“云端联手、隔空制作”的全新广播剧生产模式,而且标志着广播剧创作传播进入了媒体融合的“云端”时代。(www.chuimin.cn)
习近平总书记说:“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我们广播人有义务呵护和培育好广播独有的艺术品种——广播剧,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的广播剧作为文艺工作的重要环节,积极组织制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发挥广播剧最大的艺术作用,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用广播艺术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
1968年,加拿大作曲家谢弗提出了“声音景观”的概念。广播剧是“声音景观”的艺术,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它必将有更多样的呈现方式,必将展现出更加强大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量。广播剧的未来在于创新,策划思维的创新、编导理念的创新、制播手段的创新、传播渠道的创新。
我们常说,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而广播既是文艺作品的传播者宣传者,也是文艺作品的创作者生产者。国家主流媒体要正面引导创作方向,更要不断创作生产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伟大作品,乘势而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2020年7月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翻译制作中心副召集人、中广联合会融媒体微剧研究会(筹)会长]
有关声音的回响: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的文章
山西广播站在新时代起点上,张开怀抱拥抱互联网,在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中重塑自我、获得重生。2014年8月,中央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山西广播站在新起点,一定会抓住新机遇、立足新方位、找准新坐标,用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用媒体融合重塑自我,完成由传统广播媒体向“新型区域主流广播媒体”的蜕变。......
2023-11-22
最初,我们最主要的新媒体产品形态是精编短视频,时长3~5分钟,大致分为《说希伯来语的中国人》《酷中国》《中国百科》3个常态化系列。基于2020年上半年的传播经验,针对新媒体报道在“快速、真实、立体”方面的更高要求,“小溪工作室”增加两种新形态产品——更具真实性、代入感的Vlog和观点性、互动性更突出的直播。......
2023-11-22
一般情况下,广播新闻文本能够通俗、生动、全面地作出报道的,作为报道作品的新闻要素和报道要件就不会是缺失的。因此,在各级融媒体单位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广播新闻理应成为融媒体新闻文本的基础性文稿。未来,广播新闻采制也将进一步融入融媒体传播的新闻产品生产流程,发挥融媒体新闻文本标准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2023-11-22
二是“系统连接”,2015年,我们自主开发“微啵云”跨媒体交互运营系统,把上述三个要素组织起来并对接播出系统,使广播也能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微啵云”项目被国家广电总局所属协会评为“2015年广播影视科技创新二等奖”。同时大力推动主持人和创意人员从挖掘声音的价值出发,融合多样传播手段,更多生产面向互联网的产品。现在广播的同事们正在认真实践,努力向打造可听、可看、可感、可交互、可交易的“新广播”的目标推进。......
2023-11-22
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工作管理体制,根据科研工作进行校院两级明确分工,理清具体内容与工作职责,有利于高效推动科研工作;三是实施教师分类评价。将教师岗位划分为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并重型三类,引导教师根据个人优势和实际特点,合理定位、科学发展。本着“研教、研训、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2023-08-26
近年来,伴随智能手机在非洲的普及,新媒体异军突起。中国的对非广播也敏锐地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发展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开启了新的篇章。但在这场竞争中,中国对国际广播始终自成一格,因为它是一家与西方媒体报道同样新闻却视角不同的独特的电台。这是中国的国际广播与其他国际电台相比的优势所在。非洲民众可能不再会围坐在收音机边,收听发自中国的短波广播。......
2023-11-22
观念艺术家杜尚作品《泉》的出现带动了后现代艺术的发展,同时推动了视觉体验的发展,视觉上的全新体验与传播媒介的改变使架上绘画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也改变着人们对架上绘画的认识。如今的艺术作品展览不只是展出架上绘画,还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特殊的视觉体验的作品,这些视觉体验主要体现在绘画作品与人类之间的互动。架上绘画的视觉体验进入全新的发展领域。......
2023-10-10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迈上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是从建立广播网站开始的。目前,北京台共有登记在案微信公众账号84个,拥有粉丝300余万。2017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融合型节目制播云平台“讯听云采集系统”和微信小程序“见外十四号”移动产品正式上线。与此同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还与“北京时间”、一直播、凤凰新闻、今日头条等27个优质新媒体平台合作,搭建了立体内容发布网,拓展了传播力和影响力。......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