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邓大姐家初访揭秘:珍贵文物与友好互动

邓大姐家初访揭秘:珍贵文物与友好互动

【摘要】:“文化大革命”后,周总理和邓大姐的外事活动搬到人民大会堂。邓大姐一直住在西花厅后院。唯一的布置是新增加了竹入先生送给邓大姐的樱花瓷盘和景德镇烧制的周恩来瓷像。没想到,被细心的邓大姐发现。这批日本客人都是第一次来中国。长期从事妇女工作的邓大姐三句话不离本行,与团长谈得融洽、亲切。会见进行中,家住岚山脚下的日本家庭主妇小冢绫子要求当场为邓大姐跳个自己编的舞。

新中国成立,周恩来总理一直工作和生活在中南海西花厅。“文化大革命”后,周总理和邓大姐的外事活动搬到人民大会堂。1976年周总理去世后,西花厅交公了,他的东西收到储藏室。邓大姐一直住在西花厅后院。

1979年6月27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邓颖超为了表示对日本朋友的亲切和友谊,在住处西花厅第一次接待外宾--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竹入义胜1971年为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过贡献),我才有机会到我心目中最敬爱的人家里看看。

西花厅小院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环顾四周,房子是旧的。据说,屋里的陈设还是老样子,非常简朴。客厅里摆着17个沙发、八个茶几和一个屏风,摆在我面前的茶杯边已经掉了瓷。唯一的布置是新增加了竹入先生送给邓大姐的樱花瓷盘和景德镇烧制的周恩来瓷像。瓷盘上的字是南京雨花学校的学生在雨花台冒雨拣的石头镶成:“学习周总理 一心为人民”。

外宾来前,我望着周总理的像,陷入沉思,再看看与他相濡以沫的邓颖超大姐,我的眼泪立刻流出。没想到,被细心的邓大姐发现。她轻轻地在我耳边说:“坚强些,沉着些!”话音刚落,外宾就走进了客厅。只见邓大姐很快就恢复了平静,笑眯眯地与客人握手、交谈。

晚上7点,主人和客人在庭院里散步。我坐在汽车里写稿。

望着这座静静的小院,往事涌向心头:“文化大革命”前,周总理在东郊飞机场主动走过来与我握手,还说“广播电台的”;1965年,在三峡的船上,记者与周总理合影时,他老人家非要站在后排;1967年10月7日,他在我的请示小纸条上亲笔写下的“同意”二字,让我大胆地用录音报道的形式播出了毛泽东接见11个外国代表团的新闻。又想起1989年7月,我看过李先念亲笔题写的优秀纪录片片名《我们的邓大姐》,片中用大量照片和实景介绍了邓大姐的革命业绩和高尚品德,也描写了周总理与邓大姐之间的革命情谊。20世纪80年代,邓颖超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参观,她慢慢走到丈夫工作过的屋里左看看,右瞧瞧,然后对身边的人说:“让我一个人在这里坐一会儿。”那是一个令人心酸的镜头:周总理去世后,邓大姐独自坐在自己家的沙发上听录音:“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行泪,耳边响起驼铃声……战友啊,亲爱的战友……”我们的邓大姐把自己的思念、悲伤、缅怀深深地藏在自己心里。可她还经常劝别人要想开点,振作点,乐观点。(www.chuimin.cn)

1980年5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南门接待厅,邓颖超副委员长会见由日本主妇同盟议长牧野可祝率领的日本主妇同盟访华团。这批日本客人都是第一次来中国。他们因能见到德高望重的邓颖超大姐激动不已,来之前,精心选择了服饰,梳理了理想的发型,脸上画了淡妆。

长期从事妇女工作的邓大姐三句话不离本行,与团长谈得融洽、亲切。邓颖超说:妇女地位的提高必须与整个民族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建设联系在一起。国际形势的发展也使妇女不得不关心国际大事。妇女工作得到发展,关系到家庭成员的男女老少,关系到全国人民。妇女都是热爱和平的,希望孩子得到幸福。假如战争打起来,每个家庭都会受到影响。

会见进行中,家住岚山脚下的日本家庭主妇小冢绫子要求当场为邓大姐跳个自己编的舞。她利用短暂时间换上日本和服和白鞋,手拿纸扇,腰围金黄色的带子,伴着音乐,踏着轻盈的脚步在紫红色地毯上跳了起来,再现周总理在1919年4月5日写的诗《雨中游岚山》情景。这位家庭妇女感情投入,眼含热泪激动地说:“我来中国前,京都的许多人夹道欢送我。我回去一定告诉日本朋友,我用舞蹈表达了对周恩来总理的尊敬。邓大姐访问岚山时,人太多,我没看清。没想到这次能有机会见到邓副委员长。这是最高的荣誉。这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事情。”

在场的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副主席黄甘英和日本客人不知是沉浸在对周总理的怀念,还是对邓大姐的敬仰之中,都哭了,翻译哭了,我也流了泪。

唯有邓大姐本人非常平静,不愧是伟大的女性,反而安慰大家:“不要流泪,我们要坚强。死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要坚强,要更加努力地为人民服务。”